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轴对称图形》说课

时间:2022-09-03 09:56:05

浅谈《轴对称图形》说课

摘要:新课改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小学数学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关键词: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65-0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对称、平移和旋转”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借助国旗中的对称图案,初步感知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然后探索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动手操作的学习技能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此在这节课中我遵循了激、导、探、放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体现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方面。

1.知识目标。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正确画出对称轴。

2.能力目标。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正确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利用的教具、学具有:各种平面图形的纸片、直尺、剪刀。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学法。根据学法指导性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我采用了以“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及“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五、说教学环节及理论依据

环节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理论依据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如何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课始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国旗图案,然后再充分交流各自的发现。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环节二:“动手操作,具体验证轴对称图形”。此环节设计的理论依据是:新《课标》指出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学生猜想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对自己的观察、思考进行总结表述的过程,也是揭示结论之前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学习过程。当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左右一样时,我适时提出问题“如果把两边对折会怎样呢?”先引导学生猜测,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看一看,利用“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探索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得出“两边完全重合”的结论。此时板书:两边完全重合。我拿出准备的纸片,让学生帮忙,怎样对折才能使两边完全重合呢?学生折出后,我顺便告诉他们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然后把图形粘到黑板上,再示范对称轴的画法,说清画对称轴一定要用点画线。板书:对称轴。环节三:“巩固应用轴对称图形”。此环节可分为三步:①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或物体。②利用各种平面图形的纸片折或画出对称轴。③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设计第一步,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是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化。而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这样既检验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检验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设计后两步的依据是:体现新课标“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具体感知轴对称图形,真正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牢固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顺利完成重点、难点双重化的基本训练。环节四:“拓展延伸轴对称图形”。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紧紧抓住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独立剪出或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我给学生留出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操作中展示美、创造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情趣。环节五:“欣赏图片,升华认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轴对称现象。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图文式”板书。主要体现在“适时”和“突出”两个方面。“适时”是从板书的内容和时间来考虑的,尽量让板书起调控作用,使知识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合拍共振。“突出”是说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大家请看:沿对称轴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样既有图形的直观感受,又有重点文字的意义理解,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自然的知识结构。

总之,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指导思想上,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趣味数学、生活数学和有价值的数学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

2.教学设计的版块着力体现“问题情境—构建模型—拓展应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3.在学习方式上,做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而动手操作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也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

4.练习设计上,既有四基的训练,又有四能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同时也体现了数学与美术之间的学科整合。

上一篇:“哈夫曼树”课件的教学设计探讨 下一篇: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备课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