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9-05 05:29:24

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文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教学作了初步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方法

文化教学从途径上讲是多方面的,从内容上说是全方位的,从方法上说是多种多样的。在文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的尝试与探索

1.摸底调查

每年新生入学,我们都组织一次英语测试。其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学生对英美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下为2008年新生入学的测试情况。

1.1测试对象: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234名新生,平均学习三年英语。

1.2测试内容:英语基础知识及英美文化常识。

1.3试题分布:共40道选择题,分为两部分。前20道题的内容是英语基础知识,主要针对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测试。后20道试题主要针对日常交际用语,以及英美国家的主要文化习俗进行测试。

1.4测试结果(见表1):

此次测试的结果及以往各次同类测试的结果均表明,虽然目前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绝大多数孩子在升入初中之前,已经在小学或在课外辅导班学过数年的英语,接触过多套英语教材。但所学内容更多地侧重于对英语语言知识本身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本身的语用意义,从而导致学生的日常交际用语、英美文化常识成绩与英语语言知识成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反映出学生的日常交际用语能力大大落后于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很多学生尽管对语言形式和结构掌握得比较好,但是语用错误层出不穷,出现了很多不得体的句子。

通过和学生共同分析此次测试的失分情况,我们帮助学生认识到了自身在文化素养方面的欠缺,共同商讨出解决的策略,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渗透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特别注意占领课堂这块阵地,从普及的角度大面积地进行文化教育。在课堂中进行文化教学,我们主要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2.1在词汇教学中,彰显文化。

在我们认为最平淡的词汇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教学的空间。词汇本身的产生、消亡和新陈代谢,提供了有关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意识也会影响词汇的意义。

案例1:

在学生最初接触人称代词的时候,我先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What personal pronouns do you know?”(你知道的人称代词有哪些?)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he,she,it,you,they,I,we.”把所有的人称代词均列举了出来。这时,我继续提问:“Why does only ‘I’use capital letters among all the personal pronouns?”(为什么在所有的人称代词中,只有“I”字母来表示的呢?)学生则面面相觑,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在学生思索的过程中,我适时地告诉他们,在英语中,表示“我”的人称代词“I”,无论在句首、句中还是句尾都要用大写字母来表示。这是因为在中世纪,英语中的“我”并不是“I”,而是ich,而且不需要大写,后来演变成了“I”,但是在印刷时,常常被遗漏或与前后字母相混,造成句子不通,意思不同。有个印刷者灵机一动,干脆把“I”改成大写“I”以防混淆或遗漏。这一改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同,于是一直沿用至今。听了我的解释,学生茅塞顿开,课下还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

案例2:

在讲授“This Is My Sister.”这一单元时,我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句话: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然后让学生将这句话的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提炼出来,学生很自然地组成了family这个单词。我告诉他们,在很久以前,人们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都要说一句“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以表示对圣主的感谢。后来,人们用这句话的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成了family一词来代表这句话,这就是family一词的来历。学生听了之后感觉很新鲜,同时,他们的脸上也多了几分凝重。也许从这个词中,他们感受到家是一个有爸爸,有妈妈,充满温暖亲情的地方。

案例3: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也将自己知道的例子讲给学生听。例如,在国外,常听见初到美国的中国朋友将自己的妻子介绍为:This is my lover.这样的介绍经常会引来美国人诧异的眼神。因为在英语中,lover和汉语中的“爱人”是不对等的。lover更多地强调“情人”的含义,只是用来表明关系,而不具有法律效力。难怪美国人会惊讶,如此传统、含蓄的中国人,为什么会将自己的情人关系公布于大庭广众之下呢?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通过实践教学深刻地感到,将文化教学渗透到词汇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单词讲授变得更加形象,富有新鲜感。

2.2在听力教学中了解文化。

听力材料内容广博、体裁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从天文地理到人物历史,从社会新闻到民间习俗,包罗万象。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对异域文化历史知识比较缺乏,常会出现听懂单词而听不懂内容的困惑。

案例:

《新目标》英语辅助听力教材中,有这样一段听力材料:

――It’s such bad weather!I’m all wet.

――Yes,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学生在听到这段对话时,先是楞了一下,继而哄堂大笑。因为在他们看来,天上怎么会掉下来猫狗呢。在大家笑过了之后,我给他们讲起了这个成语的起源。rain cats and dogs是个英语成语,意思是“下倾盆大雨”。布鲁尔在其所著的《成语寓言大辞典》中说,这个成语起源于北欧:“在挪威的神话中,猫被认为是可以影响天气的。驾着风暴而来的女巫据说就是化身为猫的。”而狗和狼则是风暴神的随从,其中狗是“风的象征”。了解这个成语的起源,不仅帮助学生克服了听力方面的障碍,也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到了英语语言的博大精深。为了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适时地补充了《英语成语30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除了每天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听力训练外,我们还开设了专门的听力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学生喜欢的、发音纯正的、内容健康的原版动画片、电影播放给学生,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Shrek”,“Chicken Run”都深受学生的喜爱,很多学生还自发地给其中的人物角色配音。从这些视频影片中,他们学会了友爱、合作、宽容,坚定了追求真理、正义的信心。

