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步骤范文

时间:2023-10-18 11:50:15

说课步骤篇1

关键词: 课堂活动 词汇教学 文化导入

一、引言

教授一门语言必须教授其文化。在教授英语语言构成的四大要素之一的英语词汇时,渗入英语国家的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词汇最能反映文化信息。在词汇教学中,设置文化导入的课堂活动,不但有利于强化学习者中西文化差异的意识,而且能在枯燥的词汇学习中增加乐趣。教师在教授词汇时,可适时导入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词汇教学质量。

二、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课堂活动

词汇教学中的课堂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使词汇教学中的导入文化变得更清晰易懂。

(一)词汇追击

课堂活动词汇追击有助于学生扩充词汇,发展在词汇学习中结合文化的能力。此课堂活动不需要任何特别工具,但教师和学生必须带有英语词典和英汉双语学习词典,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借助手机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要组织词汇追击,此课堂活动可参考以下六个步骤:

步骤一: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选择一个有文化内涵的英语词汇,如英文单词“Cambridge”。

步骤二:学生查词典找出“Cambridge”这个单词的中文意思。

步骤三:教师和学生集思广益,寻找由“Cambridge”这个单词所联想到的词汇或信息,学生可用中文表达。例如: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

Cambridge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

Cambridge 坎布里奇(美国马萨诸塞州城市)

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博士

教授,讲师

诗歌《再别康桥》

步骤四: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要求学生追击和“Cambridge”有关联的词汇的英文意思和信息。

步骤五:学生反馈所查到的英文意思及信息。如: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诗歌《再别康桥》标题的英文翻译是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以及作者是谁,完整诗篇的中英文,作者是以什么样的心情著出这首诗的,等等。

步骤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所查出来的信息,以其中一个为主题,用英文写一段短评。

学生掌握了词汇追击这个课堂活动后,可以把通过电视、电影、收音机听到及看到的;在书本、报纸、海报甚至T恤衫上看到的有文化内涵的英语词汇在课堂上交流,做进一步的学习和交流(Tomalin & Stempleski,1998:42-43)。

(二)词汇意象

为了增强对一些普通词汇图片意象和英美文化之间联系的意识,学生可以带和某个词汇有关的一些杂志及报纸图片,或幻灯片到课堂上。比如可以带上英美国家一些主要食物的图片。例如:

步骤一:教师在黑板写上“breakfast”这个单词,然后跟学生说当英美国家人说到“breakfast”这个单词时,他们想到的食物是哪些图片。

步骤二:教师出示和“breakfast”相关的食物图片或幻灯片。如图片是“sausage”,教师可以说“this is sausage”。

步骤三:教师把图片上的食物词汇写在黑板上:

fried tomato fried egg sausage bacon oat baked beans mushroom toasted bread croissant black tea

步骤四:教师解释黑板上的食物词汇在英美国家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步骤五:学生从黑板上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的食物词汇,课后搜寻和此食物词汇相符的图片。教师要提醒学生把课后所搜寻到的图片下堂课带来展示,并且就每一幅图片用英文说一句简洁的句子。

步骤六:下堂课学生介绍课后搜寻到的图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词汇意象课堂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文化词汇不能局限于词典,还可以通过图片的真实性直观文化词汇。诸如“home”或“flower”这类词汇都可以通过图片创造意象,使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变得更轻松易懂。

(三)词汇十字故事

词汇十字故事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循环使用文化词汇来编造故事,共有七个步骤。

步骤一: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课前准备好的十个文化词汇,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征询学生的意见,给出十类文化词汇。如:

步骤二:教师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懂词汇的意思。

步骤三: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为四到五人。告知学生要用黑板上的十个词编造一个故事,每个词只能用一次。准备时间为十分钟。

步骤四:准备好了的组选出学生代表讲出编造的故事。当故事里出现黑板上任何一个词汇时,此词汇就会被擦掉。

步骤五:这样依次轮流,直到每个组的代表都讲出编好的故事。

步骤六:当学生讲故事的时候,教师要确保学生在适当的文化语境里应用词汇。

时间允许的话,这个课堂活动可以扩展到让全班学生选出编得最好的故事;还可以让一个学生上讲台,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修改这个故事。最后,全班同学写下这个最好的故事,记录词汇十字故事是怎么开展的,以及词汇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运用的。

(四)歌曲词汇

告诉学生要在课堂上放一首英文歌曲,要认真听歌曲所表达的心境、旋律、意思和相关文化。教师要选择有文化背景的歌曲。这个课堂活动较前面三个有点复杂,总共有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又有数个步骤。

第一大部分:

步骤一:教师播放歌曲。

步骤二:让学生挑选出表达这首歌曲心境的词汇。

步骤三:学生写下词汇,两人一组对比挑选出来的词汇。

步骤四:每一组都大声说出词汇并解释为什么要选择。

步骤五:教师再次播放歌曲,播放完之后,每一个学生都要用英语补充完整This song is about...这个句子。

第二大部分:

步骤一: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听这首歌曲,然后大声读出听到的歌词。

步骤二:播放歌曲的第一句,停顿。

步骤三:在黑板上写出学生大声说出来的单词和短语,直到歌曲结束。

步骤四:解释黑板上学生不理解的单词和短语。

第三大部分:

