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关联词,突破重难点

时间:2022-06-28 04:38:0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歌,通过对六月二十七日当天西湖上的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卷地风来、水天一色等四处景物的生动描写,表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西湖。

根据古诗教学的基本规律确定本文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第一,正确、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节奏,品读对仗、押韵对于朗读韵味的提升,达到读得正确,读得个性的效果。

第二,理解诗意。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是,本诗对西湖的写作,到底是要体现西湖怎样的特点?黑云压境,接着白雨跳珠,突然卷地风来,最后水天一色,这么短的文字中,这么短的时间内,各种景物轮番登场,天气阴云突变,于是,我们自然能够得出答案,就是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西湖的特点是――变幻之美。

第三,感悟诗情。古诗教学的最高目标是体会诗歌中作者蕴含的思想情感。作者通过这首诗歌,到底是要表现怎样的情?通过查阅各种背景资料,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作者看到了当时的景,联想到了自身的挫折的经历,不禁触景生情,于是借景抒怀。诗中的景,暗示着自己的忧虑,也寄托着作者的希望。直言之,就是为变法带来的弊端而忧虑,期望有一天,朝廷能够取消这种伤害百姓利益的新法。

这三个教学重点中,第一个目标的实现我采用示范、比较等方法,较为圆满地实现了。紧接着,本课真正的教学难点出现了,即如何自然顺利地让学生感受西湖的变幻莫测的特点,感受蕴藏在诗歌下作者复杂的情感呢?

细读文本,全文都是写景,于是在教学中,教师势必要关注诗中的景,通过品析景物的特点以及苏轼写景的角度方法的品读,感受诗歌别样的美感。诗歌中的景物,就自然成为了本次教学的突破口。

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发现诗句的前后关系,我寻找到了隐含在诗歌背后的几组关联词,通过关联词语介入对文本进行重新梳,引导学生自然地感受西湖的变幻莫测和作者的复杂内心。

一、顺序与转折,感受西湖变幻莫测

本首诗歌之所以流传千古,除了诗歌中对于景物的生动刻画之外,还因为,作者描写的景物都是平常人难以发现甚至根本就不会和西湖联系起来的景物,这些景物的介入,使得读者感受到了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西湖,发现了西湖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变幻”。

在本诗中,西湖的变幻是通过写景的转换而体现的的。在西湖上乘船游览的苏轼,被眼前突如其来的景象惊住了,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可是,突如其来的一阵大风,吹散了云,赶走了雨,西湖上又是一片风平浪静。这样的景象变化,把西湖的变幻淋漓地展现了出来。

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的环节,带领学生去感受西湖的“变幻”。

(联系板书:黑云翻墨 白雨跳珠 卷地风来 水天一色)

师:刚才,我们跟随者苏轼,一起去观赏了西湖上的与众不同的景物。其实,他们的出场是有先后顺序的。你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西湖上先是黑云翻墨,接着白雨跳珠,然后卷地风来,最后水天一色。

师:那么西湖上刚开始是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到最后水天一色,是什么使西湖上的景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折呢?

生:是那一阵卷地风。

师:那你能够再用上一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重新确定一下他们的关系呢?

生:虽然刚开始时黑云翻墨、白雨跳珠,但是一阵卷地风来,西湖上又是水天一色。

相机板书:

黑云翻墨

虽然

白雨跳珠

卷地风来

但是

水天一色

师:此时,以往在我们印象中美丽安静的西湖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变化多端。

生2:千变万化。

生3:阴晴不定。

师:是的,没想到,西湖还是如此的富于变化,这就叫变幻莫测。

板书:变幻莫测。

二、条件与假设,体会作者乐观之情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在这首诗中,也透过西湖上变幻莫测的天气,暗示着自己的遭遇、理想,甚至是人生观。

此诗作于1072年,正是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贬杭州之时。此时的苏轼内心极度压抑,恰逢当日天气突变,苏轼望着西湖上变幻的景物,不由的触景生情、伤怀,那变幻的天气不正像是自己多舛的命运吗?可是苏轼心中坚信,王安石的变法总有被证明失败、被撤销的一天。于是,望湖楼下的“水天一色”又有了更深的含义,那就是苏轼心中对取消变法的的愿望。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苏轼这样的心境,我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出示诗歌创作的背景(略)

师:此时,你知道,作者看到的黑云和白雨又有了怎样的含义?

生:黑云和白雨就像是王安石进行的变法。

师:那卷地风又代表着什么呢?

生1:卷地风代表苏轼希望取消变法。

生2:卷地风代表变法被废除。

师:是的。苏轼是多么希望朝廷能够取消这不得人心的变法啊!此时,西湖上的卷地风已经来了,但苏轼心中的卷地风来了没?

生:没。

师:那你能否在刚才的板书上再加一个关联词,体现苏轼内心的愿望。

生1:虽然刚开始时黑云翻墨、白雨跳珠,但是只要一阵卷地风来,就会水天一色。

生2:虽然刚开始时黑云翻墨、白雨跳珠,但是如果一阵卷地风来,就会水天一色。

相机板书:

黑云翻墨

虽然

白雨跳珠

(只要/如果) 卷地风来

但是

(就会) 水天一色

师:看来,苏轼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他的心中还是充满着――

生:希望。

师:难怪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这样评价苏轼――

出示:苏轼,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师:这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的每一处景都体现着苏轼的情感,这种写作手法就称为“借景抒怀”。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本课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体现了课标中对教师钻研文本,引导学生学习的要求。作为教者,需要具备正确的解读和利用文本,发掘文本背后蕴含的言语特质的能力,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使学生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上一篇:作业,如何让学生爱上它? 下一篇:精心预设 感悟理解 提高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