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同级同一事物作异质比较的否定式及其翻译

时间:2022-09-04 12:52:33

论英语同级同一事物作异质比较的否定式及其翻译

[摘 要]学界对英语同级同一事物作异质比较的否定式所作的汉译,往往套用汉语的静态句式,而我们认为英语同级同一事物作异质比较的否定式,即not(so)as...as...句式,具有明显的动态倚变特征,因此采用具有明显的动态倚变特征的汉语句式来翻译,无疑是较好的汉译选项之一。

[关键词]not(so)as...as...句式 同级同一事物作异质比较 否定式 翻译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084-03

笔者在多年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常会碰到一些语言难点,这些难点不仅在学生人手一册的学习用书中未向学生指明其用法,而且在与学生用书配套使用的教师用书中也鲜有提及。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往往只有两种选择:或是避难就易,将其蒙混过去;或是知难而上,在授课前后加班自修,查阅各种资料,力争把问题一一化解,提高教学质量。

最近,在教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国家规划教材――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II)第二单元text A “I forgive you”[1]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句子:The saying“Forgive and forget”may roll off the tongue,but it’s as shallow as it is short.

很明显,句中出现的“主语+be动词+as+adj+as+adj”同级比较句式,与我们所常见的下列同级比较句式完全不同。我们这里所说的“同级”意即 “原级(positive de?鄄gree)”指用以表示比较项之间的“等同、相同”。[2]

例如:

1.Some rock is as hard as diamond.

有些岩石坚硬如金刚石。

2.Astrophysics is just as difficult a subject as geo?鄄physics is.

天体物理跟地球物理学一样,是难学的学科。

3.The rain was not as heavy yesterday as today.

昨天的雨不如今天的大。

4.That salesman isn’t as aggressive as(he was)before.

那位销售员不像以往那般积极了。

而这些语言难点,有时查阅有关的英语语法专著也难有收获,如《新英语语法手册》对上述较特殊的“as...as...比较结构”只字未提。[3]而某些语法专著即使已经触及这一语言难点,但语焉未详。比如《大学英语语法与练习》,[4]在论述本文所探讨的“as...as...比较结构”的时候,只是有如下一句简单的说明,“as...as...结构”还可以以下面的形式出现。

5.He found driving as tiring as walking.

他觉得开汽车跟走路一样累。

6.The message is as clear as is necessary.

这信息再清楚不过了。

那么,上述这种形式有何特点,其构成原理如何,我们还是一无所知。后来笔者查到章振邦教授的大型英语语法专著《新编英语语法》,才发现他早在1983年就已经提出我们所探讨的这种较为特殊的“as...as...比较结构”属于“表示不同质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的比较结构”。[5]再往后,章振邦教授将这种“as...as...异质比较结构”定义为:as...as...结构的句子也可能主语相同,而比较项目不同。[6]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发现,针对“as...as...异质比较结构”,学界目前几乎已经达成一致的认同,承认可将“as...as...异质比较结构”的肯定句,译为“既……又……”,如著名英语语法学家张道真教授有这样的归纳:“as...as...结构可表示(某人)既……又……”[7]此外,英语学者张维在其《英语常用词疑难词典》中也认为,“as+形容词+as结构在同一个人或物作不同性质的比较时,译为既……又……”[8]张维的观点与张道真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强调主要指人,而前者则认为指人指物均可。

例如:

7.He was as sensitive as he was obstinate.[9]

他既固执又敏感。

8.Martin was as impatient as he was stubborn.[10]

马丁既很顽固又缺乏耐心。

9.John is as wise as he is witty.[11]

约翰既风趣又聪明。

10.The girl was as brilliant as she was beautiful.[10]

这姑娘既漂亮又聪明。

11.He is as brave as wise.[12]

=He is as brave as he is wise.

他既聪明又勇敢。

12.She works as happily as plays.[13]

=She works as happily as she plays happily.

她既尽兴地玩,又愉快地工作。

但本文所探讨的上述“as...as...异质比较结构”的否定句(其否定式可表示为not as...as...或者not so...as...结构)形式,[9]对其理解与翻译目前仍是学术界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之一。

例如:

The lady is not so witty as she is pretty.