步骤一:分组,三到四个学生为一组。

步骤二:以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每个组的学生回顾在第一大部分第五个步骤补充完整的句子This song is about...,讨论整首歌的意思及歌手的观点等。

第四大部分:

步骤一:教师解释这首歌歌词可能表达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学生小组讨论这些价值观,其中该组的一位学生要用笔记下讨论的内容。

步骤二:再次播放歌曲,所有小组一起找出歌曲里表达的社会和文化价值。

步骤三:最后每组的发言人总结讨论的结果,并在班上发表。

作为这个活动的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电子视频。以社会文化主题分类的Tim Murphey’s Music and song列出了很多当代的流行歌曲和音乐视频(Tomalin & Stempleski,1998:31-34)。

三、结语

这些课堂活动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外语文化中通俗的词汇、图像及符号,帮助学生辨别和比较英美文化和自己文化中词汇、图像及符号的不同。以上列出的课堂活动是有限的,还有其他课堂活动可以给学生展示文化词汇的内涵,同时鼓励学生加强词汇学习。

参考文献:

[1]Wilkins,D.A.Vocabulary: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 Ltd.,1972.

[2]Wang Zhenya,Language and Culture[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0.

[3]米涛,李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文化导入[J].教学改革,2008(6):191.

[4]张雷刚.论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84-84.

[5]赵秀平,董荣月.试论英语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J].大学英语,2007(1):386-388.

说课步骤篇2

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 现代文教学中注重语文能力培养

现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三十七个单元中占了整整二十四个,而且文体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它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的“重头戏”。以前,我在上现代文时,是以我讲析为主。先把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分解到每篇课文中,然后在分析课文的时候,尽量把知识点讲深、讲透、讲全。像这样上课,考试时,成绩也马马虎虎带得过,但要考出好成绩,却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这种教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扎扎实实地教好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又要切实有效地提高读、写、听、说等基本能力》。为此,我对原先的教法作了较大的改进,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现代文教学模式,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比较理想。

其基本步骤如下:

1.1 三分钟演讲。

三分钟演讲的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关注社会生活,促使学生多读、多看、多思,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说”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每节课上课后,由一名学生到讲台当众讲话,一天一人,按学号依次转换。一名同学讲完后,其它同学评议,并给予相应的得分。这种训练形式的话题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我要求学生高一时采用自我命题演讲。高二时,我要求每一位同学出一道题目,然后把它集中放在办公室,轮到演讲的同学上一堂课一下课就来抽题,这样就可以有课间十分钟时间作准备。高三时则统一要求采用临时抽签即兴演讲方式。

1.2 教师设计问题。

在引入新课之后,由教师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点:

(1)设计的问题不仅要与教学目标相符,而且要符合课文文体特点;(2)题量要少而精,便于学生记忆,一般为三道题左右;(3)要求学生用“心”记忆,不能动笔。

例如《守财奴》(高语第三册)一课的题目设计是: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主要写了哪几个生活片断?

这几个生活片断分别用什么手法揭示了主要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教师设计题目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

1.3 学生自读课文

这个步骤主要锻炼学生读、写相结合的能力。 自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提出以下两点要求:(1)时间必须控制在二十三分以内;(2)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把题目答案在书上写出,以备查。

1.4 小小组讨论

在学生自读课文结束以后,以小小组为单位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便取长补短,求得正确。在讨论的时候,教师有必要提出以下两点要求: (1)时间限制。时间短了,学生讨论不完问题;时间长了,可能会冷场。一般一道题设计讨论时间为2分钟。 (2)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讨论时只能动嘴,不准动笔。 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1.5 自由抢答

在学生讨论之后,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答题的正确与否,可提出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为了鼓励学生举手答题,同时也为了鼓励其它同学积极进行修改、补充,此时可采用得分制。我是这样安排的:凡举手答题,答一道题不管正确与否就可得一分,答对可得2分,以此类推;其它同学补充、修改,如果不正确则不得分,如果正确则一道题也可得2 分。这个步骤其作用与小小组讨论相同。

这种现代文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双边活动,同时也全面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能力。

2 古文的小小组讨论法

我刚进入高中教学的时候,对古文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步骤是:先指导学生阅读,阅读完后老师进行讲解,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然后进行知识点归类。客观地说,我讲课文不能说不细,知识点不能说不全面,可考试成绩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为此,我感到很苦恼。后来,我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原先由教师讲解这个步骤改为由学生对照参考书自己进行理解,有问题可随时提出。应该说,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步骤比原先有进步,但由于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积极性不高,再加上高中学生“爱面子“的心理,有了问题也不举手,所以,最终的考试结果与前一种方法相差无几。正当我对古文教学感到痛苦、失望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启发了我。那是我班在一学期期末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品德考核时,我发现讨论的气氛非常活跃,讨论的声音几乎要影响到周围班级的上课。我当时灵机一动:在古文的教学中我不是也可以发挥小小组的作用吗?经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尝试,一段时间后,终于形成了一套小小组参与的古文教学法。

具体步骤是:

2.1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古文来说,读是理解的前提、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个步骤仍然保留。

