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9-03 03:40:04

上海市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经济的发展以产业的振兴与发展为前提,金融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可以给予有效支持,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金融发展可持续性和有效性的保证。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上海市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联机制,并对1990年—2009年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上海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关键词:金融发展 产业结构 实证研究

一、文献综述

有关经济增长和金融体系关系的开创性研究始于戈德史密斯(Goldsmith, 1969),他的相关研究表明: 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同时伴随着金融发展速度的加快。Levine(1997)经过研究提出: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正相关, 即拥有发达金融系统的国家经济增长较快, 反之, 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金融系统通常也比较发达。国内关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首先是从宏观方面开始的。杨琳和李建伟(2002)对我国金融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结构升级的关联机制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范方志和张立军(2003)把我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3个区域,分别研究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得出金融发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并进一步影响经济发展的结论。张文云和徐润萍(2004)对珠三角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的效应进行分析, 得出在珠三角调整产业结构的进程中, 金融支持体系在有效聚集和高效配置金融资源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的结论。叶耀明和纪翠玲(2004)将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得出长三角城市群的金融发展能有效促进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傅进和吴小平(2005)从资金形成机制、资金导向机制以及信用催化机制角度论述了金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刘赣州(2005)以中部地区为例,得出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区域金融的超常规发展以及金融服务手段的创新的结论。惠晓峰和沈静(2006)将东北三省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东北三省各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毛定祥(2008)运用实证方法, 对中国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2010年还有很多学者分区域按省份等对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此外, 还有多位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证分析, 结论不尽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二、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一)变量选择

1、金融发展指标

(1)金融相关比率(FIR),它是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全部实物资产(国民财富)价值之比,是衡量金融上层结构相对规模的最广义指标,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深化程度的最重要指标。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相关比率”的变动反映的是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在规模上的变化关系,可以被视为金融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因为在一定的国民财富或国民产值的基础上,金融体系越发达,金融相关系数也就越高,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相关比率必然会逐步提高,而且可以根据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金融发展达到何种水平。

(2)金融效率指标(FE),金融体系作为一种复杂的网络体系,金融体系的主体金融中介银行充分动员国民储蓄资源,广泛吸收和积聚社会储蓄,通过自身金融体系的中间运作提高储蓄想投资的转化速度,把资金配置到资本边际效率最高的项目中去,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最终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来衡量金融效率,如图2所示,在1993年之前,FE指标的波动较大,受我国政策调整的影响比较大,在1993年之后,FE指标趋向平稳,缓慢下降,很大原因是我国证券市场的诞生,很多企业不再纯粹是从银行贷款,而是在证券市场上融资。

(3)金融储蓄结构(FSS),金融结构作为总体或总量中各个部分的构成状况与总量同时存在,金融结构是金融发展的客观结构,金融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有利于降低银行的成本,提高收益。居民储蓄是进入机构存款的重要来源,该指标衡量金融机构吸引居民储蓄的重要指标,用居民储蓄存款与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之比来表示。

2、产业结构指标

在产业结构理论中,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拉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值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值也开始上升,并最终超过第二产业的相对比值。相对比值变动越大,表明产值结构变动速度越快,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产值转化的幅度就越大。

(二)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采用单位根检验法(ADF)验证各个变量是否是平稳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用协整检验进行回归,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判断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及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讨论各个变量的动态特征。

三、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如果对时间序列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很有可能出现伪回归的现象,所以,本文首先利用Eviews6.0计量经济软件,采用Dickey和Fuller于1981年提出的ADF方法对上述五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变量的平稳性,滞后阶数按照AIC和SC准则来确定。

(二)协整检验

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在同阶单整的条件下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如果一组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也就是该组合不具有随机特性,那么这个线性组合就反应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即为协整关系。

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在同阶单整的条件下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如果一组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也就是该组合不具有随机特性,那么这个线性组合就反应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即为协整关系。

下面表1展示了上海产业升级率与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效率和金融储蓄结构之间的协整检验结果。迹统计量为43.696395,大于10%水平下的临界值42.49359,四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第二行和第三行中关于协整关系方程个数的假设也被拒绝,因此,我们认为这四个变量之间存在3个协整关系,协整关系的对应的长期方程为:

表1 协整检验结果1

经检验,这两个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均平稳。协整方程表明: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从数学方程式可以看出,LNFIR与LNISR呈负相关,与LNISU呈正相关,表明金融深化程度的加强对产业结构升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LNFE的系数在两个方程式中均为正,表明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且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较大。LNFSS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均呈反向关系,而且对产业结构升级率的影响较大。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方向怎样,还需要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法进一步验证。

(四)误差修正模型

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是对诸变量施加了协整约束条件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EC模型只能用于有协整关系的序列建模。在误差修正模型中,解释了因变量的短期波动是如何被决定的。选择滞后期为1,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通常我们更关心VEC模型的整体效果,上式的AIC和SC值分别为-8.529057和-8.248818,都较小,修正效果显著,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02009,这说明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的影响不大。

对LNISU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该模型中的AIS和SC值分别为-2.806832和-2.526593,都比较小,修正效果较好,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001265,很小,说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的影响甚微。

四、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上海市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上海的金融产业集聚是很明显的,其在全国的专业优势也是很显然的,随着上海逐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上海的第二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而第一产业比重在下降,同时,第三产业的增速快于第二产业。从数学统计看,上海市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较大,这主要是因为上海的金融市场发展导致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使得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值不断提高,即产业升级率提高。但是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不是很显著,说明上海金融应有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总体来看,上海市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一定的依存度,这对上海的金融工作和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为进一步促进上海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经济职能,产业结构和布局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件。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既决定了城市的经济功能转变,还将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二)打破政策与体制瓶颈,促进金融中心加速发展

城市规划要大胆创新理念,实现“内部跨部门,外部跨领域”,多了解和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对金融等高端第三产业门类发展走向做出准确判断。处理好国家战略和上海目标、产业转移和向外扩张、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服务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

(三)进一步提高证券市场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证券市场具有发现资源合理价格的功能、投融资功能、转移风险的功能等。要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各项功能,尤其是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功能。证券市场具有高效、稳健、透明、公平等特点,有利于加快上海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四)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和发展

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地方金融业的充分发展壮大,增强地方金融资源的反哺能力。同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和民间资本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增长拓宽新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戈德史密斯R.W.金融机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1990.

[2]LEVENE,ROSS.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Views and Agenda[J].Journal economic literature,1997(6):688-726

[3]杨琳,李建伟.金融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结构升级[J].财贸经济,2002(2):9-13

[4]范方志,张立军.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金融研究,2003(11):36-48

[5]张文云,徐润萍.珠三角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的效应分析[J].南方金融,2004(6):22-25

[6]叶耀明,纪翠玲.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对产业变动的影响[J].上海金融,2004(6):10-12

[7]傅进,吴小平.金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分析[J].金融纵横,2005(2):30-34

[8]刘赣州.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金融支持[J].学术界,2005(5):55-59

[9]惠晓峰,沈静.东北三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与比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7-91

上一篇:微排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 下一篇:浅议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