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时间:2022-09-03 08:55:25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摘 要: 本文试图探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再现功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集成功能,使学生获得视听等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模拟功能,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交互功能,实现双向及时反馈。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建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如网络教学、计算机支持的探究式学习、情境学习,等等。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中学化学教学 应用与思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不仅是获取化学知识、掌握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实验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不能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二是实验现象往往稍纵即逝,可重复性差,学生不能抓住其特征或要点;三是实验所观察到的往往只是一些宏观的、表面的现象,其中的微观变化却无法看到,学生就难以根据实验现象掌握反应原理。如果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则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静止内容动态化,逼真地模拟宏观变化中的微观过程,变微观为直观宏观。同时,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还具有可重复性,能够把传统教学中难以描述,难以突破的难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引起和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

一、利用多媒体的再现功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

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演进顺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可以按照本节知识、能力、德育三大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利用Flas技术,制作了铁、铜分别放在稀硫酸中;铁、铜连接后放在稀硫酸中;铜、锌用导线连接放在稀硫酸中产生电流的实验现象模拟和微观过程动态演示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在上课时结合实验和讲解,多次调用课件,反复对比,层层推进,引出原电池、电极反应、电极确定等概念,分析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原理和条件,学习书写电极反应式和判断电极的技能。学生在轻松愉悦、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能够很快掌握本教学单元知识的重点,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需要不断培养和训练。特别是在学习有机化学时,由于初次接触有机化学,很难把平面的有机分子在头脑中复原成立体结构,难于理解和掌握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尤其是同分异构体的区分。我们一方面可以利用结构模型的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模拟功能,形象地演示有机分子在空间的结构形态,这对于碳原子数多、同分异构体庞杂的有机物来说尤其如此。并且这往往是结构模型所不能替代或实现的。我在有机分子结构,以及同分异构体的教学中,利用从网上下载的软件,在电脑中制作出丁烷、戊烷、氯乙烷、二氯乙烷等几种有机分子立体结构模型,随心所欲地拆分、组合、旋转,变换出各种形式的同分异构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并将其与平面分子进行对照,逐渐使学生将有机分子的分子式、结构简式等与其空间结构一一对应,在两者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与分子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本教学单元的重点。

二、利用多媒体的模拟功能,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的作用只能是再现实验现象、解释实验原理、分析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应实质。绝不能用模拟动画来代替实验,二者应当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形成整体,方才有助于课堂效益的提高。我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就让学生自己先做实验,既锻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又通过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引出课题。再以课件动态模拟再现实验过程,阐释原电池的原理和微观过程,从而实现教学的认知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

三、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集成功能,使学生获得视听等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

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的形成是其积极参与活动并不断内化的过程。新课标的实施,更加重视和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显然应当发挥其内容丰富、形象鲜明、动感十足、交互性强、学生感兴趣的优势,鼓励学生多参与活动,使学习成为他们的需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交互功能,提供双向及时反馈。

在进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在课件制作时,可以设计学生主动参与、思考、练习的交互活动和活动步骤。有意识有目的地留出时间,留出空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验让学生自己做,教师进行点评。同时把课堂搬到学校网络教室,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课件通过网络传送到每台学生机上,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完成教学进程和任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五个动态演示的习题发送到学生机上,让学生在电脑上自主进行练习,教师则通过教师机控制、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或把有代表性的解题过程和疑问发送到每台学生机上,进行集中点评,使学生加深认识强化记忆。提供部分化学网站,要求学生从网上查阅电池的种类和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查阅二至三道有关原电池的习题,给出答案说明原因。最后,将课件完整发送到学生机上,让学生有时间将整个教学过程自行观看、复习、理解一遍,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重实效。多媒体的运用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时,尽管使用的是交互式课件,是计算机个性化教学手段,但仍可通过学生实验、提问、讨论、学生板书;设计原电池判断、电极判断、书写电极反应式、变式练习,等等,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不断地通过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形成基本技能。

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促进了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才能使化学课堂教学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多媒体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我所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实质,逐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制作一个完整的课件的确费时费力,因此依靠教研组集体的力量和智慧,采取资源共享、小型课件组合、集成形式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李运林主编.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吴建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湖南省医药学校.

上一篇: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下一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