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发展规模的效应分析

时间:2022-09-04 06:37:23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发展规模的效应分析

[ 摘 要 ] 中国一直是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领域是制造业。伴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我国制造业规模在利用外资的基础上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发展规模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制造业发展规模的效应进行分析。

[ 关键词 ] 外商直接投资 制造业 规模效应

1978年我国实现对外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工作不断取得进展。1991年以前,我国利用外资以间接投资为主,对外借款是吸收外资的主体。1992年我国年度实际使用FDI超过间接投资额,占据了主体地位。到2009年,中国连续18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2008年共吸收外资超过9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09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在900亿元以上。

一、制造业利用外资概况

制造业仍是吸收外资的主要部分。2009年外商投资制造业新设立企业9767家,同比下降15.5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67.71亿美元,同比下降6.26%,分别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1.68%和51.95%。制造业吸收外资主要集中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见表2、3)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制造业发展规模的效应分析

中国制造业在充分吸引外资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制造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我国制造业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制造大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1.制造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各项经济指标在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均不断提高。目前制造业各企业中,产值规模居龙头地位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其资产规模,产品销售收入也位居榜首。

目前中国利用外资比较集中的行业为汽车产业,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摩托车消费的政策,有效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产销呈高增长态势,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09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15%。2009年全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向好。2009年月1-11月,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28054亿元和19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51%。

同时,一批中国制造的产品产量一直在国际上遥遥领先。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100多种制造业的产品形成了大批量生产能力,产量在国际上占据首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钢铁则是工业的粮食。1990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6600万吨,到2009年已超过56780万吨,几乎占据全球总产量的半壁江山。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制造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2.制造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例不断上升

从改革开放之初数据显示来看,198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2603亿元,占国内经济总值的34%,占全国工业总值的78%,而到2007年,制造业增加值67030亿元,占国内经济总值的27.18%,占全国工业总值的83.79%。如表4所示,制造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例。

3.制造业产业内贸易额逐年上升

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涌入中国,有利于中国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同时还扩大了我国产品的出口,促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以后,给国内企业带来新的技术,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科学的经营管理经验,有利于国内企业增强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中国产品的国际销售市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制造基地迁到中国,建立配套产业群。这些举动无疑都为我国培育规模经济、发展产业内贸易提供了极为有力的基础条件。

我国制造业产品内贸易额在1997年时为275.47亿美元,在此后年度里不断增长,到2006年时已达到2224.19亿美元。2006年的制造业产品内贸易额比1997增长了7.07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6.12%。

4.制造业从业人数不断增加

制造业规模扩大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制造业吸纳劳动力就业数量逐渐增大,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制造业从业人数5332万人,占全国从业人数13.28%。2006年我国制造业从业人数8500万人,占全国从业人数11.13%。如表5所示。

5.制成品增长速度高于初级产品,比率也逐步上升

从近20年的情况看,在世界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年均增长9.8%,而初级产品贸易仅增长2.2%。2007年从大类商品来看,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迅速上升,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到6%以下,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至94%以上。见表6。

参考文献:

[1]裴长洪主编: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2]刘 琦 李 茜:中国利用外资30年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9期

[3]王 娟:中国一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4(06)

[4]黄文娟: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相关性分析.湖南大学,2009

上一篇:汉字在设计中的魅力与发展 下一篇:树立良好学风 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