2.2 读完后,以小小组为单位,由小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翻译,其它同学补充、修改来疏通课文,有问题随时提出。 为了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遇到不懂就问,同时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同学间互相讨论,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我又设计了下面两个步骤。

2.3 由学生翻译,其它同学进行补充、修改。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大约分成二到三个部分,分别由二到三位同学进行翻译。翻译的同学,补充、修改的同学,教师不指定,而是用分数来刺激。比如一段翻译内容,确定分值为5分,你如果举手起来翻译且没有任何错误,则可得分5分,但如果有错误,其它同学举手指出一处,则你就只能得4分,而指出错误的则可得1分;如果指出二处错误,则你得3分,指出你错误的同学则可得2分,以此类推,直到得举手的基本分1分。所以说,这个步骤对于同学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2.4 小练习,教师将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出成一张小练习,题量要少而精,学生做的时间控制在8分以内。在前面几个步骤完成以后,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小练习。练习做好以后,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换批改,且要在课上以小小组为单位按平均分或小小组总分为标准进行评比。评比前三名的小小组集体分别给予加分,最后三名则相应扣分。

古文的小组讨论法从实施情况来看至少起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2.5.1 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小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得到好分数。

2.5.2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

说课步骤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复习课效率 教学过程 反馈法

总结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不外乎意象、语言、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几大类,因此教师可以从总结命题规律、梳理知识要点、分析题型特点、指导解题方法等方面入手引领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的复习。传统的诗歌鉴赏复习方法往往是先审读题干、定位题型,后介绍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再举典型例题分析,最后练习巩固。在分析练习时,更多的是教师“满堂灌”――教师先分析诗意,然后根据题目出示答案。这样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录,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尊重和体现。实际上,教师在给学生指导解题方法时,如果能适当运用反馈法,可以充分激活诗歌鉴赏教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古诗鉴赏的复习效率和答题的准确率。

反馈教学法是依据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法。是师生双方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由教师引导(控制)学生进行系统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为目标,突出教与学之间信息交流的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新颖科学的,集各种教学法的优点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法。反馈教学法始终以信息反馈为主线,及时调控教与学,力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反馈教学法的特点是:把学习结果返回教师和学生,从而调整教与学,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掌握所教内容。这种教学法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以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改进学习方法等;对教师来说,可以及时掌握教学效果,有利于及时调控,改进教法。在教学中应用反馈教学法,能使师生的信息相互及时传递使信息量得以控制,取得最佳效果。”①反馈法可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诗歌鉴赏的教学反馈可放在课前

在授课之前教师可先布置典型的预习性作业。从作业批改中初步掌握学生诗歌鉴赏的程度,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从而制定教学计划、选择相应的能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例题,组织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程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外可以用学生的答题情况导入对诗歌鉴赏某一题型模式的解题分析。

例:事先要求学生分析唐代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我从学生作业中选取了一份典型错例,他是这么回答的:诗中塑造了一个脱俗的隐士形象。我给这份答案评了1分。然后问学生,这个答案为什么只能得1分?从而导入对人物形象类题目答题思路和模式的介绍:步骤(1)明确诗歌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类别);步骤(2)结合诗句概括、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或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步骤(3)点明形象表现出的意义(诗人的情感态度)。因此上述答案只回答出了一个步骤,只能得一分。

从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反馈的信息,我不仅了解到学生不清楚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类题目答题步骤的信息,从而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对答题步骤的介绍和落实,另外在课堂上,还用学生很感兴趣的自己的作业得分设疑,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迫切的求知欲望。巧用作业反馈的信息创设问题情境,无疑是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

二、诗歌鉴赏的教学反馈也可放在上课过程中

上课时要勤于捕捉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法和讲课内容;问答中能因势利导,随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评价,对学生全体或个别给予帮助,并随机提炼总结规律性的认识。当然还可用当堂练习中学生的答题情况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看大多数学生是否确实接收并储存了信息,具备了某种技能,从而能使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修整教案,针对不同的反馈信息找出适当的对策,使教学适应大多数学生要求。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课堂教学中的调控也是如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评价”,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答问,严密精确地回答学生的质疑,公布课堂练习答案,或让学生相互评点或自我评定课内作业的质量,学会自己纠偏。

例上课开始我先分析了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步骤:1、指出该字后,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步骤一);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步骤二);3、点出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步骤三)。

然后请学生简要分析2004年浙江卷李白《菩萨蛮》中对“玉阶空伫立”中“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利用投影出示四份答案:1、“空”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2、“空”字写出了空荡荡的,无人。写玉阶孤寂地伫立着,鸟儿急着飞回巢中,描绘出孤寂、悲凉的场景,体现出作者不知归程是何时,一个人背井离乡的孤寂,对家乡的思念。3、“空”为独自的意思,表达了诗人的浪子情怀,对前途的迷茫,“天下如此之大,却没有我容身之处”。4、“空”解释为“白白地、独自”,玉阶上只有一个人独自站立着,仰望鸟急飞归家,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之后再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它们的优劣,学生讨论后普遍认为:1、笼而统之,以空对空;2、字面理解,任意发挥;3、无中生有、盲目拔高;4、以译代析,没有鉴赏。