很明显,这个例子中否定形式的“not as(so)...as...异质比较结构”,如果再套用汉语“既……又……”句式的所谓否定式“既不……又不……”或 “并非‘既……又……’”来翻译,可得出下面两句:

那女士既不美丽,又不太风趣。

那女士并非既美丽,又风趣。

这两句译文明显与原文出入过大。而我国语言学者对类似英语句子所作的理解与翻译往往是:

The lady is not so witty as she is pretty.

那女士美丽,但不太风趣。或:那女士人美丽,但不够风趣。[10]

The man is not so wise as he is witty.

那人很风趣,但欠明智。[11]

但对于类似上面两例这样的译文,有学者也不得不承认:“与(英文)原文相比,则不仅形式上不相当,意思上也有一定出入。” [10]

因为从英文原句的角度来看,存在如下语法和结构关系:

我们先来分析该“as...as...结构”的肯定式,英语肯定句The lady is as witty as she is pretty.第一个as之后的witty,与第二个as之后的pretty,并不属于类似汉语的对等关系,因为在该句型中,第二个“as”属于从属连词,它引导的是一个从属于主句的状语从句。对上述用法,杜永文教授曾有过精彩的论述,即“as...as...”的意思是“(程度)一样如像[即像后者的……情况,主语(前者)也一样(同样)……]”,其中前一个as是副词,用作状语,修饰紧接在它后面的形容词或者副词;后一个as是表示同级比较的从属连词,其作用是把它前面的主句和后面的表示同级比较的状语从句连接成一个复合句。[12]

因此上述肯定式的英文句子:The lady is not so wit?鄄ty as she is pretty.据其英语语法和结构关系来分析,意为“一如她的美丽,这位女士也一样(同样)风趣。”同理,其否定式则为,“不像……一样,也同样……”。

因此,该句的否定式:The lady is not so witty as she is pretty. 据上述所分析的英语语法和结构关系,意为“这位女士并不像她长得美丽那样,也同样风趣。”这样翻译虽然已经接近原文的含义,但仍显得太哆嗦,字数过多、过长(英文仅10个单词,汉语译文达19个汉字),在形式上与英文原句相比明显不相当。那么,对上述这种英语同级同一事物作异质比较的否定式,有没有更好的理解与翻译呢?

传统的观点认为,as...as...作为表示“同等”关系的格式,相对于表示胜过的more...than...以及表示不及的less...than...(Jespersen,1933:224;Quirk等,1985:1137)。对于这一观点Huddleston(1971 / 1984),Rusiecki (1985)以及Mitchell (1990)均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把as...as...格式与‘同等’概念联系起来过于简单化,既不精确,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Mitchell,1990: 53)。[13]

因此,对The lady is not so witty as she is pretty.这个英文句子所作的汉译“那女士相貌美丽,但不太风趣。”恐怕甚至连“否定的同等关系”这种算不上精确的理解都还达不到。因为这种翻译,只说出了“美丽”这种性质多一点,而“风趣”那种性质少一点而已,给人的感觉是这两者与“同等”或“同等”的否定丝毫都不沾边。上述汉语译文“那女士相貌美丽,但不太风趣。”如果回译过来,即为一句简简单单的英文“The lady is pretty, but not so witty.”

对上述as...as...句式,Rusiecki(1985:89)明确提出,表示差异的more...than...和less...than...格式在用于同质比较时所表示的差异是线性的(linear),而as...as...表示的实际上是一种比例关系,是非线性关系,因而也就不是同等关系;具体来说,在不带比率修饰语时,as...as...表示的比例关系为1∶1,比值为1,而带有比率修饰语时,比值则随之发生变化。[13]

赵世开等原则上赞同Rusiecki关于as...as...表示的是比例关系的观点,而且认为,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不仅在于这一格式能受“比率修饰语”的修饰,而且还在于它能用来表示明显的倚变关系,即能用于动态的比较。[13]

Mitchell(1990:59)则证实as...as...所表示的意义本身是不明确的,其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或者“介于‘大于’和‘等于’之间”这样一种不明确的意义,而不是“小于”的意义。他进而明确提出as...as...式实为逻辑上选言关系X≥y(即X≮y)的语法表现形式。Campbell & Wales(1969:241)则声称上述两种观点都不对,认为“正确的观点存在于二者之间”,既不是“完全等于”,也不是“大于或等于”,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其实,他们的观点与“大于或等于”派并无本质的差别,只不过更加强调as...as...格式的语义“可塑性(plasticity)”或者“不确定性”。[13]

