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手段研究

时间:2022-09-03 11:29:09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手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1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了解了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各级部门在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手段,发现大学生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障碍主要是理解偏差、兴趣不足。让大学生运动仅靠政策远不够,而应该从大学体育设施的完善、观念引导、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培养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设施 观念引导 校园氛围

一、前言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体质仍在下滑,随着国家各种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多数人仍是在被动地完成学校要求的体育锻炼任务。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9岁至22岁的大学生群体,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继续呈下滑趋势。这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并可能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国力。很显然,要想真正有效地扭转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的趋势,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二、大学体育设施的完善

中国的学校体育设施几乎少有自己的特点,大多是追着竞赛用体育设施的模式在建,场地要符合大赛标准,专用设施设备要满足竞赛需要,观众规模要大,建筑风格要像是比赛场馆,似乎不这样就不叫体育设施了。殊不知这样的场馆使用效率低,投资沉淀大,更主要的是维护管理费用使得学校难以承受,最后的结果就是减少使用时间,学校落得个有场馆却没有使用的体育设施。北京高校中像清华、人大等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举办的比赛毕竟屈指可数,而平时使用要开灯光、开空调难以承受,再有数量巨大的观众席占用了大量的使用面积,诺大的体育馆真正使用的场地不过2-3个篮球场,实在可惜。正因为追随竞赛用体育设施,国内学校体育设施在功能上单调,似乎只是满足体育功能的需要,比赛场地、训练场地、健身房、赛事组织用房应有尽有,唯独服务设施缺乏,没有商业服务,没有开放空间,似乎除了体育活动就再也不能进去了。其实,学校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学生课后体育活动,没有看到国外大学专门组织体育课程,即使在国内,大二以后又不再有体育课程,因此,要让学生愿意参与体育活动,就要让学生愿意走进场馆设施,显然单调的设施功能是无法达到这样的目的的。学校体育设施增加服务空间和开放共享空间是国内学校体育设施今后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设施向更加综合、全面的方向发展,体育用品商店、快餐店、专业音像店,游戏、上网、健身,室内跑廊、开敞互视落地窗,各种功能空间相互穿插,视觉效果丰富,使用功能齐全,使得国外学校体育设施无论在使用功能上,还是建筑形式上都极其丰富多彩。国内学校体育设施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过于单调,室内设施就是篮排球、游泳馆,室外体育设施就是田径、足球,能有网球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而国外学校体育设施在项目上就五花八门了,橄榄球、棒垒球算是普遍的,更有壁球、攀岩、嬉水、划艇,重要的是各种体育项目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学校体育活动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活动的需要。

三、观念引导

对俄罗斯在2009年出台的“2020年之前青少年体育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俄罗斯在实施青少年体育战略中,除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改善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条件、举办各类青少年体育比赛之外,一个重要工作是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推动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利用媒体等传播方式提高全社会对体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敏感度,首先对学生灌输“我要运动”的观念,这种做法或许更值得我们借鉴。首先,要从国家政策层面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大学生有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进而养成锻炼习惯。其次,从学校体育教学的层面上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体育健身知识,据调查,大学生的体育健身常识及其缺乏,甚至一些错误的认识是造成学生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比如有些女生认为锻炼会使小腿变粗,从而不敢锻炼。

四、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培养

长期以来受“奥运争光”为核心的国家体育战略的影响,高校开展体育运动往往呈现出两个极端,即群众性体育活动就是锻炼身体,而竞技性体育活动就是夺取成绩。对体育理解的偏差,直接表现在我国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和行为上与国外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据研究调查发现,每周3次以上参加体育运动的中、英两国大学生的比例分别为37.3%和73.3%。中国大学生主要是以自由活动的形式参加体育运动,而英国大学生中超过七成是在俱乐部参加体育活动。中国高校基本没有形成体育运动的文化氛围,体育运动在校园的号召力、影响力甚微,但这种力量却是英国高校展现体育运动活力的主导。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方法,还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精彩的体育表演和体育赛事能够激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领悟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和价值,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基础。培养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现实途径主要是加强体育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体育锻炼不仅是一项运动,而且是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应成为高校师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当务之急是转变传统的体育观念。

基金项目:校教学立项(我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项目编号:201043。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0.

[2] .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上一篇:对常州高校大学生体育健身状况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论高校乒乓球的教学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