最后再出示学生中优秀的答案让学生体味其规范性。

这样通过出示正反例子和相互讨论品评,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答题不足的学生能从中找到差距,改正错误,促使自我激励;而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则更进一步激发了兴趣,调动了学习热情,增强了自信心。

三、诗歌鉴赏的教学反馈也可放在课后巩固中。

有针对性地拟定一些典型习题或这一类型题目的变体让学生能对课堂知识进一步明理、巩固、深化。例如在上课介绍了意象类题目和炼字类题目的答题步骤,并作适当的当堂练习的基础上,肯定还要布置两三道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再作巩固强化,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作或全体或个别的讲解。教师还可在学生牢固掌握某一类型题目的答题步骤后,有意识地出几道这类题目的变体,诱发学生自己探索,引导学生自己寻觅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发展思维,改进完善学习方法。

说课步骤篇4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步骤和方法,大部分教师都比较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步骤的细节操作,如何调动学生各方面器官的积极性,实施这些步骤和方法的原因和所能达到的效果,而且从教育学的理论角度上为什么这样做,一些教师在脑海中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下面,我谈以下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复习: 这是每节课的必要步骤,可以很好的检查和复习上节课,也可以很好的衔接上节课与本节可的内容,而且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一节课的开始,学生还未进入正式状态,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进入新课的前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时间,慢满地进入到正式上课的状态。

二、新课导入: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一个关键点,是使学生从平和达到兴奋的转折点。因为新课导入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下一个步骤,也就是课文时,是否充满期待的心情,是否具备兴奋的状态,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效果。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有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从教育艺术的角度来说,课堂气氛一般氛围两种类型:热情活跃型和冷漠沉闷型。我们当然追求热情活跃型的教育气氛,因为它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三、课文讲解: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操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整体效果。我们要本着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来实施这堂课的教学,而不能像以前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样,老师占用大部分的时间而学生则成了一台单纯的录音机,只能录不能放。

在这,我想介绍几个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

1、听课文:通过复习和新课导入这两个步骤,学生的上课状态已经达到了比较兴奋的程度,我们必须利用好这种兴奋状态,把这种兴奋有效地转移到课文上,从而也可以使活跃的课堂温度降下来。这时,可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这样可以在保持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降低了课堂气氛。

2、快速阅读课文:在听了一两遍课文之后,让学生打开课文自己去快速阅读,了解没听懂的地方。这样无形之中对课文的印象会加深。快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学生在考试之中没有宽余的时间一句一句地分析,而且现在从各种各类考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快速阅读,也就是fast reading,越来越受到青睐,所以我们必须不仅在平常的练习和考试中训练他们的快速阅读能力,而且在课堂当中也要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这种阅读能力。

3、精读课文:精读课文这个步骤是阅读课的主体,是阅读课的中心任务,但是如何操作好精读课文这个步骤似乎一直没有一个定论。有些老师可能仍然在延续灌输式教学模式中一句一句给学生翻译课文,事无巨细地讲解课文中语法的做法。似乎只有这样,老师的心中才踏实,才认为学生学到了东西。但这只是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的英语语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认为似乎都是比较遥远的事情,舍不得时间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我们的老师恨不能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恨不能学生能记住所有课本中甚至课本外的知识,这样反而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不用说借助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习效率了。

4、检验学生精读课文的效果:精读课文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问题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的方式来检验。最好通过学生自愿和老师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给了积极性高的学生锻炼的机会,又可以把大部分同学的紧张程度再次提起来。因为在前面过程中,虽然保持着较为活跃的气氛,但是学生的紧张度已经降下来了,根据张与弛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有必要再次,也就是第二次提高学生的紧张度。在学生回答问题和复述课文的过程中,可以给与必要的提示和帮助,允许他们口头上的一些小错误,不要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5、分析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一般是学生在精读课文时所遇到的语法方面困难。对于语法的讲解,以前的老师一般大多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这样虽然对语法的道理学生非常明白,但他们在应用和考试当中很难把语法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效快速的结合起来,这是应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脱离了语言环境。我们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疯狂英语的方法,以句子的形式讲解,以句子的形式巩固,以句子的形式练习,让学生始终在句子当中理解语法的使用。这样,学生在应用和考试过程当中,就可以省却了由语法理论到实际应用的步骤。

四、自由复习:如果时间允许,在基本结束这节课的时候,最好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自由复习,以便于它们巩固刚刚学习过的东西,及时地加深记忆。

五、练习:在这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一定让学生做几个练习,可以集体做,也可以自己做,练习不必过多和过难,目的只是为了巩固刚刚学过的东西。

六、布置作业:练习结束后,也已经接近下课了,在布置作业之前,老师最好可以带领学生把这节课的内容快速浏览以下,从而对这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

说课步骤篇5

〔关键词〕 软系统方法论;教学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1-0113-06

一、 引 言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高等教育的目的正从过去单一的社会本位向兼顾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方向转变。[1] 面对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这种巨大变化,中国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暴露出诸多矛盾与问题,从而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改进当前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是当前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改革中的一个十分急迫地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进的软系统思考

