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物插画设计探讨

时间:2022-09-04 05:32:18

儿童读物插画设计探讨

摘 要 儿童读者对图像的喜爱和强烈的需求,促使儿童读物插画不断适应读者群的审美需要,也因此造就了儿童读物插画设计的丰富多彩,这恰恰反映了儿童读物插画在美学、儿童心理学以及设计艺术学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以往我们对儿童读物插画的研究比较注重历史的沿革和绘制技法等方面的探讨,缺失了以儿童读物特有创意点为主要视点的研究。本文就儿童读者的童真兴趣、特有想象力及充满好奇的内心世界展开对儿童读物插画设计的浅析。

关键词 儿童读物插画 创意点 艺术特征 创作要素

中图分类号:J218.5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儿童来说图画是最易吸收的一种学习形式,不同于其他针对成人的插画创作,儿童读物插画的创作,需要一颗长不大的童心,需要好奇、乐观、自信,随时能制造出乐趣的想法,以此来带领儿童走入丰富有趣、优美动人的图片世界。在欣赏过一本本童趣盎然的儿童读物后,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儿时的趣事、不可思议的梦境、对于生活的点滴感触,这一切都由一连串的图画叙述出来。儿童读物插画有别于成人插画的地方还在于儿童读物插画更注重游戏、幻想和趣味的体现。因此可找到儿童插画的创意点。

创意点一:传达出对一切生命的更加童真的情感

在成人眼中,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事实与规律的世界,其中充满各种规则与秩序,与成人不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与同情,在他们的世界里进行着与所有生命的对话。

在儿童插画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用孩子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去对待我们作品中的各种角色,我们赋予它们以一切人性的特点,与它们对话,进行生命的对话,这样我们就可以创造出更为生动,更为本质的生命世界。

创意点二:唤醒没有生命的物体

在儿童的眼中,一切没有生命的物品也是“人”,幼儿一本正经地给小布熊喂饭,把小布熊当成了同自己一样的人;下雨了,儿童会说是云在哭,或者神仙在泼水,窗户是房子的眼睛,房子也是活的。儿童可以与它们展开对话。儿童的这种拟人化的心理,是博大的关怀、同情与奇特的想象力的源泉,体现出了人性美好的一面,世界在儿童眼里是情感性的。儿童插画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同儿童一样与所有的物体进行对话,给所有的物体带来生命,让儿童在他们的世界里寻找他们的快乐,幸福与真理。

“不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而是借助幻想去塑造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却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形象,接地反映生活,这是童话区别于其它文学形式的特点。”而儿童读物插画设计正应借鉴这一点。儿童往往以自身的经历、经验去和自然界中非人类的事物作类比,这是儿童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一种心理需要,因此在插画作品中,往往需要用赋予非生命以生命的幻想来描述儿童的经历。

创意点三:赋予插画以游戏性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这样说“智慧行为是依赖于同化与顺应这两种机能以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度到逐渐稳定的衡。”儿童有根强的好奇心,对于一些新的、奇的、动的事物认识,是在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观察、模仿、想象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完成的。因此,在儿童读物插画设计中,这种把现实变为梦幻、把具体变为抽象、把写实变为夸张,就像孩子们摆弄着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积木一样,引导着孩子们进行着视觉上的游戏,并且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只要是儿童认为好的作品,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学习,在认识、想象力等方面得到满足。

游戏性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形式上的“游戏”。当前有很多插画的形式本身就是一个引导孩子脑、眼、手互动游戏的过程,例如,目前欧美和国内常见的一些立体读物中的立体插画,就是运用游戏性的观念,通过立体的图案,前后穿插的结构,引导孩子探索图片本身所传达出来的信息。

另一个表现形式就是充满想象力,通过一个游戏、一个简单易懂的情节,启发儿童明白一个道理,了解一个规律。最好的读物应该给孩子带来欢乐的体验。儿童不喜欢平淡和循规蹈矩,他们喜欢不断地“发现”和“寻找”,喜爱令人惊奇和激动人心的故事。一些儿童插画也常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让儿童开动脑筋,锻炼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什么是圆的,太阳、月亮、球、车轮、碗、等等,继而认识圆形的物体作用。

法国著名儿童读物插画家艾姿碧塔说:“图片之神妙,并不是因为它拥有模拟现实的能力。其神妙之处在于它能够在超离现实之余重新获得意义,并且,往往是更加崇高的意义。那是一种影像,它只需要在能够引起共鸣的事物或情绪部分强调重点。而它选择强调的部分,原是存在于我们眼前或心灵内部的,只不过加上妥帖的安排之后,他们变得更有效率了。”与其让上百件同等力量的东西因为不恰当的处置而相互抵消,不如将符合寓意的部分加以凸显,尽可能地加强那些受到肯定的部分。以儿童读者的特殊性着眼的创新型插画设计,是完善儿童读物插画产业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http:///original.asp?id=6687 童话幻想和现实生活

[2] http:///spring_lyq/blog/static/994217320071157115551皮亚杰 网易教育心理学博客.

[3] 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47.

[4] 陈敏.儿童书籍插画[J].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 [法]艾姿碧塔.艺术的童年[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125-126.

上一篇:浅析中专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南迁的唐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