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时间:2022-09-03 05:41:44

我国各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摘 要]我国各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从发展规模、增长速度、行业结构、经济效益、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对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准确判断服务业在各区域的发展差异及其程度,为相关部门制定正确的区域服务业发展政策与战略提供信息支持。

[关键词]服务业;区域发展;比较;规模与速度;结构与效益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2)02-0059-03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迅速,但各区域的发展差异较大。本文试图运用2009年统计数据,从服务业发展的规模、结构、速度、效益、开放程度等方面,对我国各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准确判断服务业在各区域的发展差异,为相关部门制定正确的服务业区域发展政策与战略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的区域划分是: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本研究中服务业等同于第三产业。

一、各区域服务业发展规模比较

服务业发展规模是对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本描述,反映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可通过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从业人数、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和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等来反映 [1] 。

数据来源:根据2010中国各省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和计算

服务业增加值用来衡量服务业的产出规模。从表1数据看,服务业增加值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差距较大。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可以反映服务业在各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表1显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各区域差距不明显,说明我国各区域经济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处在从“二、三、一”向“三、二、一”顺序的调整过程中,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远未体现出来。此外,西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最低,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略高于东北和中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服务业从业人数用以衡量服务业的就业状况。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反映服务业在社会就业带动中的地位,从表1中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来看,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际发达水平存在差距。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是就业弹性最大的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功能较强,同量资金投入服务业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是第二产业的l~3倍,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目前我国各区域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相对滞后,潜力远未发挥 [2] 。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用以衡量服务业的现有投资规模,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服务业未来增长态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反映服务业在资本投入中的地位。

从上述指标反映的整体情况看,我国各区域的服务业发展规模差异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基本相当,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其服务业各指标均优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

二、各区域服务业增长速度比较

适当的增长速度是保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能动态地反映各区域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幅、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服务业GDP增速/GDP增速等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服务业的增长速度[3]。

数据来源:根据2010中国各省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和计算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反映各区域服务业资源投入规模的增长速度。从表2数据看,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差异不大,说明各区域对服务业资源投入都较为重视,较快的资本投入将带来我国服务业较快的增长。

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反映服务业行业规模的增长速度,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幅反映服务业就业规模的增长速度。表2显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地区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幅差异不大,但增幅整体较慢,均低于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

服务业GDP增速/GDP增速说明服务业的整体增长态势。表2数据显示各区域服务业增长速度均快于其GDP增长速度,表明服务业已被各区域高度重视,并将形成较快增长。

三、各区域服务业内部结构比较

服务业内部结构不仅可以反映各区域服务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未来的发展能力。鉴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来反映各区域服务业发展的行业优势,并以各区域服务业的区位商来说明其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一般认为服务业可以分为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传统服务业指运用传统生产方式经营,并且在工业化以前就已存在的服务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新兴服务业指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服务业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的服务业,如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 [4] 。

数据来源:根据2010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2009年各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整理和计算

从表3数据看,传统服务业仍是各区域服务业的主体,占服务业的比重均在40%左右。这与传统服务业发展历史较长、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劳动密集特点有关。

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与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伴随,各区域服务业分工的细化和深化必然推动服务业更快发展和结构深化。表3数据显示,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除东部地区外,其他均在20%以下,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远未成为服务业发展和增长的主体。

各区域服务业的区位商表示其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及与全国服务业发展程度的对比。服务业区位商=(某地区服务业产值/该地区GDP)/(全国服务业产值/全国GDP),区位商值越大说明该地区服务业发展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越高。数值大于1,说明某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当地服务业专业化程度高,并向外区域输出服务产品;数值小于1,说明某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地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低,并从外区域输入服务产品;数值等于1,说明某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相当。表3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区位商高于其他地区,说明东部地区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高于其他地区 [3] 。

四、各区域服务业企业经济效益比较

区域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取决于企业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较好,能够吸引更多资源进入服务业,促进当地服务业发展。由于统计数据的制约,在此仅能选取我国各区域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企业法人单位的利润总额情况说明我国各区域服务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差异,选择我国各区域服务业的平均工资说明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情况 [6] 。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各省市2010统计年鉴、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整理和计算

从表4数据看,我国各区域服务业企业的利润差距较大。从整体看,东部地区的相关服务行业利润好于其他地区,较高的企业利润有助于当地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和技术投入,带来服务业的规模扩大和产业升级。服务业年平均工资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服务业的收入水平会直接影响服务业从业人员的配置和流向,会使许多人才选择在收入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就业,对服务业发展滞后地区形成不利影响 [7] 。

五、各区域服务业开放度比较

服务业发展的开放度是对各区域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描述。在此选择各区域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数量和比重反映各区域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各省市2010统计年鉴、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整理和计算

由于部分省份的数据缺失,无法对各区域服务业开放程度做出精确分析,但从现有数据看,与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基本吻合。总体来看,东部地区开放度较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各区域服务业在发展规模、增长速度、行业结构、经济效益、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应该进一步研究这些差异的形成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制定政策措施促进各区域服务业快速发展。

上一篇: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浅谈视唱练耳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