所谓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在一定的教学管理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体系和样式。纵观国内外对中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进的研究,似乎对问题的认识缺乏系统的思想,系统地对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建议;研究的内容大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实证研究的比较少;即使有些学者提出了改进教学管理的举措,但对这些举措的提出也缺乏结构化的论述。

如果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具有如下特性:

1. 从系统的要素来看,高校教学管理中不仅涉及事(教学计划、课程等)、物(教室、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等)、信息(教学文件、学生成绩、课表、考试安排等)等诸多要素,还涉及人(学生、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是一个典型的人类活动系统(Human Activity System)。正是由于系统中涉及人这一要素,而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世界观、文化背景和工作经历,因此人们对教学管理中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2. 从系统的结构来看,当前教学管理中的这些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因此问题之间的关系复杂,即问题的结构化较差(illstructured)。

3. 从系统的运行过程来看,对上述教学管理中的问题的描述大多采用定性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想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困难。

面对具有上述特征的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繁杂(messy)、结构化较差的问题,用传统的硬系统方法论(Hard System Methodology)来研究如何改进就显得力不从心。英国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的切克兰德(P. Checkland)教授于1981年首次提出软系统方法论(Soft Systems Methodology,以下简记为SSM)。30多年来,软系统方法论已显示出其对人类活动系统中的非结构化、复杂问题研究与解决极具针对性与有效性,因而本研究试图用SSM来分析与改进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 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之改进

1. SSM的基本思想

SSM是一项运用系统思考来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定性研究技术。它主要用以解决那些包含有大量社会的、政治的以及人为因素的人类活动系统的非结构化的问题。[2]

SSM有七个逻辑步骤(见D1),即:步骤一:感知一个看似有问题的情况或情境 步骤二:用种种直觉的方法来表达出这一看似有问题的情况或情境 步骤三:设想出与上述情况或情境相关的“概念性”系统并用所谓的“根定义”(Root Definition)来抽象地准确地描述(即定义)这些“概念性”系统(称为“相关系统”) 步骤四:作出相关系统的概念模型 步骤五:用概念模型与现实的问题情境作比较 步骤六:寻找可行的合乎需要的变革 步骤七:采取改革现实问题情境的行动。

其中,步骤一与步骤二说明此类问题是无结构的, 只能通过直觉与感知来了解它的情境;步骤三回答了“与改善问题情境有关的人类活动系统是什么” 的问题;步骤四回答了“相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步骤五通过比较步骤二与步骤四,在与问题情境有关的人员中引起一场讨论, 以便在步骤六中确定需要且可行的变革;步骤七实施步骤六中确定的那些变革。步骤一、二、五、六、七是在现实世界中进行的,步骤三、四是对现实世界的系统思维, 即在切克兰德所说的“系统思考”的世界中进行的。[3]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不制肘于现实,而只依据系统概念来构筑我们的理想系统。

2. 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进的一般分析过程

按照上述软系统方法论分析的七个逻辑步骤,改进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可遵循的一般步骤为:

步骤一、二:问题情境的感知与表达。通过对教学管理中的相关利益者(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行政主管与教学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现有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不足与问题,并采用丰富图(Rich Picture)来形象勾画出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情境,列出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丰富图是用来感知和表达人类活动系统中非结构化的问题情境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一般包含问题情境中的人、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要素。

步骤三:相关系统的根定义。组织教师、学生、教学行政主管与教学管理人员讨论步骤一中所列出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并从各自的认识角度定义出阐述与解决这些主要问题的相关系统。该系统应包含CATWOE六大要素, 即顾客(Customer)、行动者(Actor)、变换(Transformation Process)、世界观(World-view)、拥有者(Owner)和环境约束(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笔者又一次组织教师、教学行政管理人员代表就上述两大问题状态改变进行了广泛的访谈,听取各个群体代表对这些改变的感受和态度。下表列出了这两个问题状态改变的干预分析、社会分析和政治分析情况。

(6) 采取行动改善问题状态

通过上述对两个问题状态改变的干预分析、社会分析和政治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了学院核心课程教学中哪些问题状态是需要改变的,且这些改变“在文化上是可行的”。为此,学院制定并实施了“课程负责人”制度,以改进核心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课程负责人”制度是学院在充分借鉴与消化英国高校“课程协调人”(Module Coordinator)制度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基于教学过程管理的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的教学团队运行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在主要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授课教师中,每门课程遴选出一位业务知识和能力,爱岗敬业、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课堂教学水平高、勇于教学改革实践的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该门课程的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负责组建本门课程的教学团队,并牵头组织教学团队成员进行本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估和改进,初步形成了一个基于教学过程管理的、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与主导的、责权利一致的课程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

通过“课程负责人”制度实施三年来,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保证了稳定的核心课程教学质量。学院核心课程的学生评教成绩、学生考试成绩以及其他教学标志性成果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这也减轻了授课教师的教学负担。

同理,问题情境感知与表达中的其他四个问题的分析与改进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四、 结束语

对于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那些复杂的、非结构性的问题,采用软系统方法来加以分析和不断改善无疑是适合的而且是有效的。通过SSM的七个逻辑步骤的循环,可以感知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概念模型与现实状况的比较,识别出系统内需要改进的问题。然后经过各利益相关者的讨论,充分考虑文化和环境对改进问题的影响,从而明确系统内需要改进且能够改进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行动。软系统方法帮助我们通过“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持续不断地认识、驾驭和改善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育部高教司[1998]33号文件

[2] Checkland, P.B. Systems Thinking, Systems Practice [M], Chichester:John Wiley & Sons, 1981.

