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04:48:05

生化教育论文

生化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注意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

在对医学生进行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时候,必须注意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结合运用。正如上文提到的教学课件采用中英文对照的两种课件进行讲解。上课期间,不要忽视了最简单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大声朗读新学的专业词汇,不断地复习前面学到的专业词汇。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时候,不只是让学生学会个别专业词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专业词汇的构词法,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如通过给学生讲“inter-”和“intra-”这两个词缀,一个指的是在什么内部,一个指的是在什么外部,就能使学生掌握这一系列的专业词汇,阅读生物化学专业文献的能力大大提高。除此之外,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利用英语来解释一些关键的名词,如“等电点”,提高学生表达专业英语的能力。为了和学生更好的进行双语教学的交流,建立了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网,分为以下几个板块: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研究、教学视频、课程资源、课程评价和问题解答几个版块。学生通过登陆学校主页,进入到医学院的双语教学网,就可以看到相关双语教学的资料,并且通过网站可以和老师进行互动,方便和老师进行交流。此外通过本校的大学生训练计划、挑战杯等活动让一些特别突出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一些生物化学科研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去查阅生物化学英文专业文献,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用英文进行交流,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水平。在我们的指导下,一些学生与老师在生物化学专业的SCI杂志上共同发表了研究论文,这极大地提高了双语教学效果。

选择合适的考评机制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效果要进行合理的考评才能不断进行完善,在期末对学生的考察分为两个部分:卷面成绩和平时上课用英语回答问题的成绩。期末卷面考试时,单选、多选、填空、名词解释题型中各选取一部分试题采用英语出题,英语回答。对于老师的考评也要严格。学校规定每个准备进行双语教学的老师,必须教师申请、学院和学校教务处审查,教师在学院和学校进行公开试讲,专家打分,合格以后才能开课,这样才能保证每个进行双语教学的老师达到教学要求。为了鼓励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学校规定双语教学的一个学时相当于普通教学的两个学时,双语教学的教师在出国进修方面可以优先考虑,省级双语示范课程的参与老师在晋升教授和副教授职称方面给予一定优惠,这些措施大大激励了河南科技大学老师进行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建议和思考

生化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实践教育。统计显示,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初中部分的化学课大部分是实践课程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课程方面更喜欢做实验,对化学充满兴趣,而且他们还将实验课程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讨论和比较,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加大,对于课程的内容就更加地喜欢,这样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该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见证自己所想的和自己所看到的现象,慢慢地就会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促进作用,他们在教学方面还配合多媒体教学特点,结合动态画面让学生对化学本身的特点作出正确认知。

2.亲自动手。湖南长沙初中的教学大部分会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让学生在不用老师的情况之下结合课本所给出方法理解课本内容,如果遇到不能够更好地注意安全的实验,老师们就亲自监督、警告、提示学生,培养学生动手的方法。某个老师曾举例:有一次学生们在做净水器实验的时候,有学生让老师看自己的成品是没有按照课本要求做出来,所以在某一个方面缺少了步骤,不过这名学又通过自己的想象替换了一些方法,而这种方法也能作出净水器,过滤掉杂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笔者总结的教学方法

1.先进理念武装。根据教学的特点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好地展示出学生的化学理念的培养,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认清化学的本质特征,通过理念教学特点让学生亲自经历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最好的方法,这样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更好地了解化学,慢慢地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认识,对环境的认知,更好地保护环境,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而且以后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思想理念去创新、改造环境。

2.综合素质培养。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不可回避。因此,要安排好学生实践的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在讲课过程中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常用多媒体教程展现化学放映的动态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从综合方面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总结

社会发展突飞猛进,而作为时代推动者的青少年,在对社会的贡献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青少年的最佳时期就是初中,化学不仅能够丰富青少年的知识领域,更能够培养青少年素质。笔者认为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优化人教版化学教学,不管是对中学生素质的培养,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生化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实践

1重新修订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调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比重

根据学校制定的“应用型、工程化”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思路,重新修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根据开设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各专业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实验能力,对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按不同学科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模块设置,根据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特点,大幅增加实验教学课时,过去我校生物化学共10个实验,30学时,调整后共16个实验48学时,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达到4:5.同时,完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遵循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进行,突出学生基本知识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求将生物化学前沿动态及时引入到实验教学中.

2重新整合生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三大板块”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将实验内容划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大板块,课时比例3:1:1,构建一个既突出专业特点,又能逐步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综合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2].(1)精选“验证性实验”内容,夯实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在验证性实验板快中,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熟悉掌握生化实验中的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验证性实验的开设主要为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2)开设“综合性实验”,强化培养学生综合研究素质,在综合性验板块中,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研究素质的培养.综合实验的开设,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以“综合性”实验题目整合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兴趣,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自然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3].(3)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科研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性实验”模块中,应针对教学大纲科学、理性的设计实验,实验题目自拟,要有综合性并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设计性实验的题目要有趣味性,力求引导学生设计出一些有创意的实验;设计性实验应提出有悬念性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思路.在“设计性实验”模块中[4],学生应该充分突出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激发创造热情.学生学会如何查阅相关文献、选择实验材料、确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试剂、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等问题,整个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在“设计性实验”模块中,指导教师应该对实验学生进行分组,分析学生自定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保障实验药品、仪器的正常供应;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对各组实验结果和过程进行考评.通过开设设计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实行开放式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1)生物化学实验时间的开放,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受实验条件和时间安排等条件影响,学生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去做事先就规定好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无法发挥学生实验创造力.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自由安排自己的实验时间,我们对实验时间实行开放管理.采用预约制,实验室在时间上尽可能开放,学生通过预约随时都可以进入实验室.学生和实验指导教师互动,实验指导教师采取值班的形式.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网上选课,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做相关实验[5].(2)生物化学实验内容的有限开放,根据学生专业背景不同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实验项目,完成实验教学大纲的实验内容外,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内容,供学生自由选择.这些开放性的实验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法,选用实验设备,配置实验试剂,实验前将方案和指导老师讨论,审核可行后,由学生自行完成.(3)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开放,采取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多室实验设备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打破各个科室的保护壁垒.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培训.对实验室人事分配方案进行了调整,责、权、利明确,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采取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后,实验室的容量大幅度提高,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最大程度上优化了实验室的现有资源[5].

4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设备更新及管理

(1)规范和完善实验室制度建设[6],现行实验室制度是多年前制定的,已跟不上时展的需要,需要补充一些新规定和措施,用规范和完善的制度去规范实验室的操作和仪器使用.量化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责任,达到有效管理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制度的功能,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打好基础.(2)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建设,对一些实验仪器和实验用品,应该爱护、细心使用,对一些精密的大型实验仪器,应该建立“仪器管理档案”,建立和制定“使用登记证明”制度,填写使用登记证明.定期对实验室硬件设施进行调试和维护.(3)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更新实验室设施,扩大实验室硬件投资规模,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一些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性能好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更新,扩大实验室硬件投资规模,确保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不断增加实验室的实验功能和科研的实力.另外,加强实验室软件投资和建设,包括科研和工作人员的培养制度、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培训方法和方式.(4)增加实验室建设的管理经费,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增加实验室经费投入,促进实验室建设,增加实验室建设管理经费,提高实验室材料的管理经费,加大学生培养经费,强化实验室培训功能经费,协调好培养教育经费.

