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9-04 03:34:44

浅谈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

摘 要:乡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是国家最基层的文化事业机构,是乡镇政府引导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群众文化的最基层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乡镇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作用。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农村文化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乡镇文化信息服务中心在新的形势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镇文化中心;群众文化;探索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206-01

近年来,镇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一、基层文化宣传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新的变化,观念不断更新,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封建迷信腐朽的东西沉渣泛起,以此争夺思想文化阵地,对基层的思想文化建设造成一定的冲击。二是农村的社会信息传播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各类报刊、电子出版物越来越多,电视覆盖不断增大,群众的社会信息量力增大,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但群众得到的健康的精神文化享受却相对减少。面对这些新的情况,迫切要求进一步改进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宣传实效。

二、乡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1、文化设施较为欠缺,难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充裕的条件。没有条件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地,搞群众文化活动谈何开展。

2、要丰富发展一个地方的文化就必然要有人、财、物的支持。而其中的关键还在于财力,由于受乡镇级财力限制,乡镇文化站普遍不被重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开展活动在很多方面是“借鸡下蛋、借花献佛”。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致使一些真心热爱文化工作的人力莫能及。

3、乡镇群众文化队伍中,专干文化工作的时间少,专业素质欠缺。近年各乡镇都有一支比较稳定的、年青的、有知识的文体专干队伍。但文体专干中,专干文化工作和专职文体专干较少,兼搞文化,常常是专干身兼多职,一位专干身兼2―3个职务,平时搞其它工作,没有机会训练专业知识,节庆活动来了突击性的抓一下文化活动,这就存在群文专干业务基础工作差,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好乡镇文化工作的思考

1、基本的文化设施,群众文化网络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力量,没有必要的条件无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因此,发展乡镇文化,必须加强基本设施建设,修建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楼、组建老年活动室、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等都十分重要,积极用拓展阵地,利用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提高群众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2、经费是乡镇文化活动的重要保证,要开展好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保证群众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并且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镇文化建设,使群众文化活动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制度化。

3、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离不开一支素质高,专业技术较强,切实能发挥作用的群文专干队伍。首先,对基层文化专干的任用实行执业资格考核制度,严把“入口”关,只有符合岗位要求,达到一定素质条件的才能担任乡镇文体中心的专干工作。其次,制止文化专干一兼多职现象,使乡镇文化专干职业化。文化部门设专门机构,对乡镇文化进行管理,文化管理责任具体到人。因此,加强对文体专干专业技术的管理、培训十分重要,根据实际开设舞蹈、音乐、美术等门类专业培训,提高专干的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尽可能成为文化工作的全才,通过专干再培训农村业余骨干,由居民、农民组建文娱活动队,达到普及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所以,加强乡镇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关键是抓好文体专干的业务素质、专业能力的培训。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4、加强乡镇文化活动建设,丰富乡镇群众文化生活,巩固文化阵地。调动居民和农村人自己创作自编、自演具有乡土风味的节目、农村题材的小戏和民间艺术等,搞多种形式的书画、摄影等各种艺术展览,创造条件,使群众自发参加各种音乐、舞蹈和健身健美活动,利用奖励机制,激励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采取请进来学习,走出去交流表演等方式,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

总之,只要乡镇文化信息服务中心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利用乡镇资源,把先进性、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贯穿于活动之中,可望有一个长足的发展,通过我们努力和探索,借助外部客观条件的不断改善,我们一定能开创出管理有序、活动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精彩纷呈的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

上一篇:云肩纹与元代瓷器的碰撞 下一篇:《演繁露》语言研究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