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之旋转

时间:2022-09-03 04:37:33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之旋转

【摘要】 初中图形变换包含平移、翻折和旋转,我们要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想象的方法掌握运动的本质,在图形的运动中找到不变量,然后解决问题.

【关键词】 解题方法;几何变换;旋转

在几何解题中,旋转的作用是使原有图形的性质得以保持,但改变其位置,使其转化成新的有利于我们论证的几何图形.

一、三角形角度问题( 旋转构成直角三角形 )

例1 如图1,点O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OA = 3,OB = 4,OC = 5,试证明以下结论:∠AOB = 150°.

分析 这里待证结论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已知条件特征明确,有等边三角形,即可以产生60°的角,而OA = 3,OB = 4,OC = 5的线段虽没法直接运用,但是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勾股数,因此如果能将其放到某一个三角形中,便可以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得到90°的直角,再看结论,恰好是要证明的150°角,正好是60°与90°之和,如果突破这里,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解 将线段BO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到BD的位置(如图2)(或将BCO绕点B逆时针旋转至BAD的位置,使得BC与BA重合),则∠OBD = ∠CBA = 60°,且AD = OC = 5,从而得BOD为边长是3的等边三角形,OD = 4且∠BOD = 60°. 而在AOD中,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AOD为直角三角形,且∠AOD = 90°,从而∠AOB = ∠AOD + ∠BOD = 150°. 小结 这是一个关于旋转的典型题目,较好地体现了图形在旋转动态过程中对应边、对应角不变的性质,结合图形的几何特征,融合勾股定理逆定理、等边三角形等性质,对提升学生几何思维,经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较好地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面积问题(旋转面积之和)

分析 AOB中只知道OA,OB两条边,求它的面积就需要求出其中某个边上的高,由例1我们知道∠AOB = 150°,延长AO,过点B作BEAO延长线于点E,则RtBOE中,OB = 4,∠BOE = 30°,由三角函数可以求得BE的长,从而AOB的面积可求.用同样的方法能否求得AOC的面积呢?请读者一试. 下面我们利用旋转构造新的图形来求.

小结 这里所求的是一个凹四边形的面积,可将其分割开来求,由前面方法的铺垫,AOB的面积易求,但是AOC的面积就显得不是很容易求得,通过旋转后,将待求的四边形转化为常规几何图形,化繁为易,值得推敲.

三、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截长或补短问题)

例3 探究问题:

(1)方法感悟:

如图5,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满足∠EAF = 45°,连接EF,求证:DE + BF = EF.

感悟解题方法,并完成下列填空:

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此时AB与AD重合,由旋转可得:

AB = AD,BG = DE,∠1 = ∠2,∠ABG = ∠D = 90°,

∠ABG + ∠ABF = 90° + 90° = 180°,

因此,点G,B,F在同一条直线上.

∠EAF = 45°,

∠2 + ∠3 = ∠BAD - ∠EAF = 90° - 45° = 45°.

∠1 = ∠2, ∠1 + ∠3 = 45°.

即∠GAF = _________.

又AG = AE,AF = AF, GAF≌_______.

_________ = EF,故DE + BF = EF.

(2)方法迁移:

(答案:DE + BF = EF.)

(3)问题拓展:

小结 线段和差的转化是依据图形的特征,应用旋转的方法达到目的,该类型的题目需要利用旋转解决,特别注意旋转以后必须要证共线,想想为什么. 由于题目具有很强的几何特征,比如有相等的边、互补的角等,同时依据旋转后图形的固有性质不变,牢牢把握这类性质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四、正方形中的周长定值问题

例4 如图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三角形AOB的顶点在第一象限,底边OB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OA = AB = 10厘米,OB = 12厘米,动点C从点A出发,沿AO边向点O运动(点C不与点O重合),运动速度为1厘米/ 秒,运动时间为t秒. 过点C作CD∥OB交AB于点D,以CD为边,在点A的下方作正方形CDEF(如图8).

(1)当t为何值时,EF在OB上?

(2)当边EF在OB边上时(如图9),连接正方形CDEF的对角线CE,将∠DCE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0°

分析 (1)动点问题,考察的是图形运动的特殊位置,利用相似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直接求解;

(2)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图形旋转,把三角形三边放到易求的某些特殊线上,可求解.

解 (1)t = 4.

(2)当t = 4时,EF在OB边上,此时正方形CDEF的面积为4.8,如图10所示,将CDG旋转至CFM的位置,使得边CD与CF重合,则CDG≌CFM,此时可得DG = FM,且点M,F,H三点共线,如图10所示,同时可证得CMH≌CGH(截长补短思想),则GHE的周长为GH + HE + EG,转化为MH + HE + EG,其和等于FH + DG + HE + EG,即2EF =9.6.

小结 在动态过程中,结合图形的位置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但是作为图形的一种整体运动,实质上保持了图形本身的内在属性,边相等,或角相等,或边角都相等,或边角同时都以某种规律增大或减小,而其相对性质保持稳定,这时候我们便可以借助这些属性加以求解. 此题巧妙地借助旋转,利用转化思想及截长补短的方法,证明了图形在动态过程中的某些属性的不变性.

五、存在性问题

分析 EFG作为一个整体元素进行旋转,在旋转过程中EG所在直线与射线AD、射线FB有交点,这里首先需要弄清楚在旋转的初始位置时,点G和点E在哪,与要求的射线AD、射线FB又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这里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刚开始旋转时,AF = 3,点E与点B重合,而点G恰好在射线AD上. 当EFG绕点F逆时针旋转时,则点G就会到射线AD左上方,同时点E会到∠MON内部;当EFG绕点F顺时针旋转,则点G会到∠MON内部,同时点E到射线FB下方,随着旋转角的增大,点G,F都有可能转到射线FB下方.

解 要使AMN为等腰三角形,则分别满足以下情况:

(2)AN = MN时,如图13,∠A = ∠AMN = 30°,则∠MNB = ∠FNE = 60°,而EFG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所以∠FEN = 60°,且FE = 3,从而可得FEN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即点G与点N重合,FN = 3,AN = AF + FN = 3 + 3 = 6.

(3)AM = AN时,① 如果位置如图14所示,则∠ANM = ∠AMN = 75°,EFG是等边三角形,则∠FEG = 60°,∠FEN = 120°,此时在NEF中,∠FNE + ∠FEN = 75° + 120° > 180°,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③ 如果位置如图16所示,∠ANM = ∠AMN = 75°,EFG是等边三角形,则∠FGE = 60°,可得∠FGN = 120°,由于∠FNM < ∠FGN,与三角形外角定理矛盾,故此种情况不存在.

小结 旋转涉及的存在性问题在以后的考试中题目难度会增大,但同时如果读者能够认真地分析旋转图形的内在联系,大胆地探索图形之间的因果联系,掌握其运动规律,对于分析解决运动类型的存在性问题,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几何的学习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学习能力.在几何解题中,常涉及的几何变换有对称、平移、旋转,而旋转作最为复杂的一种,不仅仅是从运动的角度揭示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而且它的某些特性也是在这种运动过程当中才能体现的,因此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不断地锤炼中让数学思维得以更高的提升.

上一篇:函数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