5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考核手段改革

为保证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应充分重视学生对实验课成绩评定这一环节,需制定一套全面的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的考核办法.在生化实验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提出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加强实验课综合考核力度,建立一套能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实验考核体系.将生物化学实验成绩分为4部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性实验各占总成绩的30%,实验技能竞赛成绩占10%.每次实验成绩细分为4部分:前期预习情况占20%,实验过程完成情况占30%,实验技能掌握运用情况占25%,实验结果与讨论情况占25%.通过这种方法,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促进学生认真做实验,规范书写实验报告,认真分析实验结果,这种考核方法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理论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教师有了可参照的执行标准,改变了过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的成绩评定方式.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多元化

1传统生化教学手段的改进与完善

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手段是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及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除了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外,我们还积极实施自主性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实验的教育效率.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实验教育效率.传统上的实验课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遵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依照实验步骤去做试验,这样学生很难达到训练科学思维和提高实验创新能力的目的.针对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我们实施自主性教学模式,表现在让学生自己培养实验材料、自主配制实验试剂等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己查阅数据,进行试验细节的论证和讨论,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大家介绍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培养动手操作和科学研究与思维能力,提高实验的教育效率.实验的学时是有限的,我们提倡广泛的实验后的公开讨论和辩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特别是建议学生把问题和解释写成报告的形式,教师必须给与认真地答复.

2新型生化试验教学手段的应用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验教学过程中,利用国内外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站,下载学术论文,对传统生化试验方法、材料进行改进,做到试验方法、试验内容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做实验的热情和积极性;利用国内外生物化学相关的网络资源及论坛,如“生物资源网”、“生物谷”、“生物秀”、“生物通”、“生物实验网”“、中国生物化工网”以及各个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站等,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及时掌握生化实验领域中的最新新技术.(2)运用多媒体化实验教学,运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和虚拟仪器等多种电子媒体和技术设备,采用Powerpoint、flash、Quicktime等手段,制作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的多媒体课件,并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实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理解容易记忆牢固、运用准确.在开展多媒体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到教学软件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7].在开展多媒体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一定要服从实验教学目的,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有效运用技术手段.充分、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化实验教学手段,可以节省实验教学时间,降低实验教学的难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3)构建网上虚拟生化实验教学的新体系,虚拟实验教学是基于互联网络或校园网设施条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电脑屏幕上创造出模拟的仪器性能、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从而达到真实或接近真实实验的效果[8].运用虚拟实验教学手段网上实验教学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推动各院校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发挥各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促进新内容、新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共同发展实验教学.运用虚拟实验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完成对于一些在现实的实验室里难以执行实验计划,如有高危险性的实验、涉及高精密仪器的实验、实验场地及实验材料缺乏等等的实验.而且可以让学生接触和掌握更多、更新、更好的仪器.虚拟实验室能够弥补现实实验室的不足,发挥现实实验室的作用;运用虚拟实验教学手段可以与现实实验相辅相成.在虚拟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自由地、随时上机进入虚拟实验室进行操作,完成各种分析测试任务.在计算机上对虚拟实验达到熟练后再进入实验室进行真实操作就会轻车熟路,大大增加现实实验的操作熟练度和速度,因此虚拟和现实实验相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虚拟实验教学手段可以节约成本,降低损失.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网络的优势,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等可以仿真出可视化的实验环境,引入多种多样先进、昂贵的实验仪器设备,同时降低误操作的危害与损耗.

3加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生化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陌生化”创作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提出的文学理论,它对戏剧、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借鉴性。“陌生化”理论的提出者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对于熟悉的事物主体往往因为过于习惯而熟视无睹,从而机械地应付它们。今天的研究生校园媒体工作要解决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所以,针对如何唤起研究生对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感受力,如何通过方式方法的改变打破研究生看待思想教育工作的定式,“陌生化”理论这块“他山之石”为我们提供了多个角度的参考。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曾从戏剧理论的角度对“陌生化”进行了论述,他认为“陌生化”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形式与结构层面,成为参与、介入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完成对社会的批判和改造,“陌生化”的理论成为了一种介入社会的手段,具有了相应的社会功用。布莱希特已然是一个将“陌生化”理论进行“思想移植”的范例。

二、从陌生化理论理解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当前高校中的学生媒体按照媒体形式主要分为报纸、杂志和网站。其中,传统媒体报纸和杂志已经开始利用新媒体作为媒介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网站本身就是新媒体平台。要想通过这三种媒体形式的建设开展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它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哪些重要价值。

1.从“使之陌生”到“使之回归”。

“使之陌生”就是产生新鲜感从而调动研究生对于我们所宣传的思想的感知力。语言最初是在人类的原始冲动中产生的,但随着人们对语言反复的使用,语言失去了其本来具有的新鲜可感性,成为符号或代码。而“陌生化”的任务则是将语言的可感性复活。从这个意义上说“,陌生化”与其说是“使之陌生”倒不如说是“使之回归”:回归到语言最初的新鲜可感的状态,这才是深层的思维过程。新媒体的意义就在于从“使之陌生”到“使之回归”,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研究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研究生对内容感知的兴趣,但传达的是核心的思想和价值观。把握住新媒体从“使之陌生”到“使之回归”,才能既寻找到理想的“陌生化”手段,又不偏离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任务本身。

2.调动审美目光,完善情感机制建设。

在“陌生化”理论下,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审美主体的审美目光调动起来,以最大限度地产生共鸣。为了迎合当代人接收信息的习惯,我们应该思考将一部分的思想宣传以视频、音频和图像等生动的形式呈现,以调动研究生的审美目光、缩短接受信息的时间。对于文字宣传可以尝试建立一个“阶梯式”的宣传模式,比如利用新媒体将文章的精华部分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表达出来,注明文章出处;与此同时,出相应的原文,进而带动读者对整个报刊杂志的兴趣。这样便实现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有效链接。想要抢占研究生的思想阵地,还需要在内容上完善情感机制的建设。首先,使研究生形成和增强同所获得的思想认识相一致的情感,去改变那些与之相抵触的情感。其次,要善于分析研究生的情感状态,通过对研究生情感的理解寻找到引导研究生思想的渠道,让我们的宣传内容符合研究生的情感体验诉求,从而产生共鸣。

三、陌生化理论下对新媒体应用的启示

新媒体以其新颖性似乎已然成为思想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媒体的庞大资源,“陌生化”理论在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1.螺旋上升———坚持新思路的探索。

