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时间:2022-09-04 10:29:50

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摘 要: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古诗教学是继承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呢?本文从自主感悟,读准诗句;自主理解,画诗意图;画演古诗,探究诗意;讨论交流,体悟情理,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感情朗读,感受意境美、音乐美;改写古诗,体验创新六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7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虽然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但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是留于形式,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反思过去,我们说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下去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进行古诗的教学呢?

一、自主感悟,读准诗句

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古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是一次自主体验的过程。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实际上,阅读也需要倾吐,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犹如吃饭,吃饭自然是吸收,但必须分泌唾液、消化液,伴随着倾吐消化液才能吸收食物营养。由此看来,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毫无疑问,必须十分尊重学生这种自主性。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过故人庄》的重点字、词:过、鸡黍、合、轩、圃、桑麻。需要学生自己感情、读准,根据现在含义了解字义和词意。

二、自主理解,画诗意图

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画诗意图。古诗把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熔铸在短短的几十字中,以少胜多,以大见小,给古诗教学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能自主地理解知识,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自主理解问题,发现问题的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自主理解,就是自己已有的知识去体会古诗的妙句,想象古诗的意图。现在各种资料充斥着学生的生活,我们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资料理解古诗的妙句,想象古诗的意图。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杜甫的《客至》时,让自主理解杜甫的“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古诗的妙句。

三、画演古诗,探究诗意

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诗意图形成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究,自学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发挥古诗教学的特有魅力;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陆游的《游山西村》时,让学生探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神。

四、讨论交流,体悟情理,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启示和激发学生深入地体验和审视感受,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引导学生放宽思维,说自己想说的,不要盲从于书本。事实上课堂的讨论与交流,是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具体表现。通过讨论与交流,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当中去,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听取别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在讨论与交流中,共同体会和领悟古诗中的情感和事理,共同品味古诗中绝诗妙句的语言美。

五、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感受意境美、音乐美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要求教师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曾几的《三衢道中》时,可以用多媒体画面展示浙江衢州的三衢山,让学生在优美的三衢山情境中,感情朗读,感受意境美、音乐美。

六、改写古诗,体验创新

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美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白朴的《天净沙・春》时,让学生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写《春》。

总之,古诗教学并不是为了学古诗而教古诗,该实验研究让学生跳出了单纯学古诗的境界,拓宽学习空间,渗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上一篇:新形势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索 下一篇:谈英语教学语言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