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时间:2022-09-03 06:29:59

浅谈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教科书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文章就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09-01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同时,教师还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

1.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途径

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2.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2.1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简单地说课程资源就是与课程相关的一切资源;具体的说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例如:有理数的乘方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接触的一种新的运算,这种运算突出的特点是随着指数的不断增大,乘方运算的结果因底数大于1或小于1而增长或减小得很快,这种抽象的数的变化正是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所在。

2.2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打破学科之间的界线,体现数学是一种工具科的特点,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即指不论以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也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途径或方式,都应加以开发与利用;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

美国新墨西哥州高原地区有一位种植苹果的农场主,他种植的高原苹果味美,无污染,畅销市场。有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成熟的苹果打得遍体鳞伤,惨重的经济损失在所难免。然而,智慧的农场主突破常规思维,抓住苹果上的疤痕作文章,从一般人意想不到的角度,拟了一则独特的广告,不但使伤痕累累的苹果极为畅销,而且,后来的经销商还专门请他提供带有疤痕的苹果。广告是:"本果园出产的高原苹果,风味独特,无污染,请认准它特有的冰雹疤痕标记,谨防假冒。"故事讲完,同学们无不对农场主的新奇思维击掌赞赏。老师见时机成熟,便告诉学生,农场主的智慧在于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克服思维的狭隘性,展示思维的广阔性,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在老师的启发下,高原苹果广告开始产生效应,像一石入水,激起了同学们一串串思维的浪花,陶醉于创新思维的惊喜之中……

2.3针对性就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与之相应的课程资源。数学资源的开发的针对性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于课内课外。例如讲到《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一节时,同学们举出了很多实例:中国人口12亿是近似数;太阳与月亮的距离是近似数;我去年长高了4厘米是近似数,学完应用题后,我留了一个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编一道应用题。从上交的作业来看,大家有很多新的创意:把"十一"黄金周的出游人数编入应用题,把自己喜欢的游戏编入应用题……尽管从语言叙述和数据方面还值得推敲,但他们参与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方式对于教师而言,也就是如何把课程资源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

结合上面所提到的课程资源开发的介绍,我们尝试着提出如下几种仅供参照的几种方式

3.1体验式的课程资源开发。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看,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教材并不是唯一知识载体,而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把间接的理论知识与直接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的数学发现"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还提高了认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3.2探究式的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定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合作精神。问题既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也可以通过教师设置一定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的;既可以来自学科,也可以源于家庭和社区;可以针对某一具体学科,也可以是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这样,教育教学活动就打破了固定教材的固定模式,可以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和学校,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角平分线与线段垂直平分线这两节课里,我都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放手大胆的让学生自制学具、自己去探究问题,而教师只是起到帮助、配合、提供信息的作用。两节课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教材中规定的知识,而且还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找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到了更多、更深层的知识,从而可以根本扭转目前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变厌学为乐学。

3.3陶冶式的课程资源开发。如何促使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场所布置以及榜样、楷模的人格魅力等课程资源,创设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细心品味"境中之情、境外之音",抒发内心之真切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审美的主体,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心智感受和体验情境中的美感。

课程资源开发是开发主体在主导价值取向的指导下,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从自然、社会和人组成的资源生态系统中,开发出能够满足社区、学校、学生需要的可资利用的资源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将自在价值"转化为"自为价值的一种动态过程。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种情境创设 下一篇: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