“陌生化”表现为一种螺旋上升的辩证发展过程:我们通过对熟悉的事物进行陌生化处理,使其能够以鲜明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但当这种手法被经常性地使用,就会重新成为人们熟悉的事物,难以再引起注意。于是,我们需要在更高一级的层面上再一次对其进行陌生化处理,使其能够成为调动我们审美积极性的新鲜符号。这要求我们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坚持探索新思路,挖掘出更多的创新点。①媒体的综合运用。在高校的媒体具有各自的立足点,我们可以通过电子杂志等方式进行网络宣传,或借助SNS社区与研究生进行互动,这样可以更多地既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又能起到宣传的作用。除了因地制宜地寻找适合媒体本身的网络手段,还应探索各家媒体之间的综合运用。例如报纸、杂志和网站三种媒介形式,如何能够在各自的发展中通过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②选题的创新。对于商业媒体来说,优秀的选题是其盈利的关键。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来说,我们的“盈利”就在于让更多的研究生吸收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在选题上的创新不容忽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引领的是先进的正向的思想文化、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这些蕴含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借鉴成熟的商业媒体经验多思考如何对研究生感兴趣的领域和热点话题进行策划。③方式的多样性。新媒体为基于传统媒体的思想文化宣传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的接受形式,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征集活动等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与研究生互动的平台。网站也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上的精品文章开拓网站建设中的新版块,比如将某些优秀文章录制成音频在网络电台中进行播放等。

2.张力与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在审美目光被调动起来之后,接受主体往往会形成一种“前在性”的预期,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一味地去迎合主体的习惯心里,结果只能是使接受主体心生厌倦、失去兴趣。所以“作品”必须要与主体的审美心理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形成一种“张力美”。由于在进行陌生化处理时,需要这种对张力的把握,这就在我们的宣传工作中对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①宣传队伍的理论修养。面对新媒体,求新求变的思路往往会让我们的宣传工作走得太远,顾此失彼。要在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下仍能保证宣传的准确性和充分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认识,才能对多样化的手段使用得游刃有余,不会因为追求新颖、投合受众而迷失其中。②宣传队伍对新媒体的把握能力。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及时捕捉研究生的思想动态、抢占研究生的思想阵地,思想政治宣传队伍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把握新媒体的发展,去不断探索新的可利用资源,让新媒体的发展成为我们宣传工作手段创新的重要推动力。③宣传队伍的策划能力和文字能力。宣传队伍在个人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对新媒体的把握能力的基础上,要在宣传内容的策划上以及文章的论证上做到陌生化与思想政治理论的统一。在宣传内容的策划上,可以通过学生关心的话题以及新颖的形式来挖掘其中值得思考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在文章的论证上,充分考虑接受者的期待视野,通过文章的高度、深度以及独到的见解表达出所要宣传的思想,让研究生产生共鸣,有所感悟。

四、结语

“陌生化”理论在我们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媒体建设结合的问题上有着恰到好处的指导作用。而“思想移植”的思维模式,也是我们在日后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所要努力建立的。更长远的目标则是实现两个方面的升华:一是将研究者自发地与具体学科结合,上升到形成系统的理论高度,形成一种自觉的工作思路;二是从单纯对学科知识的使用上升到借鉴思想,实现“思想移植”,以各学科成熟的思想理论来激发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总之,通过陌生化理论的探索,总结出具体学科理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生化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化实验课;创新;改进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223-02

在当下,高等院校开设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多属于基础理论课程,这是一门基础课程,然而这一课程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其在生化实验课本身角度来看却十分的重要。对该门实验课应采取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简单的老师教大家怎么做,学生按部就班的去进行实验。

1.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的现状

根据教材内容的分布和进行亲身实践发现,如今高等院校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多数为老师书面教学。而在进行实验课的教学时,多数老师和学生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学生对基本实验方面掌握不熟练。在基础生物化学课中所学习的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其中分光光度法、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透析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实验技术,这些技术如果掌握不扎实,不利于今后的实验和创新应用。

此外,课本内容还有待与时俱进,如今科学技术发现速度迅猛,随着实际的需要,一些新颖的仪器和试剂应运而生,而如果教材不能及时更新,那么就会出现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需要。真行实践时,会出现知识与理论脱节的现象。

2.对生物化学实验课进行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教材方面的建议 如今在教材方面,更新速度不能与科技的发展速度相一致。教学的内容与临床需要脱节严重是主要的问题所在。 在教材方面不仅要有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的更新如今正在应用的实验新方法,新的实验用具,新的实验试剂等。还可以配备相关的视频进行教学。 此外要把理论和实验相结合进行排版这样使学生在看教材时可以产生系统的理论性。比如在学习电泳法之后,要紧跟着进行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等相关实验的进行,在实验中要求学习积极写实验报考进行相关考核,相关实验结束之后进行知识系统的总结。使理论知识和实验有紧密的关联性,此外可以进行课后实验安排,利用这些基本的实验原理,让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实验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教授方式方面的建议 虽然素质教育的改革已经经历了许多年,但是大多数的高校课程仍旧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低,不能产生兴趣,因此创新性就更难以形成。老师是主要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的参与者。这种形式使得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变差,这样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验能力变弱。教师可以把一个大课堂分成多个学习实验小组,比如进行层析法的学习,并对教材中氨基酸纸层析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束之后。可以安排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独立的实验,对实验数据由于温度和实验环境等造成数据的偏差进行探讨,提出解决办法。此外,老师可以根据自己进行科研实验的优势,主动的为同学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让同学们可以有机会参观更多先进的仪器和药品,可以播放视频等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因为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是启蒙课程,在启蒙阶段让同学们感受到这一领域是一个值得研究,神秘高深的领域,这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2.3 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和考核方面的建议。对学生学习要有一定的监督和考核措施进行约束,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学习。如今的生化实验课程多以实验报告的简单形式作为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考核。而在学习中,学生对实验报告不重视,经常互相的抄袭,有时随意的编造实验数据,这样应付差事,改变了实验课程的初衷,因此在这方面老师应该加强重视。不仅要有实验报告,而且应再每节课前随机的抽查学生实验进行的情况,可以采用课堂提问,让同学阐述实验的过程和在实验过程中曾出现过什么样的问题,大家进行探讨。还可以抽查学生进行课堂上现场的实验操作。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学生由于懒惰等原因对实验不重视。确保每一位同学都确实的参与到实验当中。保证每一位同学理论和实验基本功扎实。

