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流转探讨

时间:2022-09-04 09:44:50

集体林权流转探讨

摘要:指出了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及林权流转的相关概念,分析了集体林权流转的重要现实作用,根据集体林经营的特点,探讨了集体林权流转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和集体林业经营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林权;集体林权流转

中图分类号:F3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06902

1 引言

林权制度改革,就是要将林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保持林地国家和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经营权交给善于经营的主体,使农民不仅具有经营的主体地位,而且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调动其积极性,促进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林业生产经营要素的自由流动,初步建立起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多元化,责权利相统一的新机制,较好地解决部分长期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激发广大林农和全社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使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开始趋向多元化,改变集体林经营集约度低下、经营水平不高的现状,实现集体林可持续地科学发展。

林权是源于对森林资源使用和收益的现实需求,以森林资源所有权为基础,以对特定的森林资源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他物权,具有主体广泛性、客体复合性、内容多样性等特征。林权流转即森林、林木、林地流转,包括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流转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的流转。林权流转方式包括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抵押等。

2 集体林权流转的重要作用

2.1 提高集体林地的利用率

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目前农村的许多青壮年劳力已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比较普遍,集体林区的劳动力已呈缺乏趋势,无法独自对各户分得的林地进行有效经营管理,许多林地被闲置,长年无人经营,导致林地经营利用率偏低。通过林权流转,可以使森林经营积极性高的个体和组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林地利用效率。

2.2 提高林地经营集约度和产出效益

为体现林改的公平原则,许多地方将同一地块的连片林地划分成诸多小块,以确保各户分到的山林质量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每户往往分到了多块面积大小不一的林地,最大的几十亩,最小的不到一亩,导致各户林地非常分散,增大了经营难度。通过集体林权流转和置换,可以将林地经营相对集中连片,提高林地经营的集约程度和产出效益。

2.3 丰富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引导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合作林场、股份制林场,鼓励与企业合作造林,鼓励经营权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和入股经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得到极大丰富和发展壮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得到增强。

2.4 有效减少对森林的乱砍滥伐现象

随着农民生活的改善,砍树不再是农民生活的必需。林权流转后,经营权已大多掌握在森林经营意愿和积极性较高的农户手中,树木只有在最佳采伐期才会采伐利用,从而有效地减少乱砍滥伐的现象。

3 集体林的特点

集体林地的经营主体是各家各户以及承包经营的大户或公司单位。随着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完成,集体林经营将明显侧重经济目的,重视效益产出,只能兼顾森林的生态效益,与国有林经营目的逐渐由木材生产向生态保护转变(尤其是天然林区)明显不同。集体林地经营受市场影响大,经营相对粗放、分散,育苗、整地、种植、抚育、采伐和更新的操作不够规范,林木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人工干预少,整体经营水平不高,生长量较低。集体林的经营单位是各家各户的山头地块,不是依据自然地理地形和经营习惯区划的小班,为体现公平,确保各家各户分到的山林质量保持一致,分山到户后林地大多过于分散,且不规律。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的青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各家各户人力资源情况差别很大,对自有林地经营能力参差不齐。

4 集体林权流转应注意的问题

(1)集体林权流转要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有利于分类经营,有利于体现“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现代森林经营理念,有利于发挥集体林的森林功能,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及效益,促进“兴林富民”,实现集体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引导,全面保护农民的权益。林地,做为农民的生活资料,是农民获得基本生活所需的重要基础之一。各地在进行林权转让过程中要“想农民之所想,想农民所未想”,既要保护眼前的切实利益,也要考虑生存的长远利益。要引导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合作林场和股份制林场等合作组织,联合经营林地;要鼓励广大农民和林业经营者与企业合作造林,鼓励短期限流转、部分林权流转、林木采伐权流转和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间的流转。对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可以将林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分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后,再实行承包经营或股份合作经营。要防止炒买炒卖林权,防止农民失山失地,确保农民长期拥有可持续就业和增收的生产资料[1]。

(3)坚持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依法进行,确保林权流转能够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拥有林木的经营和使用权,要提高农民投入到林业建设中的重要前提条件就是要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林权流转要公开、公正、科学管理实施,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为落实林种区划、实现分区施策和分类经营奠定基础。

(4)林权流转要有助于健康的森林经营模式发展。如果全部林地以各家各户为单位进行森林经营,由于地块过于分散,难以形成集约规模经营局面,效率和产出效益低下。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意见》,要加强集体林经营模式的研究和推广[2]。例如:在人多地少的林区,可以采用分山到户后的经营权不变,各户入股,以村或村组为单位集体经营的方式,制定经营措施,“各户入股、集体经营、按劳取酬、按股分红”,可以很好地整合全村人力资源,解放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闲散林地,扩大经营规模,实现采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5)建立和规范林地产权流转制度,保护农民正当权益。在林地流转过程中,县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设立专门的中介机构,对林地资源进行评估,为广大林农提供一个当前的林地市场参考价,规范流转合同格式和内容,避免林农因价值低估或自我保护能力欠缺,日后发生纠纷。同时,明确承包者在经营期间发生林地征占用时的补偿分配细节,消除承包过程中涉及林地征占用时存在的利益分配纠纷隐患,维护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及改革成果。

(6)进一步提高集体天然林和公益林补偿标准,巩固集体林区生态建设成果。林权流转后,获得林地经营权的个人或组织必然要追求更大的林地经济产出,而现有的集体天然林和公益林补偿标准已明显低于农民的预期目标,集体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必将面临的潜在威胁,特别是在人口密度较大的林区,森林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将突出。国家需要针对各地经济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优先加大对财政困难、人均林地面积较小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切实保护现有的天然林和公益林资源,稳固我国历时多年的生态建设成果。

5 结语

为了依法管理和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维护广大农民和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意见》,应结合实际,加大对集体林权流转工作的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机构和措施,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开展和集体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意见(林改发[2009]232号)[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2009.

上一篇:遂昌县生态休闲旅游的特色优势和发展对策 下一篇:马湖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