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

时间:2022-09-04 10:19:56

浅析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概况,阐述了陕西省旅游产业融投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融投资现状,探讨了可利用的融投资途径。一是吸纳直接投资;二是银行信贷;三是引进民营资本;四是进行项目融资;五是融资租赁;六是进行上市融资;最后是从海外融资。

【关键词】 陕西;旅游业;融资问题;途径

一、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概况

旅游业被称之为“无烟工业”,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是陕西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2007年,陕西旅游产业各项经济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部分重大考核目标超额完成任务。旅游总收入达到504.1亿元,接待旅游者总数达到8138.1万人次,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9.4%。其中陕西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23.1万人次,旅游创汇收入6.1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801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458亿元,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1]但是由于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不足,旅游点的景观建设薄弱,很多景区和娱乐设施处于潜在或半开发状态,影响了旅游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陕西文物资源居全国首位,旅游资源居全国第三,但旅游收入在2007年只居全国第十二,旅游业发展水平同其资源优势相比差距还很大。

二、陕西省旅游产业融投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除了旅游产品规模小结构单一开发层次低品牌形象不够突出和景区管理体制不顺等因素外,比较突出的就是对旅游业的投入不足,一方面表现在政府在旅游项目建设引导性投资、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和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不够,另一方面体现在,旅游开发市场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资金对旅游业的大规模投入。[2]一般来说旅游业融资的渠道无非有两种:一是依靠其内部积累,二是依靠外部资金流入。陕西许多地方的旅游资源企业也还是刚刚起步,内部自我积累能力相对来说还十分有限,所以着眼点是企业的外源融资。此外,缺乏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优惠政策不配套,开放程度不高,未形成稳定的市场和规模,难以吸引资金投入。旅游资源密集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环境不改善,不能利用和借助各种资金来源,旅游开发就走不出投资短缺的阴影。

目前,陕西地区旅游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批较为成熟、具有国际影响的经典旅游线路,但总的来说全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大对旅游业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而旅游业发展中资金投入不足,不仅是陕西省旅游业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而旅游资源又相对丰富的西部地区,都面临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和风景区其他经营性项目投资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也反映了旅游融投资在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1、基础设施建设

(1)旅游交通组合。游客对旅游交通组合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准时、安全、舒适。陕西部分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道路质量不高,部分景点“进不去,出不来”;再有交通管理不规范,主要路段阻塞率较高。西安如此,陕西其他县区的基础设施状况就更加薄弱了。交通设施相对落后,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障碍。

(2)旅游居住组合。陕西旅游居住条件,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有了较大改善,建成了许多家高档次的宾馆,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陕西旅游居住场所同景点文化氛围没能很好的溶为一体,一些景区景点的居住还没能达到“整洁”与“便利”的基本要求。旅游居住缺乏特色。

(3)旅游饮食组合。饮食缺乏创新,卫生令人担忧。旅游者对饮食组合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想通过“吃”来领略一下异域文化风情。但陕西旅游饮食组合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饮食场所设施简陋,不卫生,服务差。另一方面就是饮食缺乏创新,大多数属于家庭的手工制作,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2、旅游产品开发与销售

陕西省旅游产品总体上表现为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产品开发层次较低。基于这些问题,在《陕西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中着力打造“关中历史文化游,秦岭中央国家公园,沿黄风情游,陕北红色旅游,巴山汉水生态游,都市休闲游”六大主题板块,对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进行创新,发挥古文化优势,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深层次开发旅游产品,注重开发旅游精品路线。[3]这种“大手笔、大产出、大影响、大人流”的开发模式,必然也伴随着旅游开发的大投入。

在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展销会、推荐会、公众展示、业内交流等传统宣传模式推广陕西方式的同时,也要借鉴国际化和专业化理念,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制定有创新精神的宣传促销计划。而不管是采用网络媒体进行旅游宣传营销,还是用传统举办手段推介促销活动,都需要专项促销经费,来为提高旅游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作保障。

3、旅游环境保护和旅游市场规范化管理

陕西省旅游环境欠佳,旅游资源环保意识不强。一些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空气污染,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各种固体废弃物到处成灾,环境恶化。如华山风景名胜区,2008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人数再创新高,同时垃圾污染剧增,期间每天派300多名清洁人员清理垃圾。有些旅游景点环境乱差,有些旅游景点到处摆摊设点,兜售商品,出现宰客现象,有些大搞封建迷信。旅游市场混乱的治理离不开资金投入。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对旅游业市场管理和环境保护投入十分有限,旅游单靠财政拨款和门票收入很难完成自我造血功能。秦始皇兵马俑作为震惊世界的第奇迹,引起世人关注,然而对秦始皇陵极为丰富和弥足珍贵的地下文物的挖掘进展非常缓慢,除了技术条件制约之外,资金紧缺是重要原因。

