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设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为平台奋力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时间:2022-09-03 06:07:37

以建设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为平台奋力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2012年12月上旬,笔者深入宁都、石城、于都等地调研扶贫开发工作。通过走访基层干部群众、召开专题会议座谈、实地踏看项目建设,全面回顾全年工作,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各地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成果;广泛征求各方建议和意见,理清了工作思路,对做好明年工作充满信心。

一、2012年扶贫和移民工作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2012年,在赣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省扶贫和移民办的精心指导下,扶贫和移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抢抓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突出重点,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扶贫和移民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扩大贫困地区整村推进扶贫惠及面,2012年全市扶持贫困村数达1419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1%,扶持的区域更加广泛、更加均衡。省、市财政投入整村推进扶贫资金15747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857个,开工率达100%,完工率达89%,修建和改造村道2569公里,桥梁84座,水利设施371处。这些项目的实施,使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信丰、全南、定南、瑞金、会昌等五县(市)共投入5400万元实施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实施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安排实施项目298个,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力实施移民搬迁扶贫,边远贫困群众生存环境明显优化。扎实推进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移民搬迁扶贫实现了18个县(市、区)和赣州开发区全覆盖。省、市投入移民搬迁资金10527万元,高标准建设98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完成26418人移民搬迁任务,比2011年增加4532人。

——全力实施产业化扶贫,不断夯实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础。围绕脐橙、油茶、花卉苗木等扶贫产业发展,有序推进扶贫到户贴息贷款、龙头企业贴息贷款、互助资金试点等工作,共投入贴息贷款和互助资金2528.2万元,有力促进了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全力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有效提升。以实施“雨露计划”、“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培训为重点,对农村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和各项技能培训。全市“雨露计划”共培训12056人,完成年度培训任务的105%,培训合格率为99.32%,转移就业率为98%;免费招收“一村一名”中专生1435人,比上年增加89人。

——全力实施社会和行业扶贫,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氛围更加浓厚。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开展定点帮扶,15位省领导和22位市党政领导参与定点联系县(市、区)、乡(镇)、村开展“四个一”组合式扶贫,省市安排20200万元支持所联系的县、乡发展扶贫产业和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1419个贫困村实现省、市、县直单位定点扶贫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0月底全市共筹措社会扶贫资金4.95亿元,比去年全年增加资金2.08亿元,增长72%。教育、卫生、交通、财政、民政、农业、林业、水利、文化、旅游等部门认真履行行业扶贫责任,积极落实、有序推进行业扶贫规划,如财政和教育部门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4.45亿元,惠及全市11个罗霄山特困片区县(市)73.45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交通部门围绕重点支持特困片区发展制订并组织实施交通项目规划。

——全力实施水库移民扶持,库区、移民安置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放库区移民直补资金7792.86万元;下达库区移民项目资金11591.2万元,安排项目1531个,项目完工验收率达93%。库区“水上漂”农户上岸安置稳步推进,完成了向省和国家行文请示立项的资金争取工作,国家将在2013年度立项,省将按每户1万元先行安排资金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截至11月底,崇义、上犹两县共选址确定了24个集中建房安置点,安置点已完成总体规划的22个,已开工建设的19个。

二、新一轮扶贫攻坚措施之硬、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赣州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的广泛参与,行业的大力支持,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特别是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赣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会议精神,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扶贫攻坚举措,体现了四个“前有未有”。

一是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视的程度前所未有。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做到各县(市、区)、市直(驻市)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对扶贫开发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好工作落实,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全面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健全扶贫工作保障机制,强化乡镇扶贫工作力量,在连片特困县(市)有2个以上(含2个)省级扶持贫困村的乡(镇)成立扶贫开发办公室,其他乡(镇)和非片区县(区)有省级扶持贫困村或市级扶持村的乡(镇)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

二是对扶贫开发投入的力度前所未有。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扶贫开发投入体制,努力拓宽扶贫资金投入渠道,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形成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到2012年12月15日止,国家、省、市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市、县两级财政安排扶贫开发投入占本级财政收入比例不低于2%,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2012年市本级财政安排了1亿元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工作,其中安排3000万元用于300个市级扶持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工作,安排2200万元用于市领导挂点村扶贫开发,1040万元用于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各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发展小额信贷,支持贫困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及龙头企业发展、返乡农民创业等。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更多企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和个人对扶贫开发事业进行投入。

三是领导挂点联系贫困乡村的深度前所未有。市党政领导各带一个市直部门、一个市属企业,重点帮扶一个县、抓一个示范乡(镇)和一个示范村;县(市、区)党政领导各带一个县直部门、一个县属企业,重点帮扶一个示范乡(镇)、抓一个示范村;县(市、区)其他领导各挂点帮扶一个村;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抓一个示范村;乡镇其他领导各挂点帮扶一个村。

