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03 09:37:27

浅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现象点击:

作为一名综合实践老师,我发现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在进行一些较复杂的实践活动课时,有的组齐动手,效率高、动作快,配合得很好;有的组只有组长一人在忙,其他人毫无兴趣,好像活动与自己无关;还有的组活动失败后,不是找原因,分析情况,而是各自玩其它的。组与组交流时,配合得好的组非常活跃、高兴、自信,他们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而失败的小组,不愿交流,兴趣全无。细想一下,班级教育这种办学形式,授众就是能力、程度有差异的孩子。只要是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应该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面对这种情况,我更多的是要思考和探究,找到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并完善自己的教学。

我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积极开放的课程,它要求的不仅是时间、空间的开放,更是手、脑、口、眼全方位的开放。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发现、探究、合作,学习在人发展中的价值。教师的责任在于助学、导学、启学、拔学、促学,教师的指导策略与组织策略都只服务于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创作中成长,在合作中受益,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小组成员不进行实践操作多半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1、不知道自己具体要做什么;2、任务完成却达不到老师的要求;3、与高层次的同学相比差距大,得不到满足感。基于这些原因我想是不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一、取长补短,分层合作

分组时,老师要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态度以及现有的认知水平、家庭背景情况等因素,在综合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指导组内合理地来分配任务。根据层次不同分配不同的任务,让能力有限的同学完成相对简单的工作,以此来激发他接受任务的兴趣,增强他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这并不是不平等对待学生,因为首先只有做他自己擅长的、能够完成的工作,才会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才会积极地参与进来。否则让他去完成自己完成不了的事情,肯定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如开展《了解野生小动物》这个主题活动,当小组进行分工的时候:可以让爱好美术的同学画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课外知识丰富的同学介绍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及趣闻等;家里有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的家庭,就让这些孩子把从网络上收集到的介绍小动物的各种资料图片打印出来。将组内的任务根据同学们的实际能力大小分层分配,让他们觉得安排给自己的任务可以完成,这样才会充满信心。像我们学校农民工子弟较多,很多家庭都没有电脑,试想如果小组分配让那些孩子从网络上收集打印资料,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增加了一份额外的负担,这样又怎么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呢?个人的任务没完成,同样也就影响了小组这个整体,最终导致大家都没有信心开展好这个活动了。所以进行分层合作模式,按能力大小进行分工,有利于增强全体同学完成任务的信心。

二、营造氛围、凝聚力量

为了研究课题而聚集起来的小组在刚开始还只是形式上的小组,还远远未成为真正的合作团队,我们必须努力营造小组的团队合作氛围。如“给小组取个名”,让学生有一种精神的归属感,如我们在研究“百家屋”这个主题时,有一个组研究“房屋的演变史“他们自己取的组名是团结十出头队,他们组还有一个口号:在团结中探索,在探索中团结。如倡导组内平等交流,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再如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组内的凝聚力。组织各小组在自己班级内部展开一些竞争,可以是和课题有关的,也可以是与课题无关的,五年级进行的“快乐滑轮运动”主题活动时,我们结合学校赛事,提议在五年级的两个班合作举行一次滑轮友谊赛,但前提是由学生自己策划。经过两个班12个组长的商量,讲这次滑轮的策划分为6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队员选拔、滑轮项目、场地选择、器材准备、安全措施、人员安排。12个小组根据自己前期调查的情况选择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策划,最后优胜者录用。为了自己喜欢的活动可以顺利开展,更为了自己小组的策划不被淘汰,同学们对于活动的策划做得特别认真、细致。这样他们就离一个真正的团队越来越近了。

三、角色轮换,平等发展

在实践活动中每个小组都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定期轮换组长或者中心发言人,使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过把瘾,都能有亮相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于是,我取消了小组长和中心发言人的终身制,定期轮换与临时抽签相结合。给组内成员编号分工,例如:①组长;②中心发言人;③资料员;④记录员;⑤联络员;⑥调查员。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做到了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鼓励竞争,缺一不可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方法。科学探究的核心就是强调动手实践,学生学习不仅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还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①激励小组积极参与活动。以组为单位,凡是积极参与活动的小组加“星”一颗;②鼓励小组的创新思维。能独立思考、独立活动及互相协作、有创新的方案的小组加“星”一颗;③教育学生学会自律。参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实验、活动、讨论、交流过程中不影响其它组,做到轻声讨论、认真倾听他组的交流并能够加以评论的小组加“星”一颗。有了这样的鼓励,小组的积极性非常高,虽然能力大小有限,但都在为小组加“星”摩拳擦掌。

然后,我又进一步完善鼓励机制,将激励与竞争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都渴望着坐在离讲桌最近的前三组,这是“黄金”座位:看得清,听得见。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班上宣布每月评一次“星”,按得“星”数量的多少来竞争“黄金”座位,其他的按得“星”的多少依次类推竞争较好的座位,每节课我都总结,给予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交通工具的实践活动中,唐晓小组搜集的资料汽车的发展史非常齐全,我及时加以表扬,并冠以先驱小队称号,要求其它小组向他们挑战。这样获得先进的小组为了保持先进更加努力,其他小组是紧追不舍。不到两天,就有了船的发展史和飞机发展史,以及现代航天技术等,还拍下了许多照片,还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如交通工具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在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坏处。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倡鼓励和竞争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发挥潜能的平台,而且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增长了学生的智慧。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这是综合实践课程的特色,也是活动是否开展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个人能否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则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否成功的基本保障。因此,教师应不断研究,努力探索,加强指导,积极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让每位同学能够参与活动、乐于实践、收获成功,这是老师们应该竭尽全力完成的工作。

上一篇:The American Values in the Inaugural Speech... 下一篇:浅谈中学英语中的五步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