总之,陕西省旅游业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部分上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按照《陕西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目标,要从偏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一般利用转变到依托文物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人文优势,实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休闲度假一体化发展的轨道上来。而以当前陕西省每年向旅游产业的投入情况来看,尚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解决陕西旅游产业的融投资问题迫在眉睫。而资金筹措问题能否解决,是旅游业能否加速发展的关键一环。

三、陕西旅游产业发展的融投资现状

陕西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其旅游产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但是,伴随旅游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短缺,投入不足,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等,如表1。

129.2476亿元;5000万元―1亿元的项目17项,投资额11.91593亿元;1000万元―5000万元的10项,投资额5.79135亿元。2007年重点招商项目44个;2006年有40旅游重点投资项目,总投资额115亿元;2005年,陕西文化旅游项目280个,总投资额154.5亿元。预计今后几年全省开发建设的项目将达到500多个,总投资额接近800亿元。[4]虽然近几年陕西旅游的总体收入不断攀升,但经过利润分配后,留下来用于旅游再开发的自有资金相对很少;另外,旅游收入在不同的旅游部门、旅游区域、旅游景点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平衡性,处于旅游开发阶段的旅游区县或旅游企业收入少,但待开发的旅游项目所需的资金数量大。这样旅游企业本身所拥有的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这就需要向社会融资,发挥旅游融资巨大的杠杆效应。

目前的融资渠道主要有:

一是国家对旅游业的投入。国家财政资金对旅游业的投资具有广阔的源泉和稳固的基础,今后仍是旅游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二是银行信贷资金。银行一般分为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前者为各类企业提供商业性贷款,后者主要为特定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5]银行信贷资金由居民储蓄和单位存款等经常性的资金源泉构成,贷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适合各类企业的多种资金需要。

三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主要有投资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用合作社和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等。[6]

四是民间资金。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的节余资金,可以对旅游业进行投资,形成民间资金渠道。

五是旅游企业自留资金。

这些融资渠道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陕西旅游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资金需求量也就加大,旅游投资风险跟着增加。陕西大部分地区经济欠发达,政府投资无力,民间投资难;而银行信贷对旅游企业来说风险较大,限制条件多,融资数额有限,银行也会因风险大回避旅游企业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门槛又相对较高。这就需要优化融资结构,使旅游企业资金构成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

四、陕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可融资渠道分析

1、吸纳直接投资

国家每年都会给旅游业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用于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政府对旅游业的财政投入虽有限,但很必要。旅游资源属于公共产品,通过市场作用无法做到保护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只能由政府来做,既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财政资金和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在陕西旅游资源开发规模和力度加大的情况下,也要加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7]可设立国家专项基金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此外,加强政府在旅游信息系统建设、整体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和旅游人才培养、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

由于旅游收入在不同的旅游部门、旅游区域、旅游景点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平衡性,所以旅游企业可以吸引其他有闲置资金部门的投入,这样的旅游法人单位出资方式灵活多样,投资者可以用现金、厂房、机器设备、材料物资或无形资产等作价出资。对陕西省一些旅游欠发达地区或是刚处在起步阶段的旅游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筹资方式。旅游筹资企业可以先确定筹资数量,再做一些必要的宣传,来寻找投资单位,经过双方具体协商后签署投资协议,以明确双方的权责,共享投资利润。

2、银行信贷

银行信贷是开发商主要的融资渠道,融资速度较快,成本相对较低。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旅游企业(开发商)可先请专家对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量化评估,增加其信用度;旅游企业(开发商)可以使用土地使用权、开发经营权、未来门票或其他收费权等资产作为抵押,尽可能打破银行的回避机制。

3、引进民营资本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投资方式出现多样化。只要引资条件好,前景广阔,预期收益丰厚,人们还是很乐意把闲暇资金投入旅游行业。对旅游融资企业来说,虽然社会上的民营资金数量有限,但是投资人数多,市场广阔。

旅游投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投资非常大、收益比较长、回收投资的速度比较慢、前期投资成本高,要吸引投资商或旅游开发商,就要精心策划互利的商业运作模式和赢利结构。在对投资商们进行一定的资信调查和实力经验审核后,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最终的开发商,与他们签订开发合同,让他们来开发旅游资源,再让他们在一定期限内经营、运作、管理,让他们收回投资。合同期满后,再无偿将其开发的旅游资源归还招商者所有。以这种“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来鼓励全社会投资旅游业。

