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创新思维的“维他命”

时间:2022-09-03 03:28:31

兴趣是创新思维的“维他命”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作者认为教师应在课前充分准备,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学习中进行精彩的教学,以点燃学生的兴趣,课后结合所学内容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兴趣教学 创新思维

教育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是科学思维方式形成的过程。小学阶段是人们科学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期,我们必须把教学重心放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方面。教育是一种心理过程。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具有形象具体性,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结合课堂教学活动来进行。

教学是一项师生互动的双向活动。小学生对于没有见过、不理解的事物具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促使他们创新思维发展的契机,教师应当努力创设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去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理想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处于活跃状态。

一、课前准备,引发兴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学工作来说,上课的过程固然重要,但是课前准备也很重要。一个好的课前准备会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急切地期盼课堂学习。

如苏教版语文第七册中《习作3》要求以书信的形式向远方的朋友和亲戚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风俗等。我在班上作过调查,远方有亲戚朋友的家庭不足半数;何况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可供人们选择的通讯方式很多,如打电话、发短信、视频聊天、发送电子邮件等,而传统邮寄纸质信件的联系方式似乎已经淡出平常人的生活,所以,很多城市里的小学生没有见过纸质的书信。

鉴于此,我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首先,每人回去做课前准备工作,准备一个信封、一张邮票和两张方格信纸;其次,每人通过多种途径,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家乡,并做好记录。我一讲完要准备的内容,学生们便一脸好奇,叽叽喳喳,有的甚至急着举手提问。我只是告诉他们现在不能透露,回去好好准备。从他们急切的表情中我看出他们一定对下次课充满了期待。第二天,我一走进教室,就发现每个学生的桌子上都摆放着准备的物品,几十双期盼的眼神全部投向了我,热切地希望我快快揭示谜底。我预想的目的达到了。可见,好的准备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课堂学习,点燃兴趣

好的课前准备工作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彩的教学过程则会点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火花,让学习充满乐趣。

如苏教版第七册中第10课《九寨沟》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用心描写了那里的珍禽异兽。那里可爱的珍稀动物更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而小学生更是喜欢动物,渴望了解动物、亲近动物。

抓住这一点,我精心设计了描写异兽珍禽的第四自然段,让同学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轻声读读这一小自然段,看看哪个小动物最吸引自己,说说理由。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各自描绘着对动物的认识。比如谈到大熊猫,结合平时在动物园看到的情景,他们一下子抓住大熊猫“憨态可掬”的特点。有的学生说大熊猫很悠闲,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还在吃竹子;有的学生直接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自己真想去抱抱大熊猫;还有的学生竟然带来了自己课前画的大熊猫……可见,学生对这段内容兴趣十足。

在充分阅读和理解了作者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们进行仿写。我先播放了九寨沟的金猫、天鹅、野鸭、白唇鹿等四种动物的视频,动态的视频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动物特征。由于课前已经布置了学生们去查找这几种动物的资料,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视频的播放再一次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给激发了,他们都十分投入,全神贯注,倾情互动。接下来,我出示四种动物的静态图片让学生观察。静态的图片便于学生细致观察,在此我让学生先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说一说,接着乘热打铁,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各自在作业纸上进行仿写。完成以后我请学生用实物投影仪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现场修改。学生们的作品丰富多彩:在不远处的湖泊中,有一群高贵优雅的白天鹅正在翩翩起舞;在远处的灌木丛中,你会发现一只威风凛凛的金猫,正在为它的孩子捕捉食物呢;在不远处的丛林中,有几只体型高大的白唇鹿,正眨巴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望着你。

由此可见,这堂课丰富具体,声形兼备,极大地刺激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仅轻松地掌握了课本知识,对小动物的情感也悄悄地沁入心扉。不仅如此,同学们在这一互动过程中还过了一把老师瘾,他们认真地修改自己作文中的错误词句,自主学习的意识由此产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为了上好这次课,同学们进行了大量的阅读,阅读是成长的阶梯,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语文兴趣教学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阅读扩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开拓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课后活动,延续兴趣

学生学完了一课不能就此结束,应该结合所学内容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很好地延续学生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如在完成苏教版第七册中《习作3》的教学后,我让学生们把写好的信寄出去,亲自体验寄信的过程。在寄信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平时不曾留意的路边绿色邮筒的作用;有的同学去邮局邮寄,学会了和邮局工作人员打交道。在实践过程中,他们提高了观察能力、交际能力,收获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生活中汲取了知识的营养。接下来,我又让他们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信,把平时自己当面不敢说、不愿说的心里话写下来。我发下精美的信纸和信封,他们满怀好奇,小声议论着。不一会儿,教室里面安静下来了,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看来我再一次走进了学生们的心里,他们的确有话要和爸爸妈妈说。孩子们在信里面写道:爸爸妈妈,您们培养了我这么多年,我至今没有回报您们;妈妈,我想和您做好朋友,我承认自己有很多毛病,可是我会慢慢改过来的;爸爸,我知道您很爱我,耐心地给我讲题目,直到我弄懂为止。信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孩子们对爸爸妈妈的那份情意却是真真切切的。在第二天的家长会上,我把同学们的信一一发给家长,请他们给孩子们写回信。第三天,孩子们一个个把家长的回信带到了班上,虽然内容也是各不相同,但是对孩子们的那份爱意却是殷殷切切的。互相写信,成为沟通家长和孩子的有效桥梁。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仅强化了书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交际能力,这些是创新思维的内在要求。通过实践活动,孩子们明白了写信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方式,是增进人与人感情的一种方法。这次活动把学生带到了特定的有情、有景、有人物的活动环境之中,让学生入景动情,明理知味,启发了兴趣,调动了情感。

人们常说童真与想象是同步曲,只有通过语文兴趣教学,抓住孩子们的特点,才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思维插上翅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好之者之好即指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兴趣与创新思维存在着内在联系,无论在课前、课上还是课外,我们都要积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解放思想、激活思维、发挥潜能、创新学习。一句话,就是千方百计促使学生兴趣勃勃地、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并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且让学生从老师鼓励式的评价中尝到甜头,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萌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惊人的创造力。

上一篇:浅述段启诚之《苗岭早春》及其影响 下一篇:语文教学要瘦身,语文学习要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