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2-09-05 05:23:20

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1.1林业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东南部发展速度最快,中西部次之

发展林业种植时往往重视数量而忽视了质量,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工种植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从实际上来看,许多地方在植树造林时只重视前期种树,而忽视了后期的培育工作。在前期树苗的选择上也是没有做过详尽考察,往往会导致种植的树木由于水土不服而相继死亡。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近50年来人工种植树木应该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的百分之二十,再加上解放之初的百分之八总量就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但实际情况却与理论分析相差甚远,我国现在的森林覆盖率仅仅为百分之十五。在树种的培育上,农村地区的防护林发展较快,用材林发展缓慢。如果在种植树苗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合理培育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就可以让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共同发展,就可以初步的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国家没有相关的措施来促进林业木材消费,木材市场不景气,人工造林的主观计划性过多,老百姓造林时并未心甘情愿的主动种植,这样就无法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种植积极性,林业的经营不成整体,导致效益不高。

1.2管理水平低下

企业缺乏自我发展机制。在传统的角度来将企业还是政府的附属物,企业的大部分盈利利润还要上交到国家以及相关税务部门,这就会很自然的导致企业去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发展缺乏活力。另一方面来讲就是政企职责不分,政府部门的负债行为会转移到企业中来,这就会导致林业企业将自身的经济积累用来承担自己相应的义务,从而缺少再生产扩大经营的资本,使林业经济发展缺乏向前的外在动力。

1.3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存在问题

一是投入机制不健全投入严重不足,配置不够合理。当前来讲,林业投入仅占国民生产总之的0.1%建国以来,国家累积投入到林业建设中的资金大约为229.7亿元,从整体投入量来看,虽然我国对林业的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但是投入所占得比重确实逐渐下降。二是林业投入的基本结构不合理,国家的林业经济投入主要着眼点在林业工业方面,而忽视了营林的投入,作为林业经济发展基础的营林投入无法支持简单的在生产过程,而后续的林业建设有无法解决需求的问题,如果这种现象长久存在,必然会使我国的森林资源不断减少,从而造成目前森林危机的情况。三是林产品结构不合理,整体质量较低。四是林业经济的产业化经营发展不到位。经济效益增加缓慢,林产品只是属于简单的初级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弱。五是服务工作滞后,调整机构缺乏内在的动力,林业经济结构比例失调,无法有效的吸收社会闲散资金,非公有制的林业经济发展缓慢。

1.4经营规模小

在林业的规模,布局,环境等方面我国还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此外,我国还存在着大量的小型乡镇企业,以造纸为例,我国的平均造纸量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同构化,使各企业间彼此关联程度低,许多企业不具备产业传导规模和市场带动效应,企业做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都是以谋求自身利益为目的,而如何使林业企业更好的发展林业经济,更好的为环境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要靠政府去扶持引导。

上一篇:应确立律师等级制度 下一篇:改革教学六认真评价制度 切实推进校本教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