Rusiecki(1985:144;153-154;164)基本赞同Mitchell等人观点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对于as...as...格式可以有“约等于”“大于或等于”两种解释。所谓“约等于”就是“等于或大于或小于”,但以不太偏离基准为前提。这个观点实际上已向我们提示,as...as...格式所反映的不是一种双方“全等”的静态关系,而是一种“围绕基准点或不太偏离基准点”的动态关系。

综合以上几种观点,我们认为Rusiecki,Campbell & Wales以及赵世开等人的观点更加全面一些,前者向我们提示:as...as...具有“约等于”“大于或等于”“非线性比例关系”“可塑性(plasticity)”或者“不确定性”这四种动态意义;后者则表明as...as...能用于表示明显的动态倚变关系,即可以用于动态比较。他们的观点都比较符合英语的实际使用情况,进一步启发我们对as...as...用于同级同事物异质比较的探索,即对于描述动态倚变关系的as...as...结构及其否定式not(so)as...as...我们也完全可以用汉语表示数量倚变关系用法的格式“多……多……”“多少……多少……”“几……几……”“有几(分)……就有几(分)……”等等来表达。

因此,前述的as...as...格式的否定式not(so)as...as...都可以据此翻译如下。

原译:The man is not so wise as he is witty.

那人很风趣,但欠明智。

改译:那人并非有多风趣,就有多明智。或:那人并非有几分风趣,就有几分明智。

The lady is not so witty as she is pretty.

原译:那女士相貌美丽,但不太风趣。

原译分析:这是一种典型的静态翻译,未能将前面众多学者所分析的“约等于”“大于或等于”“非线性比例关系”“可塑性(plasticity)”或者“不确定性”这四种动态意义表达出来。从该译文中,其“风趣”有多少、占几分,而“明智”又有多少、占几分;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是完全看不出来的。因此该翻译与英文原意的出入也就显而易见。

改译:那位女士并非有多美丽,就有多风趣。或,那位女士并非有几分美丽,就有几分风趣。或,那位女士并非美丽几分,就风趣几分。

改译分析:比如该女士有八分美丽,那么写下了这个句子的作者意思是,并非该女士有了“八分”的美丽,她就进而拥有大约同等比例――即“八分”的风趣。

因此,通过改译之后的含义,我们得以强调:“美丽、风趣”;“风趣、明智”之间具有一种动态的倚变关系,而非“美丽、风趣”;“风趣、明智”等等两种相伴的不同性质之间“一个多一点,一个少一点”的静态甚至是貌似“线性”的关系。这种静态关系,我们用下面两句简简单单的英文就可以表达,丝毫没有必要使用as...as...句式或其否定式not(so)as...as...因此,上述汉语原译均可回译如下。

汉语原译:那女士相貌美丽,但不太风趣。

英语回译:The lady is witty,but not pretty.

汉语原译:那人很风趣,但欠明智。

英语回译:The man is wise, but not witty.

所以,对于“一般认为比较格式用于异质比较,重点不在比较,而在描述”[14]的说法,我们不敢苟同,因为如果涉及静态描述,我们只需用上述“The lady is pretty, but not so witty.”这样的静态句式来表达即可,无须使用表达动态倚变意义的as...as...句式或其否定形式not(so)as...as...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将英语同级同一事物进行异质比较的否定式,翻译为汉语表示动态倚变关系的“多……多……”“多少……多少……”“几……几……”“有几(分)……就有几(分)……”等结构,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译例。

[ 参 考 文 献 ]

[1] 秦秀白.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材(II)[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

[2] 薄冰,司树森.新英语语法手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5.

[3] 薄冰,司树森.新英语语法手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4-85.

[4] 董眉君.大学英语语法与练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02.

[5]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498.

[6]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49-451.

[7] 张道真.全新版张道真英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19.

[8] 张维.英语常用词疑难词典[Z].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114-115.

[9] [英]卡拉里(Clari,M.)等,朱亚军译,章振邦审校.Collins Cobuild实用英语语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55-166.

[10] 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57-158.

[11] 徐广联.大学英语语法讲座与测试[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58.

[12] 杜永文.英语疑难词语词典[Z].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650-651.

[13] 转引自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19-121.

[14] 成善祯.现代英语中比较等级的若干发展变化[J].外国语,1988(3).

上一篇:大学英语课程专用学生评教体系探究 下一篇: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有效运行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