3.用智慧的教学方法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3.1 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时,我讲到,如果孟德尔要直接验证他的假说,只能用显微观察的方法,确定遗传因子的真实存在和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进是分离的,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孟德尔应用假说-演绎法,事实上孟德尔所检验的不是假说本身,而是假说的推论,即从假说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个别现象或事件的推论。当我讲到"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教育论文,实际上检验的是演绎的'推论',是一个特例,孟德尔用实验验证这个特例,从而验证了规律",学生仍然不理解。怎么办呢?这时我采用了生活化的知识进行解释。地球是椭圆的还是方形的呢?假说一,地球是方形的;假说二地球是椭圆的。如果地球是方形的,则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应当是看到整个船身的;如果地球是椭圆的,则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是应当先看到桅杆,而后慢慢地才看到整个船身。"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情况"是依据假说演绎推理出来的一个特例,即推论,用亲身体验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的实际情况来验证这个特例(推论),若亲身体验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是整个完整的船身,则大海是方形的;若亲身体验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是应当先看到桅杆,而后慢慢地才看到整个船身,则大海是椭圆形的。这时我给学生说,孟德尔的测交实验就相当于"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情况"是个假说基础上的一个特例,只验证了这个特例,则假说自然就被证明了。

3.2 用优化的教学媒体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在生活知识的内容上,体现选择性原则,更能带来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在讲解共同进化的知识时,我选择了生活化的一些媒体知识。

生活化的媒体知识1有趣的巢寄生杜鹃。巢寄生是一种鸟类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照片中所示的草地鹨(Anthus pratensis)喂食大杜鹃,就是一种种间巢寄生类型。大杜鹃是现有巢寄生鸟类80多种中最典型的一种鸟,它可把卵 寄生在125种其它鸟类的巢中。巢寄生行为表现在:宿主的选择,大杜鹃在繁殖期寻找与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雏鸟食性基本相同、卵形与颜色易仿的宿主,多为雀形目鸟类。 生活化的媒体知识2 蜂鸟。在南美热带雨林中,蜂鸟是许多种植物的传粉者,蜂鸟的喙大致可分为2种类型:长而弯曲型和短而直型。第一种类型的鸟适于在略微弯曲的长筒状花中采蜜,这一类花分布广泛且产蜜量高;第二种类型的鸟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中采蜜教育论文,这一类花分泌的花蜜一般较少,而且它们也经常吸引许多传粉的昆虫。 通过这些生活化媒体的呈现,学生对共同进化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共同进化理解深刻到位①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②促进物种的共同适应③维持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此时我表扬学生考虑问题的客观态度:"在秋季开放教育论文,你依据当时日照短了,气温凉了,来思考、推测是理性的。"这样评价,教师就成了学生学习情绪的维护者、鼓励者,而不是压抑者。

生化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对国内外近三年外语教师教育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笔者发现,语界同行对“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发展”课题研究的广度和力度都不够,对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发展的专题研究甚至为空白。研究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发展,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前期基础调研

二00一七年,笔者深人都匀市周边20多所乡镇中学的英语课堂,听了二十多位教师的课。在贵州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笔者发现:无论教材、教法、教学设施怎么先进,如果不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无从谈起。在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发展状况是怎样的?本着这一问题,笔者对国内近3年的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旨在于对研究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对国外研究的描述

近三年来,有三篇教师教育研究的综述文献代表了我国外语学术界近来对于外语教师教育研究进行综述的最高水准、它们是:《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贾爱武,2005);《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刘学惠,2005);《近十年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文献评析》(高云峰,李小光,2007)。以上几篇文章对近三十多年国外在英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了类似的概述,认为外语教师教育可分为以下叹个阶段:70年代交际法兴起之初,人们研究重在教学内容,80年代开始热衷于研究教学方法,并创造了多种教学法和技巧,但是教师们并不能顺利地实施这些教学法,于是90年代的研究重点转到了研究教师上来了。1997年在英国布赖顿举行的第31界国际英语外语教学协会年会上,英语师资教育与教师发展成为会议六大主题之一,其中关于教师自身发展的机制和动力问题是目前外语师资研究的重要课题。TESOL组织的学术刊物TESOLQuarterly推出专刊“英语教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展开国际性讨论,它标志着英语教师教育己经成为各国从事英语教育专业人士的研究焦点。

2.2国内高校相关研究

《外语界》等十种外语类核心刊物在近十年总共发表高校外语教师教育论文64篇(高云峰,李小光,2007)。从时间跨度以及刊物的分布来讲,没有形成持续、稳定增长的研究态势,说明目前我国外语界对外语教师教育问题的认识不足,研究力量薄弱(同L)厂〕我国90年代后期开始有学者对外语教师教育表示关注,但多是从理论研究以及外语教学技能的角度展开的,对教师的培训也多是表层化,相关的文献中常出现“外语教师培训”、“外语教师教育”,而“外语教师发展”一词的使用频率较低,说明了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应从教师内部自身提高内在素质才是关键所在(国内研究算是勉强跟上了国际研究的步伐,但仍有不少差,特别在强调教师发展这一点上,我们更注重理论,培训也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灌输式,而国外更注重教师自我发展的反思意识以及促进发展的途径(贾爱武,2005),笔者对国内一卜种外语核心(或重要)期刊,如《外语界》等近3年刊发的外语教师教育类文章作了统计,结果如下:

统计结果与高云峰,李小光((2007)的论述一致。不少刊物如《外语学刊》等近三年刊登的外语教师教育论文的数量居然为01所刊发的教师教育类文章数量很少,并且多是讨论抽象的理论为主,如教师培训模式、教师信念、教师自主等。

以上统计都是与我国高校教师教育研究有关,似与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发展的研究无关,其实不然,原因如下:第一,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是培养英语教师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基础英语教师的重任,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发展与高校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第二,高校是引领科研和学术活动的最前沿阵地,其科研理论、成果和模式对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有很大的参照作用。第三,高校的理论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向,代表国内该领域理论的最高水平,对推动外语教学改革直接产生重大影响,起到对外语教学改革进行导向的作用。

统计表明,近几年获资助的英语教学类项目偏少,这与我国庞大的外语教育环境不相符,2007年外语教学类获资助的项目增加到10项,但仅一个项目与外语教师教育有关,但不是专门针对外语教师教育发展的。国家社科基金对外语教师教育项目的资助还非常薄弱。

2.3国内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研究概述

近年来,《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育》、以及各类学报都刊载了一定数量的针对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类的论文。各种相关学术会议也在热火进行。这些文章和学术会议大多针对英语教师教育的某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教学介人为主,多是讨论教学信念、师资培训,或者优秀教师个案研究,没有从全面的角度探讨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发展问题。可喜的是,已经有的教师开拟,再辅助动画等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全方位感受实验的动态过程。这样既节约实验成本,避免使用昂贵、有毒有害试剂,也适合易燃易爆、造成环境破坏的实验;又能让学生掌握实验内容、方法,观测到真实的现象,也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如对有机物燃烧、蛋白质电泳等实验进行模拟,就能从根本上实现整个实验过程的绿色化。

2.4考核方法绿色化

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对实验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采取了小论文加平时成绩、一次操作考试加平时成绩、实验理论考试加实验操作等多元化的考核办法。但这些考核办法更多的是针对学生实验能力本身的考核,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环保意识和实验道德规范的养成。考核方法绿色化就是在考核实验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环保责任和团队精神等的考察,以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的高素质人才。

