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时间:2022-09-04 08:16:04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摘 要】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不可缺少条件,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更是在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对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推动基层水利发展。

【关键词】农业;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管护机制;对策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将水源引导至农户田中,它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粮食是否能够安全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保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已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的时候。

1.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扩大内需的迫切需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农田水利建设涉及农业生产发展、农村防洪安全、农村人畜饮水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方方面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很显然,完成这些基础工程建设既能增加资金、建材、劳动力等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又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论对近期还是远期,都具有重要意义。

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大部分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均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各方面原因,地方政府和农民这两大“主体”对农田水利建设、维修、管护重视不够、职责不明、投入不足,造成农田水利持续发展缺乏后劲,农业生产主要是“吃老本”。农田水利关系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关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发展,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工程问题,二是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后者又影响前者。

(1)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建于改革开放前,且以农户投劳为主,受当时的技术、资金影响,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率低,且经几十年运行,老化失修严重。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为工程蓄水能力大幅下降,渠道灌溉能力大幅萎缩,泵站排涝能力日益衰减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状况落后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农民的切身利益、水资源节约和国家粮食安全。

(2)缺水与浪费现象并存,节水农业发展滞后

增辟水源,兴修水利工程,是全面提升农业抗旱减灾综合能力的基础。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是提高农业抗旱减灾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缺水与浪费现象并存,节水农业发展滞后,不能适应日趋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要求。

一是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不高,农田灌溉水平均利用系数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二是工程节水设施建设滞后。全部耕地中只有少部分能实施节水灌溉,低压管灌和喷微灌面积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更少,多数耕地还是大水漫灌。三是发展节水农业忽视非工程节水。农业节水难以达到最优水平。

(3)投入严重不足,缺乏稳定增长机制

一方面,在水利建设布局上,国家更重视“大江大河”的治理,各级政府把各种水利建设资源重点投放在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保障上,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属于“公共品”,需要集体投入,但现实情况是原有的“两工”等体系被取消后没有相应的替代机制,导致农田水利建设公共投入缺失,甚至有些农村原有的沟、塘、渠、堰等因无人管护而荒废。

(4)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主体缺位

税费改革后,乡镇、村集体统的功能逐步下降,大多数由集体管理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就流于形式,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有人建设、无人管理的现象。即使部分有专人管理的工程,管理人员报酬低,维修养护经费基本无来源,加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难以支撑工程的正常运转。

3.对策措施

(1)把农田水利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利建设能否摆在优先发展领域,农田水利建设能不能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关键要看各级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及投入力度。首先,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次,要紧紧围绕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机遇,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发展规划,正确处理好远期和近期、城市与农村、山区与坝区、全局与区域的关系,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加强监管,注重提高农田水利的建设效率和使用效益。再次,要研究人民群众参与治水的政策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加快建设一批带动力强、覆盖范围广、受益群众多的骨干水源工程,推进山区“五小水利”建设,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

(2)解决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问题。

如何建立新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以保持农田水利建设的持续发展,是当前农村水利工作的难点问题。应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明确农田水利建设及管护主体,并督促建设及管护主体各负其责。农田水利工程按功能可以分成公益性工程、经营性工程和生产性工程。首先,公益性工程的建设主体是政府,公益性工程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公众性和非排他性,其受益者不仅仅是农民和农业,应当由社会公众共同承担,政府是该类工程建设的主体,发挥着行政组织、资金引导、矛盾协调等作用。其次,经营性工程的建设主体是经营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供水已被界定为经营,农田水利中属于经营性的工程,应当由经营者负责建设和管理。再次,生产性工程的建设主体是农业生产者,生产性工程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建设主体应当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工程建设投入相当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

(3)构建多渠道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主要原因是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太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需要构建多渠道的投入机制。首先是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经常性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财政、发改、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整合资金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地方政府要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把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纳入投资和财政预算。其次是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农田水利建设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是分散的农户无力担负的,必须依靠集体力量。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政府要在规划、宣传发动、资金补助扶持、技术指导服务等方面多做工作,注重引导村集体或农民采用“一事一议”方式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充分调动村集体和农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再次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全社会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氛围,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使农田水利建设、经营、管理更具活力,发挥持久的、最大的效益。

4.结束语

总之,农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是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新时期,深人进行分析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有效地解决对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明东.浅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30期.

[2] 张云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年14期.

上一篇: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浅析 下一篇:浅析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