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淡水龟类资源及其保护与养殖现状

时间:2022-09-04 07:00:33

我国淡水龟类资源及其保护与养殖现状

摘 要:龟类是我国重要生物资源,由于野生状况日益恶化,好些龟类品种已经濒临灭绝,人工饲养龟类,已经成为一种保护性的开发和利用。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对龟类养殖生产有重要意义。开展相关研究,也是社会、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淡水龟;资源;养殖;保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6.5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幅员辽阔,龟类资源分布很广。为了开发保护这些重要的生物资源,我国非常重视对龟类的研究和开发,也取得一些显著的成效。大力发展淡水龟养殖,也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淡水龟养殖技术正在走向完善,对淡水龟的研究和利用,也一定会给淡水龟资源保护提供更有力保证。

1 淡水龟类分布情况

龟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3亿a,远远超过人类历史。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龟类生存已经面临太多危机。据史料记载,全世界龟类种类大约220种,我国有33种。其中淡水龟25种,主要分布在一些沿海地区。

两广地区龟类分布最广,平胸龟、乌龟、黑颈乌龟、眼斑水龟、黄喉拟水龟、中华花龟、地龟、锯缘摄龟、马来闭壳龟、三线闭壳龟等种类都有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份,主要分布平胸龟、乌龟、眼斑水龟、黄喉拟水龟、中华花龟、黄缘盒龟等种类。贵州、两湖、香港、海南、云南等地,还有一些零星分布。内陆地区河南、山陕西等地,还有乌龟和闭壳龟的分布。

2 淡水龟类野生资源

人类侵略性的扩张行为,已经对野生淡水龟类造成严重威胁。淡水龟大多生活在浅水层中,也经常到水边岸上活动。龟类行动异常缓慢,在遭遇侵害时,很难爬入水中,常常会采取消极防御的措施,就是将头四肢和尾巴缩进龟壳中,当然很容易被捕捉。由于野生龟价格不菲,很多人成为专业捕捉猎手,造成野生淡水野生龟资源急剧下降。加强野生淡水龟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我国广西是龟类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地区。分布较多的是平胸龟、黄喉拟水龟、黄缘盒龟、中华花龟和眼斑水龟等品种。人们的大肆捕捉,这些龟类野生资源濒临枯竭的危险。而黄额盒龟、周氏闭壳龟、拟眼斑水龟、齿缘摄龟、金头闭壳龟、百色闭壳龟、三线闭壳龟和费氏花龟等,其分布也十分稀少。

3 淡水龟类养殖保护现状

龟类因为有长寿的特质,所以倍受人们追捧。在民间,龟类早已成为一种宠物在饲养,当然因为其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养殖销售市场火爆起来,导致出现乱捕乱猎现象,让龟类野生资源大幅度减少。开展人工养殖,已经成为有效保护龟类种群基数的重要手段。

人类养殖龟类的历史很久远,但只有到了20世纪90年代,龟类养殖才成为一种产业面世。特别是1996年中华鳖市场衰退,原来养殖鳖的场子开始转向养殖龟类。湖南、山东、河南等地,相继出现一批批龟类养殖户。从养殖的淡水龟类品种来看,主要以乌龟、黄喉拟水龟、鳄龟、三线闭壳龟、红耳龟、黄缘盒龟为主,其中鳄龟、红耳龟、黄喉拟水龟、乌龟的养殖规模较大,乌龟、红耳龟的养殖数量最多,像金头闭壳龟、周氏闭壳龟等一些稀有种类仅有少量饲养。人工养殖龟类厂家分布也以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广西居多。

在现有25种淡水龟中,已经灭绝的有1种,濒临灭绝的有3种,还有8种无法考察详情,也是数量极少。在这25种龟类中,有3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还有8种被列入省级重点保护名录。三线闭壳龟、云南闭壳龟和地龟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乌龟、平胸龟、金头闭壳龟、黄缘闭壳龟、黄喉拟水龟、眼斑水龟和锯缘摄龟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4 淡水龟类的养殖

4.1 淡水龟类养殖技术要领

淡水龟养殖龟池的建构,一般要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靠近水源,便于排灌,龟池大小要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龟池可以用砖砌,池底小口大,呈梯形分布,池底要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还要在池中样建构一个小岛,种植一些树木撒施一些沙子,便于龟产卵之用。池水冬天浅一些,夏天深一些,外面要设置围墙,防止龟逃窜出去。养殖密度不能过大,一般5~7只/m2为宜。