三、教师素质绿色化,构建绿色实验环境

教师作为实验环境构成中的一大主体,其自身素质的绿化对于实验环境的绿化至关重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绿色教育开展的成功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为此,教师自己必须加强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面向实际,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无论在教学方式上和个人行为上都要对学生起到模范作用,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提出思考,进行改革,将绿色教育的理念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实验环境的绿色化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实验仪器摆放合理;实验台面保持整洁;实验中合理使用实验室的水、电及通风设施等资源;实验完后认真清洗所用仪器;按照要求处理废液废品;认真打扫实验室清洁等等,共同营造一个窗几明净、和谐良好的绿色实验环境。

生化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1.“语文”应指“语言”“文学”

“语”和“文”应该包含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各种作品,文学作品自然应该包含其内。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小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学习语文是为了满际的需要,会写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就可以了。这种意见当然也有道理,语文课程的内容应该单纯一些,目标清楚一些,不要搞得太庞杂。如果按照这样的设计,把语文课程的内容限定在语言、文字及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的范围之内,为了满足文学教育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另设一门文学课程。文学不是奢侈品,文学对于人的教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本人的观点是,语文主要是指语言文学更为贴切,它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主要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范文,从文体上向非文学性的文章作适当扩展,从内涵上可向文化方面延伸。这样为语文定位,是符合国内外重视文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大趋势的。

2.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

在我们看来,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两个部分,二者不能相互代替。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了解生活,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文学。文学课应该以本国文学为主体,兼顾外国文学,老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中外文学作品,使学生爱好文学作品,并对中外文学有足够的估价和正确的认识,使学生从作品中的人物和环境的描写以及他们的生活和斗争中受到影响,养成高尚的人格。语言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懂得语言的规律,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正确地说,正确地写。通过语言教学,使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为祖国语言的完美而奋斗。

3.语言、文学宜分科

1956―1958年间,我国曾短暂实行过语文教育的分科教学。当时之所以进行分科教学,源于对实践中语文教育质量差的探讨。虽然分科教学的尝试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但这种分科教学的思想在今天看来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首先,当前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是专为语言教育设计的。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组织的基本方法是单元教学法。单元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实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有序性,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较适宜的方法,最适合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结构、知识积累和技能要求由浅到深、有明确的既定量化目标体系的学科教学,语言教学正是如此。而中学文学教育并不完全适合单元教学法。文学教育的目标如提高文学艺术鉴赏力、培养人文精神等只能是定性的目标,不可能有如语言教学那样可以从词汇语法等方面量化的目标体系。单元教学法强调的标准化、统一化、高效率,非常适宜于语言教学。但文学教育更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个体性,更强调学生的领悟和教师的引导,其主要目标之一是为学生在文学素养――更进一步,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不可能要求通过教学立竿见影地达到什么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用单元教学法是不太合适的。退一步说,即使语文学科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非常完美而有效的,但由于语文教育以语言教学为基础为重心的基本要求,使得语文教育的内容、方法等仍然不可能完全适合文学教育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中学文学教育要与语言教育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

其次,“新的语言观使文学教育不能简单地依附于语言教育来进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传统的文学研究都是从修辞、表达、技巧、手段的意义上来理解语言和文学的关系,认为语言对文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传达作用上,语言是文学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意识所使用的媒介和材料。随着20世纪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估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语言一经产生以后,对后来的个体而言就具有先进性,个体在使用语言之前必须学习语言。但语言并不是简单的词汇堆积,也不是无意义的符号和对事物的指称代码,语言是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沉淀,是前人经验和心理的储蓄。人们学习和接受语言的过程,其实是学习一种文化并被其同化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感受、理解和认识,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语言的文化内涵的影响。语言成为人与世界发生关系的中介,人类关于实在的知识往往是在语言文化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决不能把语言视为一种工具,语言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会影响人对世界的认识。

现代文学理论超出了语言“工具论”的范畴,把语言放在“文学本体”范畴来研究,关注语言在文学本体构成中的作用,强调语言并不是在传达思想感情的阶段才出场,而是从一开始就制约着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制约着他对形象的孕育和塑造。所以,现代文学理论把澄清语言问题作为讨论文学的存在、发展、性质和特点必不可少的前提。新的语言观使得文学理论研究对于文学与语言的关系的认识极大地深入。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诗学、叙事学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术语、观念和理论,如“陌生化”理论、新形式论、复义、反讽、语境、“文学是非指称的伪陈述”、“诗歌是系统地对语法规则的背离”等等。这些都从一定的侧面揭示了语言与文学的关系。从语言传达的角度来看,言意矛盾贯穿整个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活动的始终。作家的创作既是在使用语言,又是在不断地与语言的束缚和遮蔽对抗,在这种对抗中会创造出新的语言,或是以艺术的手法对日常的语言进行加工,产生出全新的效果。语言教育是让受教育者接受既定的词汇、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学会运用他们来表达和交流。而文学的一个根本的要求是在既定的词汇、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上突破他们的束缚和遮蔽。

此外,语言研究虽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事实上文学研究的范围远不止如此,如精神分析批评、文化批评等与语言已经往往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或者只是将对语言的分析作为一种手段,而研究的核心与焦点并不在于此。而且在当前的文学理论研究中,语言研究虽然重要,但绝非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上。即使对文学语言进行研究,也极少单纯地进行语言形式的研究,大多渗透、穿插、承载丰富的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内涵。

二、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内涵探析

对于中小学文学教育内涵的理解有许多种,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有必要对此加以分析。

1.认为文学教育就是语文审美教育

张永昊、周均平在《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一书中认为语文审美教育是文化型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主要通过文学教育来进行,忽视了文学教育,也就基本上否定了语文审美教育。这是把文学教育作为语文审美教育的主体来认识的。这种把文学教育和语文审美教育结合研究的思路无疑是富有启发性的,但由于首先缺乏对文学教育内涵的科学界定,从而也就使这种研究缺少了应有的深度,有时甚至会模糊二者的关系。张、周二人在《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中也从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手段、范围和性质等方面辨析了它和文学教育的区别,认为语文审美教育比文学教育实施手段更丰富,除了借助文学形象,还可通过非文学形象进行,实施范围除了文学外,还包括语言、文章领域,在性质上文学教育具有纯审美性,语文审美教育则难完全超越实用性等等,应该说这种辨析一定程度上澄清了二者相关但不相等的关系。但正如上文所言,由于没有一个科学的文学教育内涵界定作参照,使这一切辨析仍有些雾里看花的味道,比如文学教育具有纯审美性之说,就值得商榷。从语文教育的大系统说,文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特点是整合性,对各种知识的整合,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整合,对文化素养和人格建构和谐发展的整合等。