2.3在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

在最艰涩、最使我们头疼的语法教学中,有没有进行跨文化教学的余地呢?答案是肯定的。

案例1:

有这样一道语法题:A knife and fork(be)on the table.很多学生在答这道题时,都心存疑惑。到底是用is呢,还是用are。正确答案是is。我没有直接给学生解释谓语动词用单数的理由,而是真的准备了一副刀叉,让学生单独用刀或用叉来切一块橡皮(蛋糕的替代品),并用单独的刀叉,将切好的橡皮放入自己的文具盒里(嘴的替代品)。很多学生很难完成这一任务,即使完成了,动作也很不雅观。这时,我才向学生解释道,在英美国家里,刀叉是人们用餐的主要工具,通常是以“一副”的形式出现的。正确的礼仪要求是左叉右刀。因为“一副刀叉”常被看作是一个整体,因此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案例2:

还有这样一道选择题:Her name is Linda.Her husband’s name is Tony Black.So you can call her__________.

A.Miss Linda B.Miss Black C.Mrs Black.

在解这道题时,我们首先知道Miss后面要加姓,而不能加名,因此将A选项排除。同时,该女士已经结婚,所以用Miss来称呼她就不太合适。通过排除法,应该选C。在这里,我们不仅帮学生选择出正确的答案,还渗透了这样一个文化现象:美国法律规定,妇女婚后要使用丈夫的姓,即使离婚,也应给予保留,非经法律判决,不可恢复未婚时的姓。听了我的解释,学生都开玩笑地说,现在才体会出做一个中国的女性是多么独立与幸福。

2.4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

几经改版后的初中英语教材,蕴涵了大量的阅读材料。由于其具有实效性、真实性,因此,其中的文化因素也必然是我们在教学中所必须要涉及的。在《新目标》英语教材中,有一篇关于送礼物的文章。其大致内容如下:

Everyone likes gifts...Some presents are never too small.A little child may give his mother a leaf from a tree.It is enough to make her very happy...

以下是我依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对本篇短文的简单的教学设计:

Task 1:Talk about what you are going to give to your friend on his birthday.

Task 2:Try to guess the meanings of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en you read the text.

Task 3: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text.

Task 4:Group work――Talk about how to give a gift in America.

在本节课中,学生先是通过阅读课文,猜测文章中生词和短语的含义,解决语言知识障碍。随后结合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对世界各国送礼物的风俗有所了解。最后进行的是小组讨论:如果你身在美国,该如何给朋友送礼物?经过讨论,学生得出的结论是:礼物不一定要贵重,只要能表达心意就可以;无论什么礼物,都要精心包装,以表示送礼者的重视程度;因为美国商店里所出售的一切物品上面都标有价格,因此,在送礼之前一定要将价签撕去。如果送给别人的礼物上带着价签,会让人觉得非常的无理、粗俗,因为,友谊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另外,在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一定要当面打开,并要适当地赞赏,以表感谢。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又一次加深了学生对异国文化风俗的了解。

3.活动辅助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决定了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渠道地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

3.1帮助学生结交知心网友。

我校已开通互联网。我们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为学生搭建友好交流的平台。我们将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的资料,通过互联网与大洋彼岸的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年龄、喜好的网友,使其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双方学生通过互发邮件、电子贺卡,开阔彼此的视野,了解不同国度的同龄人的真实生活。同龄人所传递的信息,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可信性。

3.2开办英语角,给学生创造真正与外国朋友交流的机会。

我们深知单纯的传授和讲解,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将学到的文化知识运用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因此,我们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邀请他们的外国留学生来我校与学生利用午休的时间进行口语交流。他们金色的头发、白皙的皮肤、碧蓝的双眼,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和外国朋友交谈,询问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英语角的设立,使学生在面对真实的交流对象时,不再胆怯,也使他们学以致用,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3.3结合教材内容,举办英语party、圣诞晚会及演讲比赛。

我校英语组考虑到学生们的英语水平还存在差异,因此没有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同样的活动,而是在七年级学生中召开生日party;组织八年级的学生举办圣诞晚会;号召初三年级英语程度较高的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充分给学生个人展示的空间。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机会。

参考文献:

[1]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1997,(2).

[2]杜现臣.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中学英语教学参考,2001,(6).

[3]李立贵.谈谈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方法[J].国外外语教学,1998,(3).

[4]江晓华.新课程标准下外语文化导入的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2).

[5]平克虹.英语词语与英美文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5).

[6]熊学亮.语言学新解[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03.

[7]徐巍炜.渗透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12).

上一篇:论大英英语口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英语教学课堂用语中礼貌理论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