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的教学技巧

时间:2022-09-04 03:01:54

浅谈文言文的教学技巧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7—0087—01

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源头,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活文言文教学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

中学教材所选文言文大多堪称经典,是古文化的沉淀,有着丰富的内涵。依据心理学原理,我们可抓住文言文的结构、语言等外部的特点,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的深层,让学生从古诗文中汲取文化的精髓,这样,学生对文言文就会产生持久的兴趣。如,教授《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上“病入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病入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三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

二、联系史实与写作背景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联系史实,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把与文章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人物、事件关联起来,牵一动十。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其结果一是不易激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调、枯燥;二是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影响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识原野的广阔性,求知欲望便极难得到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多读史书,了解、熟悉中国的历史,给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时,要比历史教师讲授得更为生动、细腻。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和课文息息相通,从而真切地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博爱情怀。教师还要提供作者的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通过作者及文章背景解读文章,再从文章中走出,因文解道,体悟学习文言文的表现手法与写作特点。

三、课内外结合

1.在语文活动中学习文言文。比如对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可以组织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还可以组织古诗文朗诵会、文言知识竞赛等活动。

2.在课外阅读中学习文言文。现在有一种理论叫“阅读转注”说,认为阅读过程是个全息性辗转相注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之间自动互相参注,互相补充、互相发明,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不断积累起来。根据该理论,学生只要坚持在课外阅读文言文作品,就可以自然地与课内所学相转注,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四、开展多种竞赛活动

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朗读竞赛、知识竞赛。竞赛后计算团体总分,优胜组给予加分鼓励。通过竞赛活动,既可激发学生的团体荣誉感,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主动地细读课文,获取知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所谓自主式阅读,就是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教师不要布置硬性的阅读任务;阅读的动机是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实际需求为中心;阅读方式是重整体感悟、内心体验,不求统解、甚解;阅读过程是放松惬意的,不带负担的。事实证明,自主式阅读文言作品,学生的兴致很高,就连很厌恶文言文的学生读起《聊斋志异》来也是津津有味、兴味盎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蓦然发现,文言文其实并不可怕,是很有内蕴与趣味的。

总之,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要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才能达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途径 下一篇:支持纺织科教 杉杉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