2.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教学实践

在笔者所见的大多数讨论文学教育的文章中,对这两个概念的使用确实也存在不严格区分甚至相互替代的现象,但如果就此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教学,恐怕有失简单。首先,“教育”和“教学”是上、下位概念,存在联系但更有区别,提倡文学教育,强调的是文学教育育人立人的教育目的和效能,突出了文学教育侧重非智力因素开发和人格建构整合的基本特点,而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是文学教学。其次,文学教育的概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丰富补充语文教育思想,对传统的“双基”教学起一种反拨、调整、整合的作用,为新时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良好开展创造一个理想的实施空间,作为实施这种功能的文学教学,不仅不会取消传统的“双基”教学,反而会以其整合性充分优化语文教学系统,促进整个教育系统状态的良好运行,所以那种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教学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3.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鉴赏能力的教育

生化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2.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良好教学策略的应用 崔伟

3.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行化学教学的探索 隋良永

4.新课程中情境教学对提高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 李昕

5.谈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与优化 左京平

6.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 王芳

7.以"氨"为例谈元素化合物教学的体会 杨晓琳

8.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化学教学的尝试 周业虹

9.面向新课标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张欣然

10.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水——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袁丽秋

11.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徐京汉

12.化学实验创新中的绿色化学理念 隋良永

13.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模块教学体会 徐京汉

14.北京高考化学实验题考查动向及复习启示 刘元媛

15.新课程视角下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张琳

16."常见的碱"教学设计 张欣然

17."生活中的过氧化氢"教学设计 王红

18."金属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陈红

19."醇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 左京平

20."弱电解质的电离"第2课时教学设计 崔长东

2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设计 崔伟

22."苯酚"教学设计 董爽

1.结构适应性原理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郭世豪,GUO Shihao

2.酸碱指示剂的发展方向 徐慧,徐强,XU Hui,XU Qiang

3.实验与科学学习——一种认识论的反思 刘瑞,郑长龙,姚金月,LIU Rui,ZHENG Changlong,YAO Jinyue

4.解读日本新订初中理科课程标准——以化学内容为例 刘继和

5.课堂观察视野下的科学探究活动——安徽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析及反思 夏建华,曹淑芳,XIA Jianhua,CAO Shufang

6.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实验研究化学——以"葡萄糖"探究式课堂教学为例 王飞,包朝龙,WANG Fei,BAO Chaolong

7.新课程课堂教学如何整合教学内容 郑永信

8.化学教科书插图修改的分析——以人教版高中《化学1》3个版本教科书为例 刘冠运,麦裕华,钱扬义

9.促进学生有机物性质认识能力发展的"醇类"教学研究 陈颖,李慧珍,王磊,丁惠娟,杨雪梅,吴卫东

10.化学概念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识发展——"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案例透视 何彩霞,HE Caixia

11.浅析"电解水实验"在不同教学阶段的应用 秦蕾,QIN Lei

12.从中英3节同题化学课教学设计的比较看我国科学探究教学改革 郭春旺

13.基于趣味化学实验的小学生化学启蒙教育 陈凯,陈博,赵钧若

14.高考化学选考题难度等值问题研究——基于2010年新课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 陆军

15.化学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初探 张志红,张雨强,周传昌

16.优化教学程序提高高考化学复习的效度 王愫懿

17.第21届国际化学教育研讨会报道 陆真,陈欢欢

18.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内容改革探索与实践 熊言林,魏先文,朱昌青

19.化学教师"创意教学行为"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盖立春,郑长龙,邝文波,GAI Lichun,ZHENG Changlong,KUANG Wenbo

20.理科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 张学方,王爱君

21.阅读理解与学生知识建构的调查分析 崔海林,张珺,CUI Hailin,ZHANG Jun

22.化学课堂"垃圾时间"与课堂效率的调查 相佃国

23.培养高一学生化学实验的规范性 陈峰,刘玉荣

24.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柏品良

25.不可忽视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韩程明,HAN Chengming

26.以粉笔为载体的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 袁东霞,郭宝峰

27.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巧妙设计 戚万友,QI Wanyou

28.乙醚易燃性及其蒸气与空气密度大小比较的实验创新设计 丁明珍,于海燕,吴美芳

29.第十届全国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分析与反思 王金龙,鞠东胜

30.溴水长期存放橙色会消失吗 刘怀乐,LIU Huaile

31.探究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方法 吴名胜,WU Mingsheng

32.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再改进 梁峻峰

33.从甘肃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分析中学生成才因素 莫尊理,孟淑娟,郭瑞斌

34.我国有机化学命名法的历史演进 江家发,郑楠

1.陶瓷的美和化学 孙叶,王伟群,王妍,SUN Ye,WANG Weiqun,WANG Yan

2.玉石的化学知识与人文内涵 郭士成,余天桃,GUO Shicheng,YU Tiantao

3.中学微型化学实验发展的若干思考 陈凯,周志华,CHEN Kai,ZHOU Zhihua

4.从中加化学教材比较看绪言的功能 童孝建,靳莹

5.我国近半个世纪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回顾(下) 梁英豪,LIANG Yinghao

6."消费化学"情境创设课件设计 莫尊理,孟淑娟,郭瑞斌,蔺惠萍

7.3个版本《化学2》教材比较研究及教学建议——以"元素周期律"为例 赵玉玲

8.化学新课程该如何教——展示课"镁的提取"的教学评析 刘革平,龚继新

9.优化教学常规环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全程感悟 徐泓

10.因地制宜地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许世生,董占伟,袁东霞,XU Shisheng,DONG Zhanwei,YUAN Dongxia

11."化学键"单元教学设计的认识过程与思考 杨艳红

12.原子结构相关化学概念学习的个案研究 李玲,李广洲,LI Ling,LI Guangzhou

13.基于实验探究的整合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富瑶,尹冬冬

14."钱学森之问"与中美教育模式之差异——从一堂化学课说起 彭秀丽,徐疾

15.高校应用化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徐世美,封顺,王吉德,彭秧

16."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化学教学中运用的探讨 黄俊娴

17.农村化学教师对化学核心概念理解转变的实践研究 梁永平,尤月红,LIANG Yongping,YOU Yuehong

18.高中化学教师公开课的调查与思考 陈益

19."动手-动脑"教学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 张莹,王淑娟

20.化学仿真课件在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过程中的作用 余薇薇,何佳莲,段辉,冉鸣

21.充分挖掘学生家庭实验的教育功能——"原电池"家庭实验的教学课例分析 孟海燕,MENG Haiyan

22."加热铝箔"实验的不足与探究 龙威,徐文媛

23.创评奥运五环的趣味实验 俞晨秀,陈艾霞

24.不同纸质上的潜指纹碘熏实验探究 熊言林,王华

25.一个简单易行的物理化学综合型实验 李俊华,邝代治,冯泳兰,屈景年,许万霞

26.丙烷气体水合物合成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王燕鸿,樊栓狮,郎雪梅,WANG Yanhong,FAN Shuanshi,LANG Xuemei

