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翻译文化及其特点

时间:2022-09-02 06:26:51

当代中国的翻译文化及其特点

摘要:翻译是人类最为古老的社会文化活动之一,在促进世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翻译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翻译实践发展的产物,有其独特特点。了解当代中国翻译文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掌握其发展规律和促进翻译实践发展。

关键词:翻译;翻译文化;特点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国与外国的交流及合作日益增多,翻译文化会更加繁荣,研究翻译文化这一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就显得更加重要。作为文化传递的载体,翻译活动在人类历史中可谓影响深远。“只要语言文字不同,不管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华民族包括很多民族)内,还是在众多的国家或民族间,翻译都是必要的。否则思想就无法沟通,文化就难以交流,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前进。①”季羡林先生认为,翻译活动一直陪伴着人类,深刻影响着人类语言与文化的发展。翻译是不同语言与文化的民族之间沟通思想、进行交流所必需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强大工具。

一、翻译文化的概念

翻译不是简单的不同语言间的转化,而是跨越文明鸿沟、实现异质文化转换、更新本土文化的再创造。翻译是“文化的翻译”,译者不仅要精通外语,还要精通外国文化。从对外传播的角度讲,翻译本身既是语言的沟通,又是文化的沟通。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人类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在促进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及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从广义上看,翻译文化指人类翻译实践中产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狭义上看,翻译文化是指社会的翻译意识形态及相关的制度等。本文提出的“翻译文化”概念是指在各种翻译活动中形成的理念及文化规范。

二、当代中国的翻译文化发展状况

1、翻译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1987年夏,第一次全国翻译理论研讨会在青岛举行,标志翻译研究在中国的创始。1979年在联合国翻译中心的支持下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了中国第一个翻译学硕士研究生班。1994年在英国方面的支持下广州外国语大学开设了翻译和口译本科课程。2005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翻译研究院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博士研究生班。至此中国翻译学界有了一个完善的翻译教学研究体系,翻译教学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2、翻译理论研究在二十世纪后半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翻译学近年来显示出蓄势、转折、求变、创新的特点。关于中西对话语境与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关于传统译论的现代转化,以及关于文化与翻译关系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新进展,翻译的跨学科研究也获得有效拓展

3、计算机辅助翻译(CAT)的开始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CAT)软件,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应用,从国外的知名软件产品Trados,到国内目前领先的传神TCAT系统等,翻译软件开始发挥独特作用。

三、当代中国翻译文化的特点

1.文化渗透性。翻译文化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并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翻译的实质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交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进入了汉语,主要以英语外来语为主,比如:穿着类的确良(dacron)、开司米(cashmere)、尼龙(nylon);电子科技类的雷达(radar)、克隆(clone)、雷射(laser);艺术类的探戈(tango)、伦巴(rumba)、踢他舞(tittup);等等。

2.传承性和借鉴性。翻译文化的传承性是由社会文化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它本身也是一个模仿和借鉴的途径。“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论”都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宁顺而不信”和林语堂的“达意传神”等,并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和视野;西方译论界泰斗――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等翻译理论对我国当代翻译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内译界在借鉴前辈与创新的基础上,在翻译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3.民族性。任何文化都带有民族色彩及民族烙印,并反映在语言中的民族文化特色。翻译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积淀的产物,中国翻译文化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心理和思维方式诸方面。如《圣经》的汉译因译者群体不同、读者群体不同,对宇宙和生命主宰概念的翻译也径渭分明,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基督教和新教采用“耶和华”的译名,而中国大陆的文学界采用“亚卫”的译名(任东升,2004)。再比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风水:fengshui;磕头:kowtow;以及西方受众耳熟能详的阴(yin),阳(yang),太极(Taichi)等。

4、时代性。涉及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中国特色词语,有时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的翻译:Fuwa,the five mascots of the Beijing Olympics Games.从报告中的“不折腾(Buzheteng;)同时还有“中国模式(China Model)”,钉子户(dingzihu;nail house[Person or household who refuses to move because of unreasonably low compensation for their requisitioned property]),高考移民(NCFF immigrant)

此外还有中式英文词汇的出现。由于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在用英语表达中国社会某些现象时,经常发现找不到准确对应的英语词汇。因此,外国人常通过音译法创造了很多中式英文词汇。例如,英国媒体曾在报道中国男多女少的现象时,将未婚男子“光棍”直接翻译为“Guanggun”;美国媒体描写中国大陆新一代时出现了一个词“Fenqing”(愤青);网络热词如给力(geilivable)和近来流行的土豪(nouvou riche)和中国大妈(Chinese Dama)等,不一而足等都体现着当代中国文化特色。

结语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是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桥梁。翻译文化也要求译者要充分考虑到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别,站在文化的高度,培养文化的敏感性,去识别文化语境,探究翻译实践及其发展规律。翻译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它离不开时代的文化环境和土壤,它要求人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来构建翻译文化,促进中国当代翻译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同良.翻译文化建设浅释[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骆贤凤.翻译文化的建构与特点[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1)

[3]任东升.翻译文化研究的新概念[J].译学词典与翻译研究.《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p108-111.

[4]明建.文化翻译与翻译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4月20日第8版.

[5]应远马.试论翻译文化的构建[J].译苑新谭,第四辑.

注解:

①引用:季羡林.季羡林谈翻译[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p8

上一篇:影响海绵蛋糕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快乐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