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对金融在区域竞争力评价中贡献度的探讨

时间:2022-09-05 05:12:56

基于熵值法对金融在区域竞争力评价中贡献度的探讨

摘 要: 经济是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内容。金融指标在评价区域竞争力中到底贡献有多大,本文基于可获得的全国30个省的最新数据,用熵值法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区域竞争力;金融;指标体系;熵值法

中图分类号: F06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8-0029-02

一、 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综述

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对国家竞争力的研究,在国外没有专门针对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他们对区域的概念中,国家也是较大规模和范围的区域,因此,对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沿用的就是国家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国内对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一)IMD和WEF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国外对于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是IMD和WEF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二者基本上都是从八个要素来考虑的,IMD从企业管理、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国民素质、政府作用、国际化度、基础设施和金融环境方面研究;WEF从开放程度、法规制度、政府、金融、基础设施、管理能力、科学技术、劳动力方面研究。

(二)王秉安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国内学者建立的此类指标评价体系中首推的是福建行政学院的王秉安教授及其同仁。他们于2000年提出了由三个直接竞争力因素即产业、企业和涉外竞争力和支撑它们的四个间接竞争力因素即经济综合实力、基础设施、国民素质和科技竞争力。该评价指标体系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指标的设置中,忽略了金融等比较关键的要素;在指标权重的处理上,不设权重差异,带有较强的主观判断色彩。

二、 关于区域金融竞争力重要性和研究意义的认识

国内外学者在对区域竞争力进行研究时,大部分都考虑到了金融因素。由于近些年来经济金融化的迅速发展,使经济金融化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金融日益在整个经济中居于核心地位,金融竞争力问题自然地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的一些现象,也值得引起众学者的关注和思考。

(一)从金融角度来看,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因是什么

为什么大量的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有许多因素,如科研机构、创新精神等,但缺乏金融的支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美国的硅谷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技术的创新之地,就是有大量的风险投资的存在,支持创新者从一个好的设想,到一个好的样品,最终形成一个产业。可见完整的现代金融服务对科技转化生产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即从这个角度强调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形成的重要性。

(二)社会大量的闲置资金何去何从

有人认为,民间资本没有盘活是因为没有好的投资机会,什么才算是好的投资机会,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我国民间资本到底有多少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应该是一个非常之大的数据,因为巨大的民间资本投资没有实业渠道,所以才会转向投机领域,从炒股票、房地产、到去年的炒大蒜、绿豆等农作物等等,给社会造成恶性影响。投机是不创造财富的虚拟经济,另外投机一旦赚钱其示范效应就越大,谁还会去做实业?最近国家对房地产的打压,无疑对民间资本投资炒作房地产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然而,一旦这些民间资本从房地产撤离,除了给房地产造成沉重的打击外,关键其投资去向尚无着落。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也《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倡将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能富国富民的实业中去。

(三)各地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各地在经济和生产发展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各不相同。因此近些年来一直存在着区域间拼资源的恶性竞争的现象,各地区利用提供廉价土地、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但这些措施都是不可持续的,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区域整体的和谐发展。区域竞争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有形要素,更取决于无形要素,如信息、物流、人力、金融环境等。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全球经济的发展,这些无形要素的比重日益增强,对于一个区域自身而言,只有具备了这些竞争优势才能更好更持久的发展。

因此,结合以上三点,各地区应该重视金融方面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吸引社会上的资金,投向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好项目,形成良性循环,使区域更快更好的持续性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三、 基于熵值法对金融指标贡献度问题的定量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基于目的性、科学性、统一性、系统性、可比性等原则,在王秉安教授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加以完善,主要是在一级指标中加入金融竞争力,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二)熵值法(基于matlab编程)

1.熵值法基本原理

假设在区域竞争力评价研究中涉及到n个指标,m个评价城市,这样形成一个评价研究的原始数据矩阵X=(xij)m×n,对于某项指标xi,指标值xij之间的差距越大,则说明该指标对评价区域竞争力的贡献度越大;如果某项指标的值在各城市中完全一样,则该指标也就对评价结构毫无影响,失去了存在意义。在信息论中,用函数H(x)=-■g(xj)lng(xj)来度量系统无序程度,H(x)为信息熵,某项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则改指标在整体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权重就越大,反之亦然。所以本文基于各项指标在m个评价城市中的变异程度,以信息熵为计算手段,以matlab为载体,编写相关程序,来计算个指标的权重,讨论金融指标在评价区域竞争力中的贡献度问题。

2.熵值法的基本步骤

(1)数据标准化;

(2)消除负值;

(3)计算指标比重;

(4)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5)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6)计算指标权重。

(三)定量分析结果

本文选取全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具体数据为可获得的最新的(2009年)数据,数据来源为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中国金融年鉴、2009年各省统计年鉴,所有数据基于熵值法(matlab编程)运行结果如表2: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竞争力对区域竞争力评价问题的贡献度为0.167556,仅次于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

四、 总结

本文在理论方面,以社会基本现象作为切入点,从金融的角度来考虑科技如何更好的转化为生产力,从而说明金融的重要性。并结合大量真实数据,从实证方面建立较为完善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挖掘在评价区域竞争力的过程中,金融指标的重要性。因此,结论表明,我们应加强区域金融竞争力,打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搭建科技创新和闲置资金中间的桥梁,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秉安.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106-109.

[2] 杨青青,潘杰义,李燕.基于熵值法的城市竞争力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8(9):62-64.

[3] 庄庆.城市金融竞争力研究与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金融纵横,2008(4):52-56.

[4] 叶琪.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1):91-96.

上一篇:关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发挥计量对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