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语文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时间:2022-09-04 12:30:26

创设语文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谓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在国家规定的必修的课程之外,组织学生参与有计划、有目的的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不受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设置的束缚,不受传统教学形式的约束,因而能避免一致化、同步化的弊端。开展语文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寓教于“乐”, 寓学于“动”,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活动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我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如:

一、开展课前五分钟系列演讲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按学号顺序,每人一次,依次轮流进行。在演讲活动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精彩片断演讲。本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回答问题时思维混乱、东拉西扯,不得要领。为此,每学期我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课前五分钟演讲,让学生课前准备自己课外阅读的精彩片断,在课前五分钟背诵朗读。为了能在演讲中展现自己、表达自我,他们积极准备,翻阅大量的书籍,在演讲活动中,各显其能。有的讲景物描写片断,有的讲人物描写片断,有的讲散文精粹,有的作诗歌赏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作文模仿能力。

第二阶段,论据收集演讲。主要针对学生议论文空洞、论证过程无说服力的普遍现象设计演讲内容。如在学完《伤仲永》一文后,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勤奋成才的事例,学生纷纷动手,查询资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学生收集了古代的王羲之、范仲淹、李白勤奋成才的事例;有的学生收集了外国的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勤奋成才的事例。此项活动旨在督促学生课后多读报刊、杂志等,养成收集材料的习惯,随时关心身边的生活,集腋成裘,帮助学生训练逻辑思维、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第三阶段,成语故事演讲。即以某一成语或名句为题写短小的以议论为主的演讲稿。如:在教学《卖油翁》一文时,归纳出“熟能生巧”这一成语后,让学生围绕“熟能生巧”这一成语,再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演讲稿,在课前五分钟演讲。学生演讲得非常好,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由课内谈到课外,再谈到自己的学习、生活,感悟人生的道理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的作文锦上添花,又能让学生从演讲成语故事或名句中领悟人生的道理,从而鞭策自己,塑造自我。

第四阶段,口头命题作文训练。通过上面三个方面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口头作文演讲的基本能力。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出相关的口头命题作文题,要求学生当场写作,再由老师或学生进行点评。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地喜欢上写作。

由于每一阶段讲的内容不同,学生们都听(写)得十分认真,十分入迷。这项活动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帮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阅读兴趣,同时又让学生培养了记忆、讲述、写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演讲中、写作中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增设阅读写作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建议学生订阅相关有针对性的实用性强的语文报刊,并要求学生挤出时间自由阅读,引进“活水”,然后让学生自由命题作文,不断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三、写课外读书笔记,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平时积累的东西太少了,为此,老师每学期都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分项整理课外阅读的资料,写课外读书笔记,必要时作些简要评议,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例如:要求学生看完借阅的图书后,整理资料,写课外读书笔记。养成了这个习惯,学生也乐意这样做了。长期积累,聚少成多,到用的时候就可信手拈来,旁征博引。

四、排演课本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对于戏剧教学,我们应改变一课一课地教的传统模式,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寓教于“乐”, 寓学于“动”,以观看戏剧、表演戏剧、讨论剧本等多个活动性较强的环节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使教学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的戏剧内容前,我要求班上的学生自己组建了一个剧组,剧组里有导演、编剧、演员等,要求他们在课外排练剧本,每个人至少参与一部戏(或一个小片段)的表演。最后,还可以集中安排一次戏剧汇演。这样,在“乐”、“动”学习中,学生参与排演的兴趣和热情高涨,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了主体性。

总之,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使学生受益非浅,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上一篇:和煦春风入课堂 下一篇:如何上好一节体育理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