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时间:2022-09-04 10:01:58

浅谈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摘 要】探究性教学起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他反对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从课中学”,倡导“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继而美国教育学家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将科学探究列入化学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把科学探究作为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正是根据化学作为自然学科的特点,使其学习过程回归到本源,把形成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摆到其应有位置。在本文中笔者对这一教学方法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化学;探究性教学;实施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当前化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化学做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可给学生提供一些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实践的体验中更自觉地拓宽与教材相关知识的学习,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热爱,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及教学案例

1.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首先,创设问题情景。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学生水平和客观条件,采用各种手段创设问题情景,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并发现问题,创设能引起学生积极探究的问题情景,从问题引出知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明确学生学习目标,这是探究活动的准备阶段。其次,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思维。安排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具体方案,然后初步分析实验的可行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再次,实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方案,收集和整理各种材料、信息或实验操作,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方案,不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学到新知识,得到结论。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现象,学生就能很容易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结论,这是探究活动的具体实施阶段。然后,总结规律巩固学习应用。老师安排学生汇报和交流各自探究成果,并归纳总结设计实验的理论依据,方法步骤和一般规律,让学生反省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思维策略并加以类化,在练习时利用好,将所学知识巩固并应用。

2.案例展示――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

(1)课题引入设计。先让全体学生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相应的物质下注明化学式:水通电;氯酸钾受热分解;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红磷在空气中燃烧;锌和稀硫酸反应。然后引导学生结合上述反应回忆关于化学变化的知识,让全体学生独立进行猜想与假设,把答案写在笔记本上。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询问猜想的依据和理由,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猜想结果是:多数学生认为反应前后质量相等,但化学反应中原子还是原来的原子,只是重新组合的;少数学生凭感觉认为少了;还有个别学生认为不一定,这是受文字表达式中反应前后不同物质的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不一定相等的影响。学生说出各种猜想和理由,教师不作任何肯定与否定,引而不发,让学生带着困惑、疑虑与期待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和测定结果。

(2)课题教学实施。首先,一组有四个演示实验,第一个是把0.2g白磷放入1L的烧瓶中,用带有导气管和大气球的塞子塞紧、密闭燃烧、冷却;第二个实验,同上,但冷却后,开塞再称量;第三个实验是盛放在小烧杯中的盐酸与2g碳酸钙反应;第四个实验是课本上的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节省时间,课前把应该称量的仪器和药品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好,演示时,同时取出四台天平,按上述实验顺序使其反应,待冷却后,一并放在对应的天平上,测定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反应前后称量结果各不相同:反应前后,第一、第四质量相等,第二质量增加,第三质量减少。迫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结论,给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解释与自己的结论矛盾的实验现象。待学生注意到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的“总”字时,质量守恒的概念就初步形成了。

其次,做第二组演示实验,三个实验基本是按课本上“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要求进行,但第二个改成打开塞子后再称量,第三个不加塞子进行燃烧后称量。三个实验测定结果都一样,反应前后质量都相等。学生必然思考这是为什么?该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注意探究问题的实验设计,必须要控制合适的实验条件。不少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能给出正确的解释: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变化太小,质量变化不大,称量不出。的确,火柴头大小的白磷约0.03g,100 mL锥形瓶中氧气质量约0.03g,而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怎么能称量出这么微小的质量变化呢?通过这组实验,学生会发现课本也有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再次,下列思考题结束探究过程:性质变化与物质的组成结构有关,试用原子分子的知识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该问题本身已给学生提示,多数学生能较完整地解答,老师不必赘述。最后教师小结,注意表扬才思敏捷的学生,鼓励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别出心裁的学生。还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演练在探究中的得与失,反思评价自我表现,阅读课文,处理练习。

三、结束语

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薛冬.中学化学新课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4).

[2]房中华.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2).

[3]梁兴勇.用实践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学周刊,2011,(36).

[4]谭光友,王淑芹.激趣导学、合作探究.打造化学高效课堂[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

上一篇:“西咸一体”加速跑 下一篇:如何做好新入学儿童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