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感悟

时间:2022-09-03 05:21:12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感悟

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几年了,许多政治课教师也变成了思想品品德课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中,在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每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做推行素质教育的排头兵。以追求学生个性发展,追求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提高社会生活实践能力的发展为目的的,面向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努力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我在教学过程中有几点心得,在此提出,谨向广大同行们请教。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激励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学习障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并去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取查阅资料,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比较信服,也觉得丰富了只是,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兴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录像、学生表演、播放歌曲等创设教学情景,激感等,必然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往应试教育把教学过程单纯理解为对现有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形成了以模仿、重复训练和机械背诵为特征的学习模式,割裂知识内有的本质联系,忽视应用和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造性势均力敌必会在竞争中失败”。 因此我坚持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如在初三活动课上,我选择“有关资源或环境问题,撰写调查报告”时,和同学亲身到水泥厂考察周围环境污染的状况,激发了学生们思想政治学习的趣味。通过实地考察,让每个同学都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剖析、解决具体问题,拿出好的建议,撰写出质量高的调查报告。在讲授公民的政治权利这个知识点时,为体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就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权利。我采取研究式教学,对宪法和法律中的相关规定作一个简单的罗列,告诉学生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参政议政,我们在课堂上进行模拟选举。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就会有切身的感受,就会自觉地探索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途径,就会对目前我国公民在社会管理中的参与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这无疑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原来的死记硬背相比较,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这样的课堂中,有些知识点甚至会使他们终生难忘。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样的课堂就会被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样的课堂就会得到锻炼,学生才会真正地爱上思想政治课。

三、加强师生交往,转变教学方法

目前,从考试分值的角度说,按传统方式精打细算安排时间,学新课的问题能解决,但往往考试、考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就必须丰富师生交往形式,重过程,以过程为主线,巧妙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整合多媒体资源,从分发挥多向交往的功效。需要教师打破单一教学模式,创设情景,建立学生讲坛,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大组讨论,让学生执教。例如:(1)单元小结和章结总结以及相似概念,分组进行大讨论,恰当的划分组,每组推选一位中心发言人,上学生讲坛阐述组内的讨论结果,在班上交流,并加以评比。在学习《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之后,可以提问学生;“对于本课你有什么心得?”“生活中遇到这种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你怎么处理?”(2)教师认真翻阅学生学案,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批改试卷之后,在习题课、试卷分析课中指定某个学生主讲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学生间得以解决。总之,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绝不代劳。结合教材内容和特点,适当地增加讨论课、学生执教课,这样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和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点都得到了提高,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始终是决定和表现人们的信念、信仰以及价值观的核心。在所有学科中,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因此,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只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

上一篇:浅析旅游教学师生互动效率高 下一篇:质疑的课堂更具生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