用国际视野谋划和推动湖南文化产业发展

时间:2022-09-05 07:21:12

用国际视野谋划和推动湖南文化产业发展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新的形势下,湖南要保持优势、继续前进,必须用国际视野谋划和推动湖南文化产业发展。

一、国际视野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1、国际资本对国内文化市场“虎视眈眈”

在竞争中,谁拥有强势资本,就意味着谁拥有市场份额。目前已登陆中国的德国贝塔斯曼、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澳大利亚新闻集团,都是资本逾百亿美元的文化产业集团。国际文化资本有可能会以合资、参股等方式将大量资金注入甚至是彻底购买、兼并较有实力和市场前景的文化企业,许多文化产品尤其是传统文化产品的版权也可能会经过一定的市场转换而为外国公司所有。湖南文化企业和文化市场也必将面临国际大型文化企业进入的挑战。

2、国际金融危机将使文化企业走出去困难多多

金融危机使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民众收入减少,支出下降,消费需求大幅下滑,文化产业市场必定受到影响。此外,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文化产品出口面临新的障碍。

3、文化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湖南的文化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体制上也有政事、政企不分、管办不分的现象,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文化资产条块分割、上下分割,资源分散,文化市场发育缓慢。文化产业群突出的综合性,要求以往条块分割的体制架构要做必要的调整,以使生产力配置、资源配置、文化要素配置的流通渠道畅通起来,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规模扩大成为可能。

二、国际视野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集群发展战略

湖南文化产业要上新规模、新台阶,必须走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一是做强优势企业,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和动漫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着力推动它们向产业集群发展;二是要抓好中小企业推进文化产业集群。中、小文化企业要走“小商品、大市场”和“小企业、大集群”的路子,聚集、捆绑为大市场、大集群,形成集聚发展效应;三是要建设产业园区促进文化产业集群。湖南要重点规划建设好金鹰卡通产业科技园、湖南网络文化产业园、湖南出版集团报刊中心、湖南报业文化城等文化产业园区,选择一批带动性强、竞争力强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入园,走规模化、集约化与专业化并举的路子,以增强文化产业的聚集效应。

2、湖湘文化特色战略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要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突出特色文化上下功夫,把特色文化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支点。要着力发掘湖湘文化资源,发挥区域人文地理优势,使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渗透,打造文化产业的特色品牌。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要充分挖掘湖南景点的文化内涵,围绕知识性、思想性、创新性开发文化商品。继续弘扬传统工艺,以湘绣、陶瓷、竹艺等工艺产品为开发重点,形成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传统工艺品系列。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充分发挥湖湘文化的优势,发展具有纪念性、品牌性的文化系列产品。

3、品牌带动战略

品牌效应的发挥,是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占领市场的主要战略。湖南应该全力推进精品名牌带动战略,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和知名品牌。旅游资源丰富的,要打造旅游品牌;民族文化特色浓厚的,要推出民俗文化品牌;文化艺术资源丰硕的,要打出艺术品牌。积极开发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文化品牌并形成品牌链,提升湖南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高湖南文化的知名度。

4、体制创新战略

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变量,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决目前束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某些弊端。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以及“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

三、国际化视野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

一是要以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带动投入。要加大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入力度,以创造良好环境吸引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二是要以重点工程建设带动投入。要抢抓机遇及时策划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积极进入国家扩大投资的笼子,争取更多资金;三是要以重点企业带动投入。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要选择一批有一定规模、产品文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使这些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2、以大合作拓展大市场

一是要创新合作机制,扩大区域合作。以“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为品牌,扩大与台港澳地区的文化产业交流,深化与中部省份的文化产业合作,强化与沿海发达省市的文化产业对接;二是要突出本土特色,参与国际合作。寻求湖湘文化与国际文化市场的最佳对接口,以地方文化特色为依托,以特色文化产品为载体,把握国际市场规则,优化出口区位选择,明确重点目标市场,做好文化交流项目、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推介和营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开放合作交流的大格局;三是要强调市场主导,打造多元平台。在抓好有形产品直接出口和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委托、发展出口基地和境外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多元的合作平台。

3、以大引资造就大集团

一是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民营资本、外资特别是战略投资者投资文化产业,探索区域共建、文企联姻、个体联合、社会赞助等融资方式;二是鼓励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并促成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三辰卡通等文化产业集团适时上市融资,以资本运营助推产业发展;三是推进文化产业对口招商。各地、各部门、各文化企业要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灵活主动,通过沪洽周、港洽周、万商入湘等活动平台,加大文化产业对口招商力度。

4、以怀集聚大人才

一是实施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定期在全省范围内遴选领军人才,建立全省文化产业领军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培养。设立全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培训专项资金,加大对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扶持力度和激励力度。每年从领军人才信息库中,向“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新闻出版总署领军人才工程、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湖南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工程推荐合适人选;二是开拓文化产业人才国际培养渠道。文化企业要通过送出培训、业务交流、外企考察、赴外研修等方式,定期定批将文化产业人才送往国外文化企业培训,或者通过邀请授课、项目合作、人才轮训等方式,在互动交流中提升文化产业人才综合能力与素质;三是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国际视野下所急需的理论研究、文艺创作、文化科技、文化管理、文化运营等门类的优秀人才,建立和完善适合文化人才特点的柔性引进机制。加大人才激励力度,通过政治的、物质的、精神的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产业人才的创造才能,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创业环境。

上一篇:信息技术让文化产业下“金蛋” 下一篇:让艺术超越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