[3] 杨建梅.对软系统方法论的一点思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8):91-95.

Abstract: Soft Systems Methodology (SSM) is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deal with messy and ill-structured problems in the human activity system. This paper declares a research method of using SSM on improv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demonstrates procedures of a case study on how to improve it in one Chinese College.

说课步骤篇6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 酒店英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遵循的原则是“任务引领,服务驱动,目标具体,内容实用,做学一体”, 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完成的结果来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在酒店英语教学课堂上,它要求教师淡化语法教学,把知识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型教学,以酒店不同场景为基础,创设不同任务情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更关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2酒店英语课堂上“餐厅”课堂教学案例

运用上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念和模式,结合酒店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本人以酒店管理专业的“餐厅”这一单元的工作任务为例,进行如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2.1 讲解演示

步骤一:介绍主题

上课开始,用两个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思考: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hotel?

Do you think to work in a hotel in the future?If so ,which department will you like to stay?

用课件幻灯片展示酒店的几组精美图片,引出此次课的主题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说出酒店的各个部门的英语名称。

Which department is your favorite in a hotel, why?

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自己喜欢的部门,并说明原因。

步骤二:提出任务

提出本单元教学目的。本单元教学材料主要有两个部分,两篇对话。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掌握餐厅的日常用语,熟悉接待顾客点餐的程序以及帮助顾客结账的步骤,使学生能运用英语熟练地、得体地接待顾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步骤三:布置任务

播放课文录音,示范酒店餐厅的对话。用多媒体演示酒店餐厅服务的录像片段。多元化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充分地投入情感,先给他们以亲临其境之感,为下面的任务做好铺垫。教师就“餐厅”的两种任务,设计出模拟前台接待部接待新顾客餐厅的工作环境、模拟餐厅接待顾客点餐、结账的工作环境; 设计出相应的熟悉点餐流程,用英语熟练地接待顾客点餐;熟悉结账流程,用英语熟练地接待顾客结账两个场景目标。

2.2现场实操

步骤一:计划任务

根据任务情景及任务目标设计,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按照自身酒店专业知识,对餐厅接待顾客点餐、结账环节涉及到的英语词汇、英语句型以及相关步骤进行讨论。以组为单位围绕任务进行讨论设计,收集准备任务所需材料、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各组成员计划好各自分工及任务环节,发挥小组合作优势。

步骤二:案例练习

参考课文内容,每个讨论小组组织设计四个对话,参考课文相关知识完成四个环节的任务。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用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进行表达,允许语言错误,并给学生提供词汇、表达等的帮助。可以给学生列出餐厅服务常用的参考表达。教师要求学生计划组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设计好相关环节,并把评价的标准提前告诉学生,以便学生准备高质量的对话。

步骤三:检查指导

在酒店实训室,模拟真实餐厅场景,汇报展示。教师可以和其中一位同学做示范,然后由每组同学轮流完成。在任务汇报的这个环节,教师给每组代表发放《学生英语课堂活动评分表》,说明评分细则,注意事项,帮助学生设置场景。每组学生按照自己准备的内容,展示自己设计的情景对话。在这一环节,教师用摄像机把每组学生的课堂展示拍成录像,为任务分析做准备(见表1)。

2.3 展示点评

步骤一:任务分析

在每组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对话的过程中,其他组代表对展示组的表现进行打分评价,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对展示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语法、程序、设计等内容。

教师重新播放所有参与课堂展示的学生的录像,教师与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学生展示的闪光点和可改之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课文重点的印象与学习。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此次任务的完成做出评价总结,评价的重点是学习收获和碰到的困难。如技能、态度方面的收获,帮助学生(下转第106页)(上接第99页)逐渐形成自主评价的意识。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重新列出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词汇与句型,让学生回忆并用英文写出酒店餐厅顾客点餐及结账的流程。

表1 学生英语课堂活动评分表

注:评价等级分为优、优-、良、良-、一般五等。

步骤二:练习

模拟另一个相似场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完成,如让学生思考如何完成团队点餐的接待等课文中未提到的场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合贯通”,提升酒店英语交际能力。这一步骤,真正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技能的练习,给予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提升的步骤,教师的角色,重要在于导。

经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在教学中的应用,以下为11及12、13级酒店服务专业学生的考证通过率逐年提高对比图。

以上数据表明:经过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后,同学们掌握知识的能力普遍提高,从而同学们的考证通过率也提高了。

姚德林说: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呈现,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动力,一般认为,一般化的泛泛论述并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创新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产生求知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酒店英语课堂上仍需要不断的探索与改进,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更充分地体现优势,并带动全体学生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姚梅林.论问题解决与学习[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12(5).

