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中学生水平差异的解决方法之我见

时间:2022-09-03 06:38:10

信息技术课中学生水平差异的解决方法之我见

摘 要:由于受到区域经济、教育、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个班级中都存在部分学生信息技术水平非常高,部分学生则非常低。如何改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水平差异对教学影响这一现状,全面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以及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结合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对此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措施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受到地区经济、家庭教育的影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总会面临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我们学校是县级市重点中学,每年进入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来自村镇中学,还有■是来自我们自己学校初中部和城区其他的初中学校,每次上高一信息技术的时候,我都会统计一下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基础情况,其中来自村镇中学的学生信息技术起点为零,我们学校初中部是很系统地开了课的,另外,一些城区中学都是开了课的,但是开课的情况各有不同,而高中信息技术课又不是零起点,所以信息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课堂教学开展起来很困难,虽然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但毋庸置疑,过大的差异的存在必将给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有不少教师尝试用各种方法和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有的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有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来对零起点的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尽可能地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也有的通过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问题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也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实践,下面结合我这些年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讲讲如何减少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

一、分层教学

1.学生分层

教师通过询问、调查、各种测试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探究类组的学生是属于对信息技术较感兴趣,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熟练的;提高类组的学生则是属于计算机操作水平一般的;基础类组的学生则是属于计算机操作水平很差或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的。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状况分成A类(好)、B类(中)、C类(差)三个层次,过半个学期作一次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以上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A类学生(优等生)则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材的学习任务;B类学生(中等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类学生(困难生)能掌握信息技术教材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学习任务。比如,我在讲文本信息加工的时候,我定的教学目标中完成任务分了三个阶段,C类学生要求完成我的基本要求,能按照我给出的要求对文档页面设置,段落和字体设置就可以;B类学生呢?我要求他们能够自己排版,使得文档更美观;A类学生呢?我要求他们能做到设计版面,突出主题风格。

分层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更有利于优秀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舒展。最主要是能更好地处理学生信息水平的差异,而且能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二、分组教学

高一新学期开学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水平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水平,在第一至二周内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每组成员4~6人,每组安排一名理论水平较高、操作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组员担任组长,在学习时起联络、监督、指导的作用。在完成教学任务时,组长及时指导基础差的学生,组员间优势互补、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也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在此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能力与方法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同伴协作交流,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进行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分组合作”教学法,学生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学习情感,为他们提供了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三、采用给差补习的办法

利用下午第四节课的一些时间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给他们补一些计算机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术,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适应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比如,很多学生连录入文字都不会,我要从最基础的指法练习教他们,还有有的学生没上过网,都不认识什么浏览器,更不会输入网址上网去搜索,我就要从最基础的给他们讲,这样他们平时上课就不会那么吃力,我的教学任务也好完成。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学生水平差异这一现状在全国各地、各个学校都存在,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多鼓励,少批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应永平.分层教学探讨.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09).

[2]栗付亮.浅谈分层教学.新课程:上旬,2011(02).

(作者单位 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

上一篇:现代彩墨画教学探索 下一篇:数学解题与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