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皮亚杰认知发生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时间:2022-09-05 04:16:22

浅谈皮亚杰认知发生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摘要】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是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本文简要分析了如何在教育上运用皮亚杰认知发生论。

【关键词】认知发生论;发展;心理学;教育

Shallow the meaning talk cognition of Piaget occurrence theory on education

Wei Feng-ying

【Abstract】Switzerland child psychology Piaget's cognition occurrence theory is 20 centuries development psychology top most the theories of authority.This text synopsis analysis how on education usage skin second hero cognition occurrence theory.

【Key words】Cognition occurrence theory;Development;Psychology;Education

认知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层面 ,而从教育的观点看,认知发展则是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因为教育上一向重视知识的教学,而知识教学的心理基础,就是认知发展。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以及面对问题情景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始自20世纪30年代,但他的研究成果被心理学家们肯定却是在60年代。他是对个别的儿童(主要是他自己的三个孩子),在相当自然的情景下,细致的、连续的观察记录他们对事物处理时所表现的智能性反应,从而分析儿童们的智能表现与其年龄的关系。皮亚杰对儿童心智活动的解释,与当时其他心理学家有异;他认为儿童的思维或心智活动异于成人,儿童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智力发展,并非表现在他的知识在量上有所增加,而是在思维方式上产生了质的改变。换言之,儿童不是具体而微的成人,不同年龄的儿童,采用不同概念看待事物,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皮亚杰所采用的质变重于量变的研究趋向,可以说是近年来教育心理学家所重视的质的研究的滥觞。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事实上也就是他的智力发展理论。其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认知结构与基模、组织与适应、平衡与失衡。按皮亚杰的解释,婴儿出生不久,就开始主动运用与生俱来的一些基本行为模式来对环境中的事物做出反应,从而获取知识。这种以身体感官为基础的基本行为模式,可以视之为个体用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皮亚杰将这种认知结构称为基模(或图示)。对儿童的智力,皮亚杰从儿童智能表现与行为表现背后智能性思维运作两个 层面进行研究。皮亚杰的最大贡献是他的解释是根据对儿童认知行为的精密观察而获得验证。为了解释儿童内在心理历程,皮亚杰采用组织与适应两个概念来说明。所谓组织,指个体在处理其周围事物时,能综合运用其身体与心智的各种功能,从而达到目的的一种身心活动历程。适应一词,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解释,与一般心理学上稍有不同。在一般心理学上,不是将之解释为个体使身心活动与其环境维持和谐的状态(生活适应),就是将之解释为个体的感觉因刺激过久而致敏感度减低的现象(感觉适应)。而皮亚杰的理论中,适应一词则指个体的认知结构或基模因环境限制而主动改变的心理历程。一种历程为同化,指个体运用其既有基模处理所面对的问题,即使将新遇见的事物吸纳入既有基模之内,也是既有知识的类推运用。适应的另一历程是调适,是在既有基模不能同化新知识时,个体为了符合环境的要求,主动修改其既有基模,从而达到目的的一种心理历程。根据皮亚杰的解释,个体能对环境适应,那就表示他的认知结构或基础的功能,能够在同化与调适之间维持一种波动的心理状态。皮亚杰称这种心理状态为平衡或失衡。

皮亚杰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自出生到青少年的成长期间,个体的认知发展,在连续中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皮亚杰按各阶段个体基模功能特征的不同,分为四个年龄段:感觉动作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各时期质变并非跳跃式的改变,而是连续中呈现阶段现象;对不同各体而言,各期特征的出现,具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四个时期的前后顺序是不变的,所有儿童认知发展都是遵循四个阶段的法则进行的。

皮亚杰对儿童认知思维的研究,虽然一向被定位于发展心理学研究系统之内,但事实上,就皮亚杰理论中所探讨的问题及其采用的研究方法而言,他在整个心理学的体系中,均具有划时代的贡献。其理论确认儿童心智成长的内发性与主动性,确认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确认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成长速度不一。

如何配合学生们智力上的个别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一直是学校教育上希望解决的问题。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自60年代传播开来以后,因其理念符合学校教育的需要,故而广被采用于学校教育的改进。

任何一种心理学理论,在教于上是否具有实用价值,要看这种理论构建的过程,施教科目的性质、受教学生的条件、教学中师生活动的情形等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定。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而言,在理论上的启示性,大于在方法上的实用性,其目的只是探究儿童在自然情境中对其周围环境中事物认知的心理历程。皮亚杰当时所观察的,只是儿童自己在对环境探索中学到的知识,而不是在别人指导下学习知识。换言之,皮亚杰的研究,本来并没有考虑教育的手段与目的的问题。皮亚杰对儿童自己经探索而获得知识过程的解释,也未采取“因教育而学习”的观点,而只是从生物生长的观点,解释个体因适应上的需求,而以同化与调适的交互作用而改变其基模,从而扩增其知识。皮亚杰本人从未强调他的理论是教学理论,他一向称自己的理论为发生认知论,其用意即在于此。

在教学理论上,皮亚杰的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传统教育中,都是由成人自己根据自己的经验去选择知识,组织知识,而后按照成人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教儿童去学习知识。这种倾向成人中心的教学策略,在家庭教育中如此,在学校教育中也是如此。皮亚杰研究儿童教育最大的贡献是,经由实证的观察实验,证实了儿童的思维方式与成人有别,而且在发展过程中的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各个阶段也不相同。思维是人类了解环境吸收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儿童在环境中自行吸收知识时,其思维方式既然不同于成人,成人在提供知识要求儿童学习时,自当配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否则,在教学结果上,很难获得预期成效。纵使近年来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有所批评,但皮亚杰理论中所提示的了解儿童始能来教育的基本原则,在教育心理学上是绝对正确的。

此外,皮亚杰不采用年龄与年级的观念来解释儿童能力的高低,而改用认知发展的观念,从实际观察中发现儿童随年龄增长在思维方式上所表现的阶段性差异,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针对工人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促进了儿童心智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1-10-22

上一篇:摈弃传统的语法翻译法 优先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 下一篇:促进师生有效交往沟通 构建活力思想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