水温控制非常关键,成龟在25℃~28℃时增重最明显。在这个温度下,一些饵料生物也能生长良好。

龟类对食物不挑剔,很好饲养。龟类需要大量的钙质,在饲养时要注意多喂一些可以均衡龟类生长的专用饲料,也可以适当喂一些鱼肉、鱼虾等新鲜食物。还要注意添加一些蔬菜,像胡萝卜、菜叶等,适当补充维生素。

龟池水要注意常更换,由于水中有排泄物,加上一些饲料残渣,水质很差,当然会诱发病菌滋生,因此要经常给龟池换水。龟类还需要经常晒晒太阳,要给龟类提供晒太阳的条件,以增强其体质。

4.2 淡水龟类利用研究

淡水龟控温养殖已经形成规模,产品质量也相对稳定,养殖成本控制较好,这是淡水龟养殖的发展方向。随着控温技术的日渐成熟,全面实现温控养殖一定能够给龟类养殖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一些龟类已经成为国家和省级保护动物,开展相关利用研究,当然要在保护方面做好工作。龟类资源的保护离不开养殖业的开发利用,资源保护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呵护。如何达到一种平衡,这是相关研究监管部门需要认真权衡的问题。淡水龟养殖技术需要推广,让更多的养殖户能够掌握养殖要领,在确保品种数量的基础上,还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最终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3大效益。

4.3 淡水龟类养殖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淡水龟类养殖技术相对落后,这是养殖中最大的问题。特别是温室中的养殖,由于技术不到位,造成大面积龟类生病,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有些养殖户也学习一些书本上的养殖技术,可实用性较差,没有多少真正的价值。

4.3.1 管理不善也是养殖户普遍存在的问题

龟类养殖需要办理相应的许可证,可很多养殖户属于非法养殖,管理人员对龟类的相关养殖规律不熟悉,常常是高密度养殖,产品没有明确标示,有些就是野外捕捉来的。有些人还存在贸易欺诈行为,龟类交易市场比较混乱。

4.3.2 龟类保护意识欠缺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

由于相关机构对龟类保护宣传不够,相应的执法力度也比较偏弱,一些人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随意倒卖,这对龟类野生资源保护造成巨大威胁。

4.4 淡水龟类养殖对应措施

龟类养殖要注意龟类的自然习性和合理营养。因为不同的龟类品种有自己的栖息习惯,所以龟类养殖要创造这些环境。陆龟大多生活在干燥环境中,一旦放入水中,当然就会出现问题。一般生活在水中的淡水龟类,对水面面积有一定要求,饲养面积至少要达到50%以上。还要注意给龟类提供遮阳设施,以及产卵进食的场所。人工饲养容易造成龟类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所以还要经常喂食专用龟类饲料。

4.4.1 龟类养殖还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

龟类为外温性动物,如果外部温度过低过高,都会对其体温造成直接影响。体温过低,龟类不出来活动,也不进食;体温过高,消耗体能,加速新陈代谢,可能导致死亡。所以,要在适当位置安装加热灯,保持淡水龟类的适宜温度25℃~28℃。

4.4.2 龟类疾病防治重在预防

龟类疾病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很难早期发现,一旦发现,已经很难控制。所以,还是要在预防上下功夫。注意环境的卫生,清除垃圾,注意水质和密度,这往往是导致龟类生病的直接原因。

4.4.3 冬眠期管理不容忽视

不少龟类会在冬眠期内出现越冬死亡症,由于体制较弱,容易受病原体侵袭。所以,要在龟类越冬前,多投放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像动物内脏、鱼虾等。也可以在饲料中增加少量蔬菜、复合维生素和抗生素药物。

参考文献

[1] 宋憬愈,丁雷.我国淡水龟类资源及其保护与养殖现状[J].水利渔业,2000(05).

[2] 郑龙成,程绍宏.小规模淡水养殖现状及发展方向[J].赤子,2012(21).

[3] 黄斌,陈世锋,罗传新,等.黄缘闭壳龟的生活习性与驯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

上一篇:浅议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发... 下一篇:自动气象站故障分析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