[2] 姚梅林.学习规律[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说课步骤篇7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术; 救护;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0- 120-02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ituation Teaching Lessons

ZHENG Wenjun

Shaoyang MedicalCollege in HunanProvince,Shaoyang 422000,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ituation teaching,focusing on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points, difficult points and students’ analytical ability, teaching basic design ideas, teaching conditions, teaching competences as well as detailed teaching procedure design. Teaching procedures include three stages; case lead-in for nursing task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design on patients’ assessment and judgments and teaching activity; teaching activities design on patients’ cardiac arrest aid.

[Key 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Nursing;Teaching design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人数的增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教学沟通,“说课”活动已越来越受到管理者及教育专家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各学科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尺标[1,2]。“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表现。说课不仅要说清“怎样教”,而且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这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增强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现已经成为师资培训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1课程简介

“心肺复苏术”是《急救护理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是 3学时。《急救护理学》开设在第四学期,是护理专业的考试科目。 其前导课程包括了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同步课程包括了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等。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护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对病人进行系统评估,准确判断,及时发现急、危、重症情况,采取必要的紧急抢救措施,能主动配合医生实施后续的抢救与监护,同时培养护生有“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本次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2.1知识与能力目标

明确引起心搏骤停的原因、分类。掌握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能正确评估病人,及时发现心搏骤停。并对心搏骤停病人实施正确的心肺复苏术并主动配合医生完成脑复苏的救治与护理。

2.2态度目标

培养“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具备在面对急危重症情况时能沉着应对、冷静思考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3重点及难点确定

上述目标中,对心搏骤停的分类是理论上的难点;能正确评估病人,发现心搏骤停,以及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术是能力培养的重点,也是难点。

3 学生能力分析

学生已系统学习了医学基础课、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对“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护理工作程序已非常熟悉,会对病人进行病史采集,会进行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

4基本思路等的设计

设计临床案例,营造仿真的急救环境,利用高级综合模拟人(ECS)表现案例中病人心搏骤停状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收集资料,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与判断,并实施心肺复苏术。ECS的真实反应以及这种与临床情境完全相仿的实践,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3,4],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与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获得真实体验,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

5教学条件设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分实训区和教学区。实训区配备高级综合模拟人(ECS),具有生理驱动功能,对抢救、用药有反应; 教学区可容纳70人左右上课,有电脑及投影设备。

6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前期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能熟练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要能够进行情境设计,会使用ECS基本使用方法;能驾驭课堂,控制教学进程。

7教学过程设计

7.1 案例导入引出救护任务与学习目标

7.1.1案例展示 PPT展示与讲解病案;梁珊、女、49岁, 车祸后14 点30分被送入院。14点 40分突发心搏骤停。时间 5min。

7.1.2分析救护任务,引出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正确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判断病人可能出现了什么情况?如何对该病人进行急救? 时间10min。

7.2第一个目标――对心搏骤停的评估与判断

7.2.1明确心脏骤停发生的病因及分类 根据心肺脑复苏术的流程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7.2.2评估学生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进行病情评估。①用仿真综合情景模拟系统表现出上述案例,设计出心搏呼吸骤停的生命体征。学生2人扮演成家属及汽车司机,另外3人扮演值班护士,正确接诊病人;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护理体检。时间 10min。②学生汇报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判断:T:35℃;大动脉搏动:消失;R:微弱; Bp:测不到; 瞳孔:散大;拍打病人肩部、呼喊病人:无反应。时间 5min。③教师引导学生点评:对上述3位扮演护士同学的表演指出优点及不足,归纳心搏呼吸骤停的病情评估要点,学习其临床表现及判断。 时间20min。

7.3第二个目标――对“心肺脑复苏术”救护的教学活动设计

7.3.1教师扮演护士按“心肺复苏术”流程实施急救术病人取去枕仰卧位于平地上,松解衣带: ①畅通呼吸道;②口对口人工呼吸;③胸外心脏按压。时间 25min。

7.3.22名学生扮演成护士实施心肺脑复苏术教师注意提醒全体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参数变化,注意引导学生与第一次检查的参数进行对比。遵医嘱用药:如盐酸肾上腺素、纠酸药等,注意其用法、用量。时间 40min。

7.3.3老师引导全体学生对2名学生的演练情况进行点评强调急救意识,冷静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掌握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急救过程。时间15min。

7.4本次课小结与布置作业

师生再次分析整个心肺脑复苏术的情境及演练过程;归纳心搏呼吸骤停的病因和分类、病情评估要点及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布置课后作业及预习内容等。时间10min。

综上,通过说课活动,一方面可提高教师,特别是医学临床课教师的素质,有助于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的医学专业教师[5];另一方面,在说课过程中,教师向同行和专家阐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对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式的发展,教育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教学过程的研究和反思,无疑都是一种可取、积极而有效的途径[6],因此说课应成为医学临床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5]。

[参考文献]

[1]徐文基.“说课”在高师学科教学中的作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7-9.

[2]刘诚杰.论新课标下的说课[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17(4):27-29.

[3]杨延桐,李秀杰,文小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7(2):198-200.

[4]李斯伶,张青.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波尔护理学院实践教学的特点与启示[J].护理学杂志,2007,22(23):13-15.

[5]朱前进.说课――医学临床课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2):6-8.

