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的“血”

时间:2022-09-05 04:28:01

中医里的“血”

很多人都知道,大红枣是可以补血的。然而有专家指出,红枣中的铁含量少得可怜,还不容易被吸收,所谓红枣补血只是个传说罢了。那么,红枣到底能不能补血呢?这主要得看如何定义“血”了。

血的概念

西医认为血是由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及其他蛋白质、电解质所组成的。血之所以是红色,是由于红血球中含有血红蛋白,而铁元素是血红蛋白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因此补血就要补铁。经过科学测定,每100克干红枣的含铁量平均只有两毫克,因此从西医角度来看,红枣并没有多少补血价值。

中医也认为“血”是一种运行在血管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体。不同的是,中医常常将“气”与“血”并称,认为血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在脾胃中运化的水谷精气。脾胃在血的生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有“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的说法。而红枣可以健脾养胃,促进血液的生成,自然就可以起到补气血的效果了。

血的作用

血形成之后,贮藏在肝中,称为“肝藏血”,再通过心的推动,流动于全身经脉。称为“心主血脉”;睥能控制血的运行,防止血溢出脉外,称为“脾统血”。血就这样循环往复地运行在脉中,营养和滋润着全身,使人气色红润,显得有精神。

如果血不足,亏虚太多,就会“血虚”,人就容易面色苍白,嘴唇、指甲的颜色暗淡,头晕眼花、失眠乏力。这时.就需要用四物汤、人参养荣汤等来补血。

如果血运行得不流畅,受到阻碍,就容易“血瘀”。局部的血瘀会出现肿胀、针刺般的疼痛,全身性的则会脸色发黑发暗,舌头发紫或有黑色的斑点,皮肤像鱼鳞一样,呈现出褐色,粗糙、干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得用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

如果血受到热毒入侵,运行速度过快,就会发生“血热”.出现皮肤潮红、手脚心发热、心烦意乱甚至局部出血的症状。这时就需要分析引起血热的具体原因,根据个人体质,辨证后再清热止血。

气与血的关系

气和血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常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来概括两者间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说的是气能生血、行血和摄血。气能生血,是因为脾胃是生产血的地方,脾胃之气健旺,造血能力强,血就容易充足。所以,血虚的人除了吃补血的东西,还得搭配上有益气作用的东西,

气能行血说的是血液的运动有赖于气的推动,具体表现在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等方面。若气的运行遇到了阻碍,也会影响血的运行。

气能摄血指的是脾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使其正常运行于脉内,而不是溢出脉外造成出血。

“血为气之母”说的是血能载气、养气。血是气的载体,气存在于血中,并依附于血才不至于涣散,又跟随血运载到全身。血还能不断为气的运行提供营养,达到养气的作用。

如果把人体看作是一家公司.那么可以把气看作是资金,血是员工。资金充足,就能招聘到足够的员工(生血),给员工丰厚的待遇,激励员工更好的工作(行血),防止员工跳槽(摄血);员工们拿着工资(载气),通过自己的工作,又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养气)。

(摘自《南国健报》)

上一篇:错误的急救可能会“要命” 下一篇:腺样体肥大一定要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