4、项目融资

这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一种融资方式。项目承办人为项目筹资和经营成立一家公司,项目公司承担贷款,以项目公司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还款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作为贷款安全的保障。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设立为若干项目,并制作单个项目的商业计划书,准备招商材料。依据招商材料,开发商可以向境内外的社会资金进行招商,其中可采用独资、合资、股权合作、经营合作、项目开发合作等多种合作模式。陕西省在近几年的旅游大项开发中,也多采用这种融资方式,可进一步发展、完善。

5、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它是一种以融资为主要目的租赁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承租企业按照租赁合同在租赁资产寿命的大部分时间内可以使用资产,即在租赁期间内对租赁资产拥有实际控制权,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为企业自有资产进行管理。[8]由于设立门槛大幅度降低,包括商业银行在内金融机构亦可直接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新融资租赁企业将大批兴起。 融资租赁是世界上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在我国发展迅猛,租赁产品渗透至各行业,作为新的融资渠道、产品营销方式等,融资租赁受到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关注。旅游交通工具和旅游景区的游览设施、娱乐设施都可采用融资租赁的形式。如旅游景区缆车需求融资租赁、旅游企业对旅游汽车公司的融资租赁。

6、上市融资

旅游企业具备一定的规模、符合一定的条件时可以上市,发行债券,公开向社会募股集资。[9]陕西省有大部分地区旅游资源还处于开发阶段,而目前资源开发类旅游企业较难直接上市。可以通过将收入转移到宾馆、餐饮、纪念品、旅游娱乐设备等项目包装为基础的企业。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是陕西省国资委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虽是省政府授权投资机构和资本运营机构,资金来源稳定,但内部的运营机制仍存在很多问题。目前,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开发的大项目比较多,2006―2010年将要完成投资23亿元,数额较大。[10]如果公司能积极上市,可凭借对旅游资源独特的垄断控制,走联合发展道路,以迅速募集股金,集中大量资本从事大规模开发经营,不但能够解决开发中的融资问题,而且有利于优化企业的内部结构,使其真正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7、海外融资

海外融资的渠道主要由4个方面:国际商业银行、国际性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外国政府和国际资本市场。[11]陕西省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也应抓住国际资金向内地转移的有利条件,加大资本运作和招商力度,通过国际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股票筹资、国际债券、引进外资和国际租赁等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来开发本省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商品开发等。结合本身的资源优势和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吸引外资来陕投资。

五、结语

旅游业作为陕西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国内外知名度也日益增加。但同时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资金投入、市场开发、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创新、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同国外旅游业发达地区,乃至我国其他一些省份,旅游业发展相差很远。其中资金投入是关键因素,它是旅游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由于旅游投资具有投资大、收益期长、风险大等特点,使旅游融资困难,加大了旅游投入的不足。大量新项目的开发,单靠政府或景区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实现旅游融资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转变到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社会资金为主体,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旅游企业的多元化、强投入、高起点、快发展上来。

另外,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受众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诸如,旅游消费的季节性、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等,会使旅游产业的资金支持出现极大的不平衡性。为了满足正常的企业经营需要,旅游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科学、合理地开展融投资活动。

【参考文献】

[1]董宪民.陕西导游\[M\].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15.

[2]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8-01-23.

[3]杨敏,段九利.旅游财务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7-108.

[4]王俊鸿,季哲文.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22.

[5]马海波,章尚正.安徽省旅游资源开发融投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0)129.

[6]Patterson, T. M.,Niccolucci V.,Marchettini N. Adap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Province of Siena, Italy using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J\]. J Environ Manage. 2008, 86(2) 407-418.

[7]杜平.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背景与商业机遇\[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 35.

[8]刘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探析―已融资租赁等为例\[J\].商场现代化, 2008(24)101.

[9]宗良,林琳.仍将继续攀升―全球风险投资发展与展望\[J\].国际经贸,2001(1).

[1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M\].北京:中国统计局出版社,1999.

[11]Bruyere, B. L.,Beh A. W.,Lelengula G.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on, tourism benefits, and management issues in a protected area of rural Kenya\[J\]. Environ Manage. 2009, 43(1): 49-59.

上一篇:健美操普修课教学中形体训练方法探析 下一篇:关于农村贫困的特征与扶贫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