[6]杨龙海.高职说课的核心是教学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8):28-30.

说课步骤篇8

本文以这3种核心实践课程为例来探讨实习报告的撰写规范。首先,实习报告的封面应指明如下信息:实践课程名称、学校、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和提交日期等。其次,实习报告的提纲应涵盖以下内容:实习名称、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和实结等。1)实习名称,用于概要描述实习内容,字数不宜过多,以20字以内为宜,可作为标题放在实习报告的最上方,也可以作为实习报告的正文放在最前面。2)实习目的,一般言简意赅,直入主题。例如,GIS软件操作的实习目的在于熟悉某GIS软件的某些功能操作,实现指定应用目标,掌握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点;GIS软件研发的实习目的在于熟悉某编程语言、某GIS软件基础开发平台,掌握GIS软件工程设计与实现思路;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实习目的在于精通制图软件的相关操作,掌握不同类型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绘技巧。3)实习时间,包括完成实习内容的起始时间。另外,还可以在这一部分增加时间进度安排,用于进一步规划实践过程每一个关键步骤的完成时间节点。4)实习内容,是整个实习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实践过程的完整反映,需详细阐述实验环境、实验任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实验环境是指实践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软、硬件环境。除了实践课程所用的计算机硬件设施、操作系统,GIS软件操作的实验环境还包括各种GIS软件、数据库软件等。GIS软件研发的实验环境还包括编程语言、编译环境、二次开发平台、数据库软件等,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实验环境还包括各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GIS制图软件等。实验任务是实习目的的具体化,通常通过完成某一个或多个实验任务来达到实习目的。例如,某地区地块拓扑关系的建立可以作为GIS软件操作的一个实验任务;某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可以作为GIS软件研发的一个实验任务;某地区人口结构分布图的制作可作为地图设计与编绘的一个实验任务。实验任务篇幅不宜过长,可略多于实习目的,通常用一小段文字进行描述。实验步骤是指完成实验任务的每一步操作、流程、思路等,应结合技术路线进行说明。从以往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中可以看出,在实验步骤的阐述中,一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误区,如在GIS软件操作的实验步骤中大量插图,缺乏文字描述;在GIS软件研发的实验步骤中大量粘贴代码;在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实验步骤中仅指出图例设计与图面配置的结果。实验步骤的撰写应把握好度,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面面俱到。GIS软件操作的实验步骤应图文并茂,不必每一个参数的设置都配图,但需用文字进行说明,插图以关键步骤的实现效果图为宜,并辅以相应的文字表述。GIS软件研发的实验步骤应结合流程图展开,并辅以关键算法的代码。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实验步骤中,对于普通地图而言,应先指明地图符号设计和地图注记配置遵循的国家标准、地图综合选取和概况的方法与依据,再插入各种地图符号的设计效果图、地图注记的配置效果图、地图综合前后的对比图等;对专题地图而言,应先分析和比较现有专题资料,再统计分析各种专题数据,接着选择各种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最后以各专题内容的表达效果作为插图。实验结果是指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完成实验任务之后所得结论或取得的总体实验效果,一般以插图或插图加简要文字说明为主。GIS软件操作的实验结果可以是数据编辑处理之后的效果图、执行空间查询分析之后的效果图、二三维数据可视化表达效果图等;GIS软件研发的实验结果可以是系统运行界面、系统各功能操作效果图、算法执行后的效果图等;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实验结果可以是一幅完成数字化或地图综合后的普通地图,也可以是一幅完整的专题地图。5)实结,是对实践课程的整体回顾,是实习内容的进一步凝练与升华,能够体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是否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实结的内容包括实践过程的总述、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实践课程的收获与心得、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将来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以及对未来从事相关实践活动的展望等。由于实习内容难免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照本宣科的机械式实践课程学习固然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知识点,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GIS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鼓励学生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充分进行外延拓展性思考,并将思考的内容记录在实结中,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在课外进行实验验证,如GIS软件操作中的缓冲分析拓展综合应用;GIS软件研发中最短路径算法的改进与优化;地图设计与编绘中的自动综合、注记自动配置等。这既符合国家对高校提出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要求,又能真正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将所学的GIS知识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还能为今后的各种创新性活动提供思路。最后,实习报告的图文格式方面应严格遵循科研要求,以养成良好的科技行文习惯。

2实习报告评分标准

实践课程的考核应包含2个方面:一是随堂考核,主要检查学生实习结果的质量;二是实习报告的考核。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实习报告的考核在实践课程考核中应占60%~70%的权重。对于实习报告而言,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考核:实习报告的组成部分是否齐全,如是否包含实习名称、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结等;实习内容阐述是否清晰,如是否详细阐述了实验环境、实验任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外延拓展性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图文是否规范等,考核因子及权重如表1所示。

3结语

实践课程可分解为若干个不同的实践内容,各部分实践内容对应的实习报告都可按本文提出的规范分开撰写。若实习报告中引用了参考文献,需在实习报告正文中添加引用,并在末尾指明引用的文献信息,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714-2005)》。本文提出的实习报告撰写规范及考核标准可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和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提供参考。

上一篇:国家助学金申请范文 下一篇: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