27.富勒烯能否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周改英,ZHOU Gaiying

28.2种制氧气反应的探讨 严宣申,YAN Xuanshen

29.苯酚水溶性实验原理分析 张平

30.化工先驱侯德榜——纪念侯德榜先生诞辰120周年 罗明勋

31.促进太平洋地区拥有健康和可持续的未来——走近2010年太平洋地区国际化学大会 闫蒙钢,程华

1.谈谈离子水的特征和应用 王超文,彭蜀晋,张莉,陈颖,胡洪宇,WANG Chaowen,PENG Shujin,ZHANG Li,CHEN Ying,HU Hongyu

2.N-乙酰葡萄糖胺的性质、制备及用途 马子川,张英锋,郑晓珍,赵琳,MA Zichuan,ZHANG Yingfeng,ZHENG Xiaozheng,ZHAO Lin

3.论差异性实验的化学教学功能 王后雄,廖唐斌,WANG Houxiong,LIAO Tangbin

4.深港两地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以"乙醇"为例 黄菲菲,陈潇,钱扬义

5.我国近半个世纪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回顾(上) 梁英豪,LIANG Yinghao

6.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自主探究提升科学素养——"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问题情境设计及评析 莫明远,王祖浩,MO Mingyuan,WANG Zuhao

7.在化学新课程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蔡文联,饶志明,张金含,CAI Wenlian,RAO Zhiming,ZHANG Jinhan

8.校际"同课异构"课的观察比较视角 马春生,龚国祥,MA Chunsheng,GONG Guoxiang

9.构建基于设计的化工技术内容教学模式——以"接触室"教学为例 曾涛,张新宇,ZENG Tao,ZHANG Xinyu

10.初高中化学衔接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明

11.生成智慧的化学教学——一个将知识教学发展为观念教学的方向 程同森

12.基于学生自主选题形式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王建军

13.民间乡土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渗透探究 陆光海

14.化学教育论文中使用表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乔金锁,刘毓芳

15.《化学教育》期刊对化学教研论文写作的启示 严平,曹小华,陶春元

16.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来自浙江新课程实验区的调查报告 汪纪苗,史定海,倪国君

生化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 互联网+时代的运营商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平台研究 顾家家居:线上线下一体化 互联网+思维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一心堂 线下线上一体化高速增长 基于微信UnionID机制实现高校数字服务一体化 基于微信公众号建立湖南烟草一体化移动应用门户的探析 基于课程和云平台的线上线下学习模式研究 基于智慧化的数字环保一体化平台建设与研究 基于一体化平台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 线上线下的纠结 基于jsp技术的气象监控平台一体化的应用实现 打通线上线下服务能力 用完即走的微信小程序搅动APP市场 打通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用完即走的微信小程序搅动APP市场 浅谈Linux课程基于大学城平台的一体化教学 基于一体化系统的广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策略 浅谈基于GIS的市政管理与防汛应急一体化平台 基于SOA架构面向服务的一体化办公平台建设探析 基于移动技术的针灸推拿随访治疗一体化平台设计 基于信息共享的高校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 基于仿真实践教育平台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基于微信平台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课堂 基于微信平台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课堂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李松涛")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微信用户的订阅服务,与微信一脉相承。本文研究如何综合利用微信公众号以及远程教育平台,设计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现代化教学课堂。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 互联网+ 一体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18-03

“互联网+”就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平台结合,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个新型的行业形态。这个“互联网+”结合教育行业,不是在教与学中简单地应用网络,而是相互融合,融合就是要产生化学反应而不仅仅是互联网与教育的简单合并。如何产生化学反应呢?本文选取高职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探讨。

学多数时间是单调枯燥的,如何吸引学员的兴趣,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向40分钟要高质量是解决高效学习的重要一环。

如何让想学的都能有条件学好呢?首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24小时课堂。在实际应用中,互联网应用已经进入了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只是效果没有预想的好。在教学环境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关键在于细节的设计,让技术成为教与学的好朋友、成为亲密战友。课前可以轻松预习或复习,课中可以良好互动,课后可以和老师互动反馈和轻松地巩固复习。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的结合使用,加强细节设计,增加教与学的美好体验,实现真正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 常见的教育教学型态和技术手段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通过对知识传授和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在教室内,知识吸收与掌握在教室外。翻转课堂的教学中,让知识传授在教室外,知识吸收和掌握在教室内。

翻转课堂是让同学在任意时间都能接收知识,尤其是课堂外通过视频等相关资料完成对知识点消化和吸收。翻转课堂更多的要求学员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在课堂内听老师讲授的一言堂。学员课外学,课内问,网络和老师都是学员学习的武器。翻转课堂学员通过互联网中老师提供的视频等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课堂内老师画龙点睛,对关键之处予以精确指点。利用互联网上老师提供的视频、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进行学习,其中对相关的细节把握直接影响教与学的体验。翻转视频的长度一般认为在15分钟以内,这样的视频设计在学员的学习热情还没有耗尽之前,知识点已经讲完了。从内容上,一个视频只说一个知识点,只解释一个问题,让知识一点一点地积累。

2.互联网课堂

互联网课堂,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可以规划不同的学习进度,可以跳过也可以反复地学习某一部分面对较低生育率的状况的内容,很好地满足学员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安排。互联网课堂的学习一般在课外,自学能力好的学员可以帮助自学能力差的学员。因为学员可以通过视频自学,所以教师授课就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只讲重点、难点,课堂上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做精细化的突破,减少用于基础知识讲解的时间。

3.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软件本身免费,运行产生网络流量费由运营商收取。腾讯公司在设计微信产品时,做了很多的精妙设计,使得软件在运行时产生的流量费用在大众消费的能力范围内,加上其优秀的功能,所以用户量增长很快,目前是最流行的社交软件之一。微信群可以进行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沟通,非常方便。微信的很多细节做得很细致,有发红包等娱乐功能,既丰富了生活,又吸引了人气;同时微信还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等。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微信用户的订阅服务,与微信一脉相承。教育团体通过注册使用微信公众号实现教育资源的传播,也能够在平台上面和关注的微信用户进行一对一的互动交流。微信公众号门槛低,个人和团队都可以注册。

微信和微信公众号之间通过简单的关注即可进行信息的互通,使用上非常的方便。教学资料的发送通过平台可以一键实现,非常的方便。学员可以登录微信后自动接收信息,并可以反馈信息给平台,信息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4.网络教学平台

远程教育平台上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下载学习视频,可以在线互动,在线搜索,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测试、问卷调查、考试等。远程教育平台具有非常丰富的功能,具有独特的优势。传统课堂教的功能很突出,演绎得淋漓尽致。而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媒体体现得非常丰富,素材多、功能多,不受时空限制,和传统课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 整合微信、微信公众号和网络平台的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

学员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现在的大中专课程设计又脱离实际,如何提高学员的兴趣,提高课程质量是关键。能否整合现有的技术,安排出高质量的课堂呢?本文尝试建立一个易学、易用、实践性强的多种技术联合的教学方案。

