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9-04 12:47:53

一、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于模仿与记忆。所以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提供研究探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促使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为重点的教学指导思想。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初中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课本P157到P161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运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渗透分类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所以我确立: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边边边”判定的应用。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已知三边长画三角形.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本课采用师生互动方式,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实践,层层递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探索-归纳―运用”的数学思想。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1)学校展览室有两块三角形装饰板如下图,这两块板很重又固定在墙上,小明想知道这两块板是否全等,他只有刻度尺,你能帮小明想个办法吗?

问题(2)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

师生互动设计: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大胆的猜想;(2)学生是否积极的参与讨论;(3)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为探究新知识做好准备,对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问题与情景:

活动(1)

引导学生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去发现问题,归纳总结出规律来。

(1)只给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①只给一条边时;②只给一个角时

(2)如果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

①给出一条边和一个角时;②给出两个角时;③给出两条边时。

(3)由上面的几种情景,两个三角形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时,它们一定全等吗?

(4)小组的“发言人”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总结。

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角”和“边”的角度分析有一个条件对应相等,有两个条件对应相等各有几种情形,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形成结论.

设计意图:实行“小组合作制”,各小组中自己推荐一人担任“发言人”,一人担任“书记员”,在讨论结束后,由小组的“发言人”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可上台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台”展示本组的优秀作品,其他小组给予评价。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实践、自主探究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合作中学习,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探索归纳,得出结论

问题与情景:

活动(2)

(1)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我们也可以分情况讨论,有哪几种情况?

①我们先来探究两个三角形三个角相等的情况;②探究两个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情况:

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3cm、 6cm、5cm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小组内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2)上面的探究反映了什么规律?

(3)数学表达式

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出满足三个条件的四种情况,教师再明确探究的任务,指导学生画图探究,获取“SSS”的条件. 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教学

对学习基础教好的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操作,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示范操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满足条件中的有哪几种情形,为以后的学习“SAS”、“ASA”、“AAS”做好准备.

(四)、再设情境,延伸拓展

问题与情景:

活动(3)

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

1 为什么他们的结构都设计成三角形的?2 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说明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吗?

师生互动设计:师生共同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归纳小结,提炼精华

问题与情景:1.本节课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2.有什么收获?3.还存在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

师生互动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和反思

设计意图:使所传授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

在活动中注重运用态势、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评价表的设计中 安排多维评价: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与发展水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为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归纳,师生共同 经历 获得三角形全等 的判定的体验 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采取了分组讨论法和发现法。利用多媒体彩色动感画面,激发学生感性认识,这也符合教学论中的直观性和接受性原则。采取课前要求学生自主自学的预习方法,课前学生准备好剪刀和硬纸片,采用同步学案。在课堂上通过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2)合作交流,实践探究(3)探索归纳,得出结论(4)再设情境,延伸拓展(5)应用迁移,巩固提高(6)归纳小结,提炼精华 六个层次的学法, 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上一篇:浅谈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有意思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