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汤加味治疗产后恶露不绝

时间:2022-09-04 05:34:04

【前言】生化汤加味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我站收治的产后恶露不绝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6.7岁;临床表现为产后恶露过期不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酸、腹痛、乏力,无发热,汗多口渴,尿黄便结,小腹疼痛等症状;足月产后5例,中期妊娠引产后19例,各种早期流产(包括人工流产和药...

【摘要】 目的 观察生化加味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方法 将我站90例产后恶露不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肌肉注射,治疗组患者采用生化汤加味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生化汤加味;产后;恶露不绝

作者单位:124010辽宁省盘锦市妇幼保健站(王丽红);

辽河油田中心医院(张长弓)

恶露是指妇人产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产后恶露持续20 d以上仍淋漓不断称恶露不绝,又称“恶露不尽”或“恶露不止”,是中医产科临床常见病。西医认为本病与产后胎盘残留、子宫复旧不良、感染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色紫黯兼有血块,伴见腹痛。我站自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生化汤加味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我站收治的产后恶露不绝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6.7岁;临床表现为产后恶露过期不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酸、腹痛、乏力,无发热,汗多口渴,尿黄便结,小腹疼痛等症状;足月产后5例,中期妊娠引产后19例,各种早期流产(包括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66例;病程15 d~2个月;其中脾虚气陷型41例,血热内扰型17例,气血淤滞型32例。按照随机原则,设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10u肌肉注射,1 次/ d;治疗组患者采用生化汤加味治疗,药物有:当归25 g、川芎10 g、炮姜6 g、桃仁10 g、甘草5 g、五灵脂10 g、生蒲黄10 g(包煎)、败酱草30 g、益母草30 g、甘草6 g。水煎,1剂/d,早晚温服,连续服用4~5 d,症状重者3次/d,7~10 d。脾虚气陷加党参15 g、黄芪12 g、香附12 g、乌贼骨20 g;血热内扰型黄柏10 g、蒲公英20 g、败酱草20 g;气血淤滞加蒲黄20 g、五灵脂10 g。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恶露净止,症状消失,舌脉如常,B超显示宫腔内异常回声区、宫腔积液消失;有效:恶露减少,症状减轻,B超示宫腔及盆腔积液减少;无效:连续治疗12 d后症状无改变。总有效率为治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组别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3(73.3)10(22.2)2(4.4)95.6*

对照组24(53.3)12(26.7)9(20.0)80.0

注:*P

3 讨论

产后恶露不绝相当于西医之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型晚期产后出血,其发病可由于产程过长、产生操劳过度、产后体虚、慢性消耗性疾病、产时失血过多等引起。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产后冲任受损,气血运行失常所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恶露为血所化,产后瘀血阻滞胞中,冲任失畅,新血不得归经,而致恶露淋漓不尽。治当大补气血为先,滋阴清热,祛瘀止血为后[1]。

生化汤为治疗产后恶露不绝之名方,是明末清初傅山所著,载《傅青主女科•产后篇》[2]。方中当归养血活血,又善止痛;川芎、桃仁活血化瘀;炮姜温经散寒,增强活血化瘀之功;甘草补气、调和诸药;五灵脂通利血脉,逐瘀止血止痛;生蒲黄止血活血;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行瘀;益母草活血祛瘀而不伤阴血;党参补气行血;黄芪摄血行血,扶正祛邪;香附12 g、乌贼骨20 g;血热内扰型黄柏。全方共奏补气、活血、化瘀之效,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再根据各分型不同特点,临床上灵活使用,达到立竿见影之效。现代医学认为本方可改善微循环,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有助于子宫内膜的更新与炎症的消退,还可以使宫内残留的胎盘、胎膜自动排出,似药物刮宫之效。

综上所述,采用生化汤加味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充分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本病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刘瑞芬,王丽娟.从虚热瘀论治药流后恶露不绝.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9-10.

[2] 罗元恺.中医妇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8.

上一篇:玻璃酸钠结合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5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