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说教学误区的反思

时间:2022-09-04 06:48:19

对小说教学误区的反思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所选的小说,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比如训练学生学会快速阅读;训练学生较熟练地运用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品味小说;启发学生学会联系实际读出自我,读出对自然、社会、人生、写作的有益启示;指导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地阅读。然而反观教学现实,我们可以发现小说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误区

1、应避免的误区一:把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割裂开来

语文就是生活。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讲的一句话,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个最严重的问题:语文是语文,生活是生活,二者井水不犯河水。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生活就是交流:文学则是生活真实的反映。这就是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小说是写人的,写人的命运遭际,写人的心理和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这个人当然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他们有着各自的经历、情感、性格和命运,他们并不是跟今天的我们和今天的生活毫无关系。小说以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这就是小说的价值,也是小说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2、应避免的误区二:过分强调自主学习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忽视、削弱教师的引领作用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这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更是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做了痛苦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但是,倡导自主学习并不能削弱和替代教师的引领作用。我们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在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到教学各环节的实施、评价都由学生来操作。这种做法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因为教师引领作用的不到位,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

3、应避免的误区三:把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导向僵化

文学文本的主题,是指文学文本通过其形象或语言体系显示出来的主要意旨,它既体现了中心思想,也是作者创作意图的体现,因此,作为文本意义解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主题诠释,成维的个性差异,忽略了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蕴!上述两种做法必然会导致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创新思维的先天不足和后天乏补。而一旦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与参考书偏离时,常常不能正确地加以评价、肯定和激励,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学生在自己思维的成果得不到教师的赞赏之后产生思维上的惰性,满足于教师依靠参考书对文本主题分析的理解,从而极大地扼制学生的创新思维。

4、应避免的误区四:过分依赖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它所营为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达到本质性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思维的健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认识水准和精神境界。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不少语文教师在“主题诠释”上投放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往往将参考书对作品主题的阐析奉为准绳,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对主题理解程度的唯一尺度;另有一部分教师,在分析作品的主题时,虽然能坚持“启发诱导”,却始终是在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参考书对作品主题分析预设中,从而表现为一种认识尺度的过分的求同取向,漠视了学生阅读思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

更具体二点说,借助影视画面,最多只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什么”的理解,而对于“怎么写”则少有触及。尤其是对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么写”,即作者借语言材料的探究和把握更是不足,所以,老师务必凭借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还原”――回归文本,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描绘景物的。也就是说,凭借影视画面以更直接地领悟语言大师是怎样以典范、优雅的语言来表述“这样的”一些特定的人物、事物、景物的――而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根本任务。

反思让我们前行,小说教学的芳草地值得我们不断求索。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新转变 下一篇:学习《点燃学习的动力》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