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几种教学方法分析

时间:2022-09-04 10:21:29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几种教学方法分析

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初中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那么,如何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怎样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成为教职人员需要深思的问题。以下简要针对初中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应用分层教学方法

在日常教学期间,假如老师应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很容易使那些基础较为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感觉学习困难,而一些学习能力较强、基础良好的学生又会觉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长此以往,成绩较差的学生会由于无法听懂教师讲课内容而厌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会由于已经学会而不停讲课。所以,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需要依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教学内容设定,利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将学生划分成高、中、低三个层面,在进行课程讲解期间为学生设定不同的任务;其二,教职人员应细致分析教材内容,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使其同学生的自身水平相吻合;其三,对课堂练习内容进行分册设计,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有发挥的余地,就比如说在进行图表知识讲解期间,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图表的各项操作,并进行灵活应用,教学难点让学生利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处理,找寻出其中包含的隐藏数据。这期间,就会涉及图表的排序、图表类别的选取等细节操作。教师在设计分层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先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把数据信息变化成图表,然后让成绩一般的学生依据信息的特征选取相应的图表类型,最后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完成整体创建图表的任务,并发掘其中的隐藏数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带动学生共同参与到图表的制作中,让学生获取成功感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

二、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指的是在进行课程讲解时,把需要讲解的内容穿插入学习的任务中,学生经过思考、分析、互相交流等行为,在教师的辅导帮助下完成设定任务,找寻处理问题的途径,并潜移默化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讲,其较为常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类别:其一,利用成果进行驱动;其二,利用情感进行驱动;其三,利用生活进行驱动。利用成果进行驱动就是为学生展示一些良好的信息技术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情感进行驱动就是为学生创建情感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利用生活进行驱动就是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点同学生的日常生活关联起来,缩减学生对其的陌生感。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行信息技术课程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学生能够分享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来讲,教职人员应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及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卫民.初中信息技术科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

[2]秦新华.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几种教学方法的尝试[J].现代阅读,2012(4).

(作者单位 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

上一篇:论著老年人残留牙的拔除与否与修复的关系 下一篇: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70例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