四是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广度前所未有。确保每一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定点扶贫单位,实现全市1119个省级扶持贫困村和非片区县300个市级扶持贫困村单位定点扶贫全覆盖。以所包扶的贫困村为平台,整合各方资源,确保每个贫困村“十二五”期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以上,做到资金集成、项目集成、力量集成,放大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全市广大“三送”干部常年累月奔波在贫困地区第一线,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为切入点,帮助农民改善居住条件,整治村庄环境,创建美好家园。

三、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严峻

尽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受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赣州目前仍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扶贫开发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扶贫区域广、扶贫对象多,扶贫攻坚难度大。全市有11个县(市)被纳入罗霄山片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范围,是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按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新国家扶贫标准,到2011年底,全市扶贫对象有194.88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26.76%,大约是全国的两倍,要完成党的十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二是农民增收乏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难度大。农民普遍缺乏基本生产资料,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稀缺,全市农村人均耕地不足0.6亩,户均生产规模小,农业比较效益低,单靠传统的种养来实现致富的难度越来越大。加之目前扶持到户的政策资金非常少,农民通过发展农业实现收入增长非常有限。

三是贫困地区底子薄,扶贫投入仍显不足。尽管近年来各级加大了扶贫开发投入,但赣州市农村贫困面广量大,有1419个贫困村,194万多贫困人口,投入的扶贫资金非常有限,受益的地区和群众不够广。特别是民生保障方面投入不足,扶贫救助体系不健全,部分贫困家庭得不到有效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完善,部分贫困户虽然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但标准过低,有相当部分贫困户没有纳入低保范围。

四是扶贫攻坚任务繁重,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赣南是革命老区,扶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赋予了全市扶贫和移民部门新的历史使命,而目前全市扶贫和移民干部非常缺乏,急需调整和充实,加之干部整体素质偏低,扶贫和移民干部队伍亟待加强。

四、对做好2013年扶贫和移民工作充满信心

2013年赣州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将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动力,以建设全国革命老区(赣州)扶贫攻坚示范区为平台,着力推进《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有效实施,着力推进整村推进、移民搬迁、“雨露计划”、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工程的有效开展,着力推进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有效构建,着力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有效结合,着力推进库区、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新体制新机制的有效形成,为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着力推进《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有效实施。赣州市有11个县(市)列入罗霄山特困片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要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申报和实施好一批带动力强、惠及面广、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重大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项目。落实统筹资源、整合投入实施扶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围绕片区扶贫开发进行资金倾斜、项目配套、技术帮助和服务支持,整合各部门力量,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与其他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形成片区扶贫开发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

2、着力推进整村推进、移民搬迁、“雨露计划”、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工程的有效开展。要继续抓好全市1119个省级扶持贫困村和300个市级扶持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把有限的资金用到贫困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去,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指导信丰、全南、定南、会昌、瑞金等5县(市)深入抓好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项目建设创新试点工作。抓好生态移民搬迁、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和库区“渔民上岸”工程等重大民生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实施,着力引导深山区、库区群众向城镇、工业园区、中心村集中,明年力争实施2.5万人的移民搬迁任务。切实抓好“雨露计划”培训,明年力争实施1万人左右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加强科技扶贫工作,组织实施好2个部级、9个省级科技扶贫项目。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优势扶贫主导产业,夯实打牢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

3、着力推进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有效构建。在做好专项扶贫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好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着力构建范围广、活动多、成效好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认真开展好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组织协调市、县直单位(企业)开展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巩固好定点帮扶全覆盖成果。积极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大力推动企业帮村带户,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衔接和联系,动员和组织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与贫困村资源有效对接参与扶贫。积极协调行业扶贫,争取、引导各行业部门将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乡村倾斜。

4、着力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有效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开局大事,扶贫工作要围绕这一大局,做到项目早安排、资金早落实,大力改善贫困村集中建设点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下一步,扶贫和移民部门将加强与市委农工部、新村办等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资金向省扶贫困村倾斜,使每个开展了村庄整治的贫困村扶持资金力争达到20万元。同时争取省扶贫和移民办的大力支持,整合资金1.5亿元用于全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5、着力推进库区、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加大三峡移民工作落实力度,抓好三峡移民新增土地补偿资金使用的具体落实。加强移民后扶工作的衔接,进一步抓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委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与发改、财政等各行业部门之间的衔接协调,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重点解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切实做好年度计划项目的安排工作,确保涉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项目优先安排、重点倾斜。切实做好居住在库区水面木棚的农民“渔民上岸”工程的组织实施,在2013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1246户4988人“水上漂”农户(含“双渡”人员)搬迁安置任务。

6、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新体制新机制的有效形成。创造性地用好先行先试政策,在构建有利于扶贫攻坚的体制整合和机制创新上进行研究探索,不断创新项目资金管理和绩效考评考核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充实基层扶贫移民干部,努力打造一支亲民为民、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扶贫和移民干部队伍。

[作者简介]

洪明,江西省赣州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

上一篇:江西省兴国县蔬菜产业发展探索及思考 下一篇:禁止内幕交易的立法目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