在班级教学开始时,建立班级微信群。课程教学开始时,建立该课程微信公众号,建立该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同时每一个学员的微信都加入班级微信群,都关注相应课程的微信公众号。

网络教学平台提供课程的教案、课件、课程的学习视频、学习的进度计划和学习的参考资料等,同时提供自测和考试功能。

微信和微信公众号,学员可以用手机随时访问,所以非常方便。微信公众号建立后,在平台上发放教学的资源,可以在微信打开时接收发送的消息,可以和平台进行互动,可以反馈信息给平台。对于常见的问题,答案是可以提前设计的。在课程微信公众平台上设计相关问题的标准答案,微信互动发来的信息将会在第一时间收到响应和回复。对于常见问题的回答,满足了基本知识的学习需求。

三 多平台互动教学的实施

在信息技术的课程中,设计“windows基本操作”课程。首先,建立班级群,建立微信公众号并设置图文消息。

在建立相关资料时应该注重细节体验否则很难有良好的体验感,没有良好的体验也就容易引起学员的反感,不容易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微信公众号上传送的资料要求占用流量小即文件大小要小,同时手机屏幕小,就更要求教学资源要清晰。在资料的建立时要做到:(1)文件小,压缩视频文件;(2)同时一个视频只讲一个知识点,复杂的知识点进行分割处理,从20秒到3分钟不等;(3)视频传到网络平台采用高清的形式,复制链接到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发送。在视频浏览时在应该在客户端选择高清并缓存后观看,通过这样的设置即可在很小的流量下,观看清晰的网络教学视频。

在微信公众号的消息自动回复中,设置相关常见问题的回复,例如:看不见隐藏文件,可以微信发送“隐藏”;在微信公众平台中设置消息自动回复,回复内容为隐藏文件查找的操作,因为操作少,所以做成GIF小动画,用很小的文件清晰地给出这个问题的操作和答案。

在微信群中发起关于日常使用中遇到问题的讨论。在群中可以图文并茂的开展学术交流,可以简短的语音和视频交流,非常形象贴切地描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

在网络平台上相关高清视频、问卷调查、测试,

使用软件的下载链接等。网络平台相比微信平台可以实现更多更广的知识拓展,相比之下微信平台更加的便捷,方便利用零碎的时间来积累知识。

四 反思与展望

生化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 有关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 有关初中化学课改形势下课堂教育的探讨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实证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有关化学课堂“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校本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关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刍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强化 浅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激活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探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有关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有关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初中化学课堂理论教学的问题,并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当我们关注有效能的课堂教与学时,我们意识到教学首先要能够达成它的“目标”和“效果”。事实上,关注课堂问题,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解决影响或干扰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是广大教师和众多教育研究者所关心的课题。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如何发现并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很有必要。因此笔者从化学课堂问题角度出发,研究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1]。1初中化学课堂理论教学的问题1.1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少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各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化学教师为了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本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独立的作业和自主学习,并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在课堂中除了听教师讲解以外,还需要自主学习,进行探究。但笔者发现,教师并不是这样做的,一些化学教师满堂灌,少讲多练精讲的教师占12.5%,满堂灌的教师占87.5%,课堂上讲解的时间较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事实上,自主学习少,不利于学生学习。同时,教师也不善于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教师只占12.5%,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师只占37.5%,多数教师不做作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事实上,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比教师讲授的效果好[2]。1.2 教学安排和进度不很适合

化学教师课程教学进度或快慢影响学生学年的整体成绩。初中化学教师本应对学年的化学有适合的教学安排和适合的进度,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但调查结果表明,初中化学教师在学年开始时不告知学生学年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的占75%;在教学中某些章节讲得比较笼统而某些章节讲得详细的占37.5%;初中化学教师在刚开学的时候讲得比较认真,学期快结束时越讲越快,有的内容不讲了的占30%;上课的课程进度跟别的班级不一样的占12.5%;讲课进度很快的占25%;讲课进度很慢的占25%。不难看出,大部分教师不与学生分享教学计划安排,一些教师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导致部分内容教得认真,部分内容过快,部分内容干脆不教,一些教师讲课进度过快,而有些教师又过慢,这些对学生学习和消化教学内容产生了影响。1.3 课堂组织管理问题多

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教师的责任,与学生建立好人际关系是教师管理课堂的目标。在课堂管理中,教师的态度很重要,学生信任教师,是构建良好教学氛围的基础。贾可布*库宁研究发现,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关键在于运用技巧、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并积极参与活动,从而避免学生课堂纪律问题的发生;他还发现,教师对纪律问题处理方式与其班上出现这类问题的频率和严重性没有关系。课堂管理水平高的教师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入到有益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减少学生在教室里制造混乱的机会,也避免学生开小差。然而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组织管理存在一定问题。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2.1 丰富知识

首先,化学教师要丰富专业知识。化学教师要通过学历提升如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提高自己的学历,丰富自己的化学学科知识。因为教师的学历水平影响着其对学生的教学。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化学知识,必须有高深的化学学科知识,教师与学生知识的关系不仅是一桶水与教好一滴水的关系,教师的知识还不应是死水,而应是活水,唯有源源活水,才能对学生进行更适当、充足的浇灌。其次,化学教师要丰富教育学科知识,如教学理论的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学生心理的知识、学生发展的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化学学科学习的知识等,教师只有掌握和丰富了教育学科的知识,才能有效教授化学学科知识,才能遵循教学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丰富知识的途径很多,如脱产学习、参加在职培训、与其他教师交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进修和教学信息交流活动等。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要重视学习型化学教师团队的建设,学校领导要制定学校的规划和发展前景,不只是要化学教师满足于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而要向教师们提出进行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要使化学教师制定和追求明确的与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相适应的个人发展目标,鼓励、支持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其次,学校要为化学教师鼓励、支持他们提高教学水平和进行教学创新,鼓励、支持教师学习,鼓励、支持化学教师丰富教学经验和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提供必要经费、组织教师外出进修、脱产学习、参加交流和研讨会、接受教学培训等途径,使教师的提高和发展落到实处,还要奖励、表彰提高和发展做得好的化学教师。

再次,学校要鼓励化学教师通过相互学习、交流,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努力改进教学。最后,学校要尽量降低化学教师的工作压力,通过实现民主管理、人文关怀,解决化学教师教学中的困难,消除教师的工作压力,防止教师出现职业倦怠。2.3 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目的。学习目的对学生的学习有导向作用,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为应用而学,为掌握知识和能力而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化学学习的价值与作用,主动地用化学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渐渐体会到学习化学是有用的,提高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其次,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化学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的效率。学生要认识到化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化学学习中不要死记硬背概念、名词、原理、公式,而要理解性记忆,将理论与实践、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介绍,在教学中教思路、方法,使学生从中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3结论

上一篇:生理科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价值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