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时间:2022-09-04 06:06:12

如何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摘要】游戏活动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它能使孩子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在游戏中随机、巧妙地渗透品德教育呢?本文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游戏;品德教育;坚持性;分享;情景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273-02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由此可见幼儿期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游戏可以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准则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在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中,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知水平。

一、在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的优势

游戏能帮助幼儿实现移情体验。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适当的教育与训练,能使幼儿逐渐学会辨别较复杂的感情。游戏则给儿童提供了大量想象的机会。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儿童进一步体会他人的感受.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比如,游戏中,红红在去超市的路上摔了一跤,坐在地上哭。佳佳看见了跑过来,掏出手帕为她擦去眼泪,并且说:我上次在公园也摔了一跤,我也哭了。明天就不疼了。佳佳还扶红红去医院挂号看病,在佳佳的帮助下,红红很快破涕为笑,又继续游戏了。这说明幼儿在游戏中能更自然地亲身体验为小朋友提供帮助所产生的情感,移情发生了作用。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游戏大都是集体的,都有规则,它对幼儿的行为可起约束作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学习各种角色的优良行为。

游戏能帮助幼儿学会分享。游戏的假象性、象征性及愉快的情绪体验,常常使幼儿发自内心地对人宽宏大量。比如,多多喜欢玩转马,他转了一圈又一圈,发现小浩在旁边已等了很长时间,就说:小浩,你去别处玩吧,我还要玩很长时间呢。小浩说:没关系,我等你好了,我喜欢玩转马,你能不能也让我玩玩?多多想起自己以前等别人从转马上下来的感受,毫不犹豫地跨下马,对小浩说:你先玩吧!小浩高兴得跨上马,说:多多,下次我也让你玩。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分享。比教师制造种种规则来强迫分享效果要好得多。在游戏中,孩子们共同拥有游戏材料的支配权,在角色意识的驱使下,往往会使分享频率增多。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完成体育任务的基本方法。重视品德教育游戏是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体育游戏也不例外。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游戏的内容、规则、竞赛因素等,有意识地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加强游戏中品德教育的计划性,要将品德教育的内容、重点环节列入游戏教学计划内,游戏的内容或所用儿歌是教育幼儿的有利因素,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来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等道德情感和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优良品德。教师还要抓住“竞赛”这个积极因素,培养幼儿的荣誉感、责任感,以及克服困难、积极向上、胜不骄、败不馁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游戏有严格的规则,它贯穿在游戏的全过程中,这些规则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幼儿在游戏中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自觉服从游戏规则,这样可以锻炼和发展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质。为了共同玩好游戏,幼儿之间互相帮助、友好协作。在进行竞赛性游戏时,幼儿为了争取自身所属集体的荣誉,而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这一切对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起到一定的作用。

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培养游戏能帮助幼儿学会协作与互让。在多人共同合作的游戏中,孩子们学会用协商的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少了一种材料怎么办?多了一个伙伴他要担任什么角色?在合作中,他们学会了协商的技巧,知道了轮流、等待、合作等方法的具体运用.形成和加深了儿童间的友谊,体验到了共同完成任务后的愉。需要指出的是在幼儿阶段。我们不宜过多地用竞争去鼓励幼儿。而应宣传集体分工协作、团体间的爱,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期是个体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该年龄段中,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音乐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使幼儿在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玩耍中既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品德教育。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幼儿从小学会做人。我们必须认识到德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定式,正确对待当今幼儿园德育教育现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协调好社会、家庭与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关系,把他们培养成为热爱祖国、有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和信仰、有社会主义经济观和价值观,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二、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方法

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游戏。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已有生活经验.尊重幼儿的意愿,避免过多地指责孩子的游戏行为。比如,玩服装店的游戏,营业员一边卖服装,一边做服装,他们又画、又折、又剪,并能迎合顾客的要求,要什么服装就可以做什么服装,营业员随时可以上下班,幼儿可以互相交换角色,轮换扮演。这样的游戏既能满足幼儿喜欢游戏动作的要求,又包含了热情、友爱、自制力等教育因素。同时,尽量创设条件,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提高其交往技巧,促进幼儿道德社会化的发展。

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其对游戏的专注和坚持。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和材料来延长幼儿注意的时间,并用角色职责来制约其频繁变换游戏的行为。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情景,让幼儿体验完成活动的快乐与自豪。用评价来鼓励。对年龄小的孩子,要多鼓励多夸奖,使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对大班幼儿的活动表示关切、赞赏,防止能力强的幼儿事事代替或排挤其他幼儿,并特别鼓励那些肯动脑筋、做事有始有终的孩子。

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旁观、不管,只有在教育因素参与下的幼儿自主行为才是有意义的,通过教师巧妙安排,自然地将游戏活动转化为幼儿的自身需求。

教师要对游戏进行间接指导。帮助幼儿克服不良行为的性格倾向。间接指导要求教师置身于幼儿的游戏之中,以游戏角色的身份给孩子以指点,使孩子及时得到暗示和引导。一是委以角色重任,让平时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儿童树立自尊。并帮助、引导他们妥善解决好各种矛盾和纠纷。让同伴感觉到他们也是能干的孩子。二是及时正面评价。树立幼儿的自信。三是利用游戏冲突,进行性格疏导。帮助幼儿比较错误行为与正当行为间的差别,采取措施拒绝幼儿的不合理需要;利用游戏规则,让幼儿懂得个人要服从集体的道理。

三、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提供充足的游戏空间,让幼儿享受遵守规则的乐趣。一是抓住契机。通过运动会、六一节目汇演、外出比赛等活动。加强集体荣誉感和纪律性的教育。二是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如在晨间活动中。要求孩子做到按次序轮流交换游戏材料,在固定位子上活动等。在专门的学习后。我们在每天的游戏中还有重点地提醒,让孩子养成习惯。

赋予孩子一定的权利,自行制约违规行为。大班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约束和劝阻他人的能力。我们可以在班上设立多种检查员,并多让容易违规的幼儿担任。让孩子多方面地体会规则的重要性,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让幼儿了解违规的后果,并为此承当一定的责任。教育孩子在做事前先想一想能不能做,会有什么结果,尽量减少游戏中违规行为的出现。当孩子为此承担责任时,我们又要注意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以免其产生消极情绪。

幼儿玩桌面游戏时,容易因争抢玩具而产生纠纷。这时,教师要教育幼儿团结友爱,知道玩具是大家的,学会分享,等待,谦让,共享,改掉独占的习惯。同时,引导幼儿注意到分到玩具的小朋友高兴、喜欢的情绪,这就是“移情”教育。利用“移情”来教育幼儿,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力,有助于人格的完善,良好行为品格的形成。总之,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所接受。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也是完全可行的。我们应抓住幼儿心理活动感受性和可塑性的特点,给予他们良好的道德启蒙教育。并使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由不自觉的模仿到主动自觉的行为。

上一篇:浅谈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工作 下一篇:研读英语课程标准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