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

时间:2022-09-05 12:23:57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

1、高职学生文化素质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可以借助企业文化得以发展,这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学校人文素质培养。营造校园文化的传统方法是举办合唱节、艺术节、科技节、美术节等活动,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只能从形式上起到营造文化氛围的作用,难以从文化内涵建设和微观层面起到本质作用。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和学校社团活动能够在表象上起到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但此类活动仅停留在校内活动的层面上,未能实现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因此需将企业文化与专业学习、党团活动,内涵建设有效结合,寓教于乐地培养人文素质和师生思想品德素养,更有利于打造心理健康、思想成熟、综合素质优良的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通常是指掌握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及其外在特征。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等。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行为应表现在:知识丰富,心胸宽广,举止文雅,行为勇敢,懂得如何善待服务对象,善待社会和大自然。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要求高职学院办学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并与市场保持零距离对接,还应重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

2、高职学生文化素质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

2.1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的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是建设特色校园的现实需要

二十年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不到10年的时间便大面积兴起,使得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显着提升,尽管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非常迅猛,但是就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重点多放在抓基础建设上,很难有精力和时间主动去思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方面的深层问题,更谈不到对此类文化建设的系统规划。目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未能良好地与企业文化对接,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学生文化教育与高职培养目标相脱离,不能展现高职特色,致使学生与企业脱节,学术氛围与实践环节不相称;二是将高职学生的职业定位盲目“高攀”,一味地复制和仿效名牌本科高校的教学模式;三是未能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纳入高职院校发展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中,简单地认为大学生的能力在课外娱乐活动中就能够充分得到锻炼,顺利被企业聘任,而现状是大多数高职学生走向企业后不能够直接胜任工作,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企业的再培训、再投资,才能够适应岗位。

2.2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是提升高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在核心竞争力理论指导之下,高等职业只有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取胜,其中企业资源、招生资源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学生优秀的人文素养和在企业中的成功就业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保障,基于企业文化需求的优秀的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形成是高职院校最持久、最基本的竞争优势,而良好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依托于企业文化的主导。可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建设中向企业文化靠拢是一项重要的竞争指标。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是在实践中要努力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

2.3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的教育类型之一,将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作为兴办高职教育的指导方正,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预期是——从学校毕业的高职人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良好地适应企业文化。这就要求高职校园文化应一改传统僵化模式,建设具有独特魅力和企业特征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应为校园文化的延伸,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形成具有引导作用;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在选择和吸收企业优秀文化之后,反过来也能对企业文化产生辐射和推动作用。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与企业文化发展需求的统一性,使得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成为可能。因此,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丹 刘波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上一篇:电力工程经济全过程管理策略综述 下一篇:电力工程招投标中清单报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