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中世纪神学本体的美术理论

时间:2022-09-04 02:33:08

浅谈西方中世纪神学本体的美术理论

摘 要:中世纪时期的美术理论由于西方神权对文化各个领域的统治地位,美的对象最后被归结到上帝,“美在上帝”的观念导致对古希腊罗马美术的排斥和破坏,只有传播宗教的图像被提倡,出于对宗教感宣扬的需要,该时期的美术作品基本是与宗教有关的作品,由于神话题材和现实生活的摒弃,导致题材的单一,题材几乎都与宗教有关。

关键词:西方;神学;美术理论

一、中世纪美术与宗教神权思想

“中世纪”一词最早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主要指从4―5世纪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衰落到15世纪古典文化复兴这一段大约1000年左右的时间。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巨大的财富。神权在这个时期超过了王权。中世纪的美术主要以圣像和神迹故事的变化为对象,其中以壁画、镶嵌画、雕刻、抄本彩饰画、陈设美术等实用的品种为主。而有关绘画理论的记载除个别涉及技法的文字外,其他很少见到。

二、中世纪神权活动对美术理论的影响

1.偶像销毁运动

早期基督教在群众中传布之始,一直伴随着美术形象的宣传。画家们经常参照或借用古代希腊及其他民族神话中的形象,以解说基督教义。教会用的历书和祈祷书上,也常把季节、月份以至道德、戒律等抽象概念“拟人化”。由于教派斗争以及东方伊斯兰教观念的影响,拜占庭王朝不准供奉圣像。利奥三世(Leo,717―740年在位)730年下昭禁止圣像的存在。形成基督教史上有像的争论,争论迅速地分化成了两种相反的意识形态--偶像崇拜者和偶像破坏者。图像和图像所代表的东西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讨论的主题。偶像破坏者认为耶稣的画像只能描绘他人性的一面而不能描绘其神性的一面。在教堂里不准设置画像。在这个时期里,希阿多什大帝在东罗马发动了镇压“”运动,摧毁了东部境内的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塑和绘画,古代罗马流传的典籍也遭到严重破坏,8世纪到9世纪历时100多年的“销毁偶像运动”对绘画和雕塑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因为教堂设置图像不是供人崇拜的,而是用以启迪无知人的心灵的。

2.经院哲学

中古时期经院哲学的基本内容就是神学思想,基本任务是以形式逻辑来进一步论证基督教教义和信条使之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更好地为封建统治服务。经院哲学认为上帝将自然界和人类分成不同的等级,最低一级是无生命界,其上是植物界,再上是动物界,再按等级阶梯上升到人、圣徒、天使,最上面的是上帝。经院哲学中教会认为新柏拉图主义的泛神论与正统的基督教教义相抵触,将它们视为异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得到了重视,教会便强化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教义相吻合的一面,使得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成了官方哲学。在教会分成东西两派的时候,东部教会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大,西部教会受拉丁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大。中世纪的文化还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哥特人和日耳曼人的入侵虽然破坏了古典文明,但也给基督教文化带来了新的成分,哥特人好动的本性、独立自主和尊重妇女的生活态度、丰富的想象力等特点对中世纪的文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在中世纪,自然的、表现人的美术被抑制,自然的人不再出现在美术中,美术的主体变成对上帝的歌颂,用教皇格里高里一世的话说图像可以启迪无知人的心灵。在这个时期中,对自然和人体的模仿被中断而对上帝的模仿成为主体。中世纪在音乐、建筑、骑士文学、英雄史诗等方面有很高的美术成就。绘画雕塑中的圣像和神迹故事所追求的崇高感和神秘感,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三、中世纪美术理论代表人物

1.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城。他主要接受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整一性和西赛罗关于美的定义的观点,认为美是一种和谐。他著作最重要的是《忏悔录》(396―401)和《上帝之城》(413―426)。在《忏悔录》中,他指责荷马和维吉尔编造荒诞不经的迷人故事,把神写成元恶不作的人,“使人荒淫无度”。他也谴责了自己早年的美学观是世俗的犯罪的。在总体上他持反美术的态度,对圣像画的作用也予以否定。他提出:一、美的本源。他认为上帝是“真理”、“全善”、“至美”,是“万有的创造者”,创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千奇万妙,即美的事物。二、美的创造。他认为上帝用“道”创造万物,不是出于需要,而是出于永恒的智能和意志。三、美的性质。他认为美在和谐整一,这体现了上帝的纯一性。四、美的认识。他认为上帝是“万羡之美”,是“普照一切人世之人的真光”。只有进入心灵深处,用“灵魂的眼睛”瞻望“创造了我”的“永定之光”,才能认识至美的本质。

2.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阿奎那把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和自然主义与基督教的启示和信仰结合起来,形成了托马斯主义,主要著作《反异教大全》(1259---1264)和《神学大全》(1266―1273)最为重要。阿奎那从其经院神学的立场出发,认为美术家的创作过程和上帝的创造过程相似,美术家的创作是受上帝创造自然过程的启示产生的。上帝创造万物,万物是上帝的美术,包含着一定的形式与活动。美术家既然属上帝造物的范畴,美术作品也就符合上帝造物的启示。同时美术家模仿自然实际上也就是模仿上帝。他说:人的心灵着手创造某种东西之前,也须受到神的心灵的启发,也须学习自然的过程,以求与之相一致。上帝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美术的本源。

托马斯・阿奎那对美术的认识有以下要点:1.美术本质。美术是制造者有关制造物的思想。美术的形式从美术家的心灵中流出,注入在材料之中,从而构成美术作品。2.模仿自然。他说:“亚里士多德教导我们,美术所以模仿自然,其根据在于万物的起源是互相关联的。”美术作品起源于人的心灵,自然万物起源于上帝的心灵,而心灵又是上帝的创造物。因此,美术的过程必须模仿自然的过程,美术是仿照自然的产品。3.美术真实。美术家心灵里有关美术品的思想观念和图形样式对美术品的关系等同于范本与摹本的关系。当美术品与美术家的匠心相符时,便称之为真实。

参考文献:

[1]乔治・扎内奇.西方中世纪艺术史.陈平译[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 .

[2]顾丞峰.西方美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

上一篇:论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与平衡 下一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