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翻译策略的选择

时间:2022-09-04 12:58:38

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翻译策略的选择

摘要: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他在多年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代表作《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根据语言的功能角度针对不同的文体和内容,提出来文本类型理论,即文本可以划分为:表达功能型、信息功能型和呼唤功能型三种类型,同时提出了两种著名的翻译方法,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他认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侧重于不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纽马克;语义翻译;交际翻译;文本类型理论

一、引言

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1896―1982)的语言功能理论提出语言具有表情功能(expressive)、信息功能(informative)、呼唤功能(vocative)、美学功能(aesthetic)、寒暄功能(phatic)以及元语言功能(mentalingual),并指出其中前三类为语言的主要功能。纽马克根据这一语言功能的分类,将文本划分为三大类型:表达性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在文本类型理论的基础上,纽马克进一步提出针对不同文本类型应当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二、翻译策略――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与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语义翻译试图在译入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传达原著的确切上下文意义。语义翻译忠于作者,译者要充分表达作者原意。重在传达原文的语义内容,追求译文在形式、结构及词序安排上接近原文,以表达源语文本的思维过程.Semantic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是“to describe things that deal with the meanings on the level of words and sentences”因此语义翻译的翻译单位是比较小的,译文在字、词、句上都要求尽量与原文等值,力求保留原文的意义与形式。

交际翻译是一种注重文本的交际功能和文本语境意义(contextual meaning)传达的一种翻译方法,尽量遵循原文的文化氛围,思维逻辑,表达方式等,传达原文细节和作者风格。“交际翻译服务的对象是译入语的读者,翻译的内容和语言都要以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为准则,强调再现原文的要旨,重视翻译带来的社会价值”。[1][P55]因此译者不必过多拘泥于原文,译者有必要重新组织原文的结构、意象,以使译文通顺并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试图为译语读者创造出与源语读者所获得的尽可能接近的效果。

三、文本类型理论

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对语篇的分类。传统上我们一般以题材区别语篇,如小说、散文、诗歌,广告等等。纽马克认为这种这种简单的区分对语言本质的揭示不够深刻,因此他另辟蹊径从新的角度看语篇,这个角度就是语言的功能角度。他根据语言的功能将文本分为三种类型――表达型、信息型、呼唤型。文本分析是翻译的基础,对于不同功能的文本应侧重于不同的翻译方法。

(一)表达功能型文本

“表达型文本的特点是原文本身,以作者表达自己为主,个性成分构成了表达型文本的表达要素,其内容比较主观”。[2][P188]这类文本的原文本身是一个以语言特点取胜的作品,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包含美学因素的艺术,因此这类文本的语言内容和形式都显得尤为重要。这类文本包括严肃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权威言论(如:名人演讲)自传、随笔、私人信件等。由于表达型文本的特点是兼顾内容与语言形式的以作者表达自己为主的文本,因此翻译这种类型的文本时,原语本身是翻译的最基本的落脚点,语义翻译法最能再现表达型文本的功能。

例1:尤二姐只穿着大红小袄,散挽乌云,满脸春色,比白日更增添了颜色。[3]――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译1:Second sister was wearing nothing but a scarlet jacket.With her hair hanging loose,her cheeks flushed,she looked even lovelier than in the daytime.[4]――杨宪益译

例2: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3]――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译2:He looked at Baochai more closely.Her face seemed a silver disc,her eyes were lustrous and almost-shaped,her lips red without rouge,her eyebrows dark without being pencialed.She was charming in quite a different way from Daiyu.[4]――杨宪益译

分析:“杨宪益主张的是“临摹式翻译”,尽量的贴近原文,翻译单位似乎定格在句子层面。”[5]他的译文不但和原文内容上完全一致,而且在语篇结构顺序甚至句子的长短停顿方面都十分接近,几乎像是逐字翻译,这与纽马克的语义翻译法的观点不谋而合。译文2中杨宪益为了保留原文中“脸若银盆”、“眼似水杏”这两个典型的反映中国人思维的比喻,采用了以作者为观照(writer-based)的直译法,将中文的表达方式引入英文。语义翻译法是力求保留原作语义、思想、形式、风格,充分表达作者原意的翻译方法,教适用于这类文本的翻译。

(二)信息功能型文本

这类文本是以语言之外的信息为主,内容客观,重点是语言所描述的内容而非表达形式。其、核心是信息的准确传达,翻译时要遵循“真实性第一”的原则。纽马克认为这类文本的语言特征主要有三点:第一是专业术语的使用;第二是语法特征表现为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第三人称、虚义动词及一般现在时;第三是文本的特有格式,如实验报告或科普论文通常包括引言、实验假设、实验方法和数据、结果、文献索引等固定格式。此外这类文本中还经常使用公式、表格、图形等;纽马克将信息型文本概括为教材、专业报告、报刊文章、学术论文、备忘录、会议纪要等。由于信息型文本是强调内容真实客观为主的文本,因此翻译这种类型的文本时,原文的信息的准确传达是翻译的重点,而不用过多考虑语言形式、表达风格等,交际翻译是一种注重文本交际功能、强调再现原文要旨的翻译方法,因此较适宜运用于这种文本类型的翻译。以一段科技报告为例。

例:The range of a voltmeter may be extended by means of a series resistor called a multiplier as shown in Fig.2.The fullscale reading of the meter alone may be 15volts.With the multiplier 150volts may be required to move the pointer to full-scale,135 volts across the multiplier and 15volts across the meter.

译:如图2所示,采用一种称为倍增电阻的串联电阻器即可扩大伏特表的量程。量表单独使用时的满刻度读数可为15伏。倘有倍增电阻,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读数可达150伏;其中倍增电阻两端之间的读数为135伏,表头内的读数为15伏。

分析:从上述例子中,划线部分是译者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的内容,为了达到逻辑通顺译者采用了增译法。为了达到概念准确,逻辑通顺,再现原文要旨,译者并没有严格按照原文的语序以及语法结构,而是运用交际翻译法调整原文的语序,适当增译、并将原文的被动语态译为主动语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召唤功能型文本

召唤型文本的目的在于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纽马克认为这种文本的中心是读者,因此翻译时要遵循“读者第一”的原则,即强调读者的反应,需达到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相同。这类文本包括告示、通知、广告、宣传册、劝导性文字、说明书、通俗文学等。由于召唤型文本是强调读者反应一致的文本,因此翻译这种类型的文本时,翻译的核心应是原文交际功能的准确传达,译者再创造的空间较大,交际翻译法最适合用于这种类型文本的翻译。广告的目的希望与消费者互相沟通,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是最典型的召唤型文本。

上一篇:从言语幽默概论的视角下分析《许三观卖血记》... 下一篇:从英汉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