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频互动课堂”建设与应用的思考

时间:2022-09-03 08:44:40

对“同频互动课堂”建设与应用的思考

“同频互动课堂”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同步传送到边远农牧区薄弱学校,供薄弱校师生进行在线互动学习和网络教研,从而解决薄弱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2015年全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会议上,教育厅副厅长窦贵君也指出了“同频互动课堂”对促进教育均衡的重要性。对此,教育厅也专门下发了推进“同频互动课堂”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印发了《“同频互动课堂”建设技术指导方案》,并于5月中旬举办了全区“同频互动课堂”建设技术培训班。那么,应该如何开展此项工作呢?笔者在考察巴彦淖尔市两个“同频互动课堂”试点后,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如何建的问题

1.宏观层面:全市统一实施

全市统一实施的好处如下:一是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可实现跨旗县、优质校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既有利于全市各校间的互动,也便于日后与内蒙古自治区级平台的对接。二是接收学校可以选择不同的核心学校进行互动。三是利用同频互动课堂实现全市视频会议系统的功能。四是质量有保障且节省经费。

2.中观层面:避免设备重复购买

“同频互动课堂”建设时要充分发挥原有录播教室和“班班通”设备的功能,以录播教室所在学校为“发送端”,避免摄像机、麦克风、触控一体机等设备的重复投资。接收端要充分发挥原有“班班通”设备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功能。

3.微观层面:严把技术关

(1)建议以硬件方式实现,即通过MCU+嵌入式在线教学终端实现。嵌入式在线教学终端通常都具有高清、标清、VGA等不同类型接口的输入输出,既可适应不同学校的环境,同时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也比较高。

(2)编解码技术应支持H.264 high profile或更高,要具有较高的容错和抗丢包能力,抗丢包率达30%效果更佳,这样在保证视频质量的同时可降低对网络环境的依赖,防止出现马赛克、声音卡壳或视音频中断等问题,确保画面清晰、声音连续、交流顺畅,以提高互动质量。

(3)应支持多码流技术,可根据网络环境自动切换高清、标清等信号。

(4)应支持“发送端”和“接收端”自动屏幕共享和交互设备的互操作功能。所谓自动屏幕共享,是指“发送端”教师操作电脑或触控一体机时,电脑或触控一体机的信号要自动同步传输到“接收端”的显示设备,保证接收端学生能同步接收到教学内容。所谓互操作是指交互双方都配有交互式多媒体设备时,两校师生能同时操作交互设备。如主讲端在多媒体上做第一题,接收端学生在多媒体上做第二题,主讲和接收端都可以同步看到两端学生的做题情况。

(5)应支持在线评课和观摩,不影响主讲教室教师的正常教学。

(6)互动教室应支持录制功能,方便教师教研和反思。

(7)应实现简单的视频会议功能。避免录播是一套系统,同频互动是另一套系统,视频会议又是一套系统,造成设备的重购。

(8)摄像头应至少选用200万像素以上,教师跟踪摄像头应更高。

(9)麦克风根据环境需求宜选择360度全指向麦克风。

(10)如果新购设备,需支持HDMI接口。

二、如何用的问题

笔者认为,同频互动课堂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教研类、教学类、培训和视频会议类。

1.教研类应用,主要服务教师

一是学科教研组通过视音频进行互动教研。教研可以是两校或三校学科教研组之间的互动教研,笔者认为同时互动数量不易超过3所学校。教研可以是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的教研,也可以是优质校与优质校之间或薄弱校之间的教研。二是进行远程集体备课、在线评课或观摩活动。在线评课又可分为课中和课后评课两类。课中评课的老师之间可进行音视频交互,但技术上必须保证不影响主讲教师的正常教学;课后评课主要是对老师课后录像进行评课。三是教师利用同频互动设备的录播功能,通过录制播放进行教师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教学类应用,主要服务学生

一是两校或多校进行同频互动教学授课。课前,双方教师要进行充分的沟通,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难点,对两端的学习者进行分析,互通教学资料等等;课中,双方教师和学生都要动起来,尤其是接收端的教师,要配合主讲教师做好学生的组织、引导和指导工作;课后,双方教师要反馈情况,及时总结互动过程中的收获,同时对发现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要逐步完善和解决。

二是以“录播”的方式方便学生学习。主要是将优质校的名师课堂录制后,薄弱校通过点播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也可以弥补教学进度不同步的问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最好将全市所有录播教室、同频互动主讲教室的教学、教研活动统一到教育资源平台上,实现全市范围本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解决农牧区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

3.开展相关培训和视频会议,主要服务教育行政部门和管理者

开展各类教师专项培训和视频会议直播,既节省时间也能提高效率。

三、如何管理

这里主要谈多部门协调配合的问题。

1.电教部门:主要负责平台搭建、技术支持和同频互动设备应用培训工作。

2.教研部门:主要负责主讲教室、接收教室教学、教研活动安排和“同频互动课堂”的教学指导和效果评价工作。

3.人事部门:主要负责制度保障和应用考核工作,对主讲校、接收校、名优教师、年轻教师等都要有明确的考核要求。比如名教师、骨干教师要带头讲示范课,年轻教师要参与听课评课,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以录播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4. 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同频互动课堂”设施配套和经费保障工作。

上一篇:多维度高风险社会的应对之策 下一篇:人教版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