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如何让学生爱上它?

时间:2022-09-04 01:30:11

作业,如何让学生爱上它?

现在,大多数学校的班额均偏多,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给予每一名学生的关注可以说是有限的,而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却能逐个地判断和分析学生的习得情况。认真作业的学生能巩固学到的知识点,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早查漏补缺。而那些不认真或根本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则会沉睡在一种无效学习的状态中。如果不能尽早改正这类学生不良的作业习惯,将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久而久之,其它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以下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一、示范引领

小学生年龄小,善于模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因此我的课堂板书,会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给学生无声的引导。每次新接一个班,我会在黑板上边演示边讲清作业格式和要求,然后走到学生中间巡视指导。书上每课的生字描红,我都认真书写,并在学生练习前投影给他们看。学生在赞叹之后会马上埋头练习,一笔一画,格外认真。对待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每次都仔细阅读,细心批改,力求每次批改都尽量不出差错,每个符号都清楚、漂亮。

二、限时训练

作业速度慢,并不是小事情,它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没有时间玩耍,没有时间交友,没有时间看课外书,个性的发展和知识面的拓展都会受到限制。究其原因就是没能做到专时专用。然而,在同一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是需要严格训练的,我的做法是:

课堂上我让学生同时开始写作业,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这时,他们就一齐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因为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个个专心致志。当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后,我对他们的作业立即进行批改,并及时给予鼓励。限时训练,让学生作业时具有紧迫感,增强时间观念;同时鼓励学生比好比快,培养比学赶超的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慢慢地改掉作业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逐步养成及时、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三、方法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观察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在作业时,往往都不善于备齐作业用品。作业中时而要去找橡皮,时而要去找草稿,时而要去找尺子……这样不仅耽搁作业时间,而且极易使学生养成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因此作业前,我经常提醒学生看看作业用品准备好了没有,并让学生把它们摆在指定的地方,再进行作业,学生便可逐渐养成备齐作业用品的良好习惯。

我还告诉学生:作业时,要尽可能地排除一切干扰。比如除了作业必需用品外,课桌或书桌上不放其他书籍、玩具、食物等。学生面前没什么可引起兴趣,大大减少了精力分散的机会,做起作业来才可能专注投入,审题才可能细心严谨,作业才可能提高正确率。

再如,有些学生遇到抄写作业时往往是看一个字抄一个字,我对他们个别辅导,告诉他们不能一个字一个字抄,我让他们慢慢来,先一个词一个词地抄,等过了一段时间,再半句半句地抄,逐步提高抄写的速度。

四、自查自纠

在作业中,学生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我从不训斥,而是要求学生找出错题加以思考、分析,说说做错的原因,并想办法纠正。如果由于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我就与他面对面地进行分析、指导,帮助他理解、吸收,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清除学习障碍,获得成功。如果是粗心大意,我就叫他自己找找错误,自己实在找不出来就请同学找,并向同学请教:你是怎么找到错误的?这样,找出错误的同学得到了一次巩固知识的机会,而且指导别人得到了喜悦,同时具有说服力。

学生订正作业,我要求学生做到及时迅速,且争取一次性订正对。对一次性过关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在这个时候,学生的竞争意识再次被激发,大多能静下心来自查自纠,力争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

五、榜样激励

我经常让学生欣赏班里的优秀作业,还把有进步的学生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同时让他们介绍自己为什么做得这么好。优秀作业、进步作业,每周进行一次评比,一个月进行一次总结并奖励。当然在之前制订出评比标准:一是必须做到自己独立、及时完成作业;二是作业正确率高。三是作业字迹工整。再在教室内的“成长足迹”里设“写字小巧手”“进步明星”等栏目对学生作业进行上墙亮相,有效促进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形成。

六、成绩分析

月班级“写字小巧手”“进步明星”评选出来后,我会专门利用一节班队课,引导学生共同关注他们该月的单元测试成绩,让学生体会到平时认真作业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这样“过程”和“结果”的因果分析会,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平时认真对待作业的重要性,深刻地领悟到“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七、集体约束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可见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为了杜绝拖拉作业、不写作业现象,我会在黑板一角用彩色粉笔写上:全部完成第 天。只要所有的学生均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横线上的数字便会一直累计下去;反之则被中断,归为零。别小看这短短一句话,所有学生都会为之而努力。如果因为某一个人的懒惰而重新归零,他必将受到其他同学的责怪、劝导和帮助。这种集体教育的力量在此刻会发挥到极致。

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只有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不断努力,才能逐渐养成。在培养过程中,老师要准备好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让学生在温暖中不知不觉地爱上作业,爱上学习。

上一篇:浅析地理教学中的学生体验 下一篇:巧用关联词,突破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