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设计的探讨

时间:2022-09-03 02:21:01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设计的探讨

摘要:提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工作,我们往往想到校内实训实验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或者是在具体的实习实训项目上进行研究探讨,尤其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涉及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四个专业方向,谈及对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的制定与设计,许多同仁感觉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方案来指导四个专业方向的实习实训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拟探讨一个比较完善的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为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提供一个创新型的实训模式,

关键词:方案设计 职业技术人才 生产认知实习 课堂实训教学 实习实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建设方面的现有条件是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设计的基础,它包括:

现有实训教学开设情况。如,按教学计划进行的生产认知实习、各种课程实训、实验室实训、岗位技能实训、职业技能鉴定、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等。

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条件。设备条件的内容包括: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筑面积,学校已有的实训教学实验室的数量,实训教学实验室的设备配备数量、价值及其技术先进性,实训教学实验室教学软件的配备等。

现有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包括:校内现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职称、技术能力结构,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的数量及技术水平,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构成。

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的基础。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及其各类物流企业的情况,校企合作的方式、成果等。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主要类别及内容的设计

科学地设计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的内容,既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综合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水平。我们把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分为生产认知实习、课堂实训教学、实验室实训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四种类型。

1.生产认知实习

生产认知实习是高职院校为了增强学生对社会活动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寒、暑假,五一、国庆长假)自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性的实习活动。经济管理类专业在设计实习实训的内容时,设计生产认知实习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感性认识,以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理解能力。物流管理专业也不例外。

物流管理专业在设计生产认知实习的内容时,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与物流管理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包括:观察了解和基本认识社会经济活动的情况和过程;观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认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采用的生产经营工具和手段;观察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管理行为;体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法、规则、理念和企业文化;观察了解物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等。

2.课堂实训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形式,在设计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时,不能否定课堂教学活动,减少其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更不能忽视课堂教学中实训活动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实训活动时要注意:

科学规划课堂实训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课程的课堂实训教学方案是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认真研究每一门课程的专业岗位能力在教学体系中先后顺序及其地位和作用,认真设计每一门课程的技能点及其教学方案,制定完整科学的课程课堂实训教学实施方案。

在认真分析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科学界定课堂教学中实训的内容,确定实训的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方法,简单规定实训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与次数。

不能片面地认为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操性训练才是实训活动,以此否定理论课教学中的其他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训练的地位和作用。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这本身就是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实训的能力和水平要进行适当的培养、引导和提高。在实训活动中,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法、项目法、实操法等。

注意课堂实训教学与实验室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

3.实验室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性较强单项技能的实践性教学训练和专业综合能力教学训练的场所。实验室实训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把不能在课堂教学场所完成或在课堂完成效果不好的教学活动,安排在实验室通过真实或仿真的专业场所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实验室实训教学又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学活动,当专业教学计划完成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把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连贯综合起来,形成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

实验室实训教学包括课程单元教学训练、课程综合训练、专业综合训练三个方面。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各个高职院校都建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的专业教学实验室,通过功能强大的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把专业课程单元教学训练、课程综合训练、专业综合训练的软件融入其中。再辅之于相应的专业化的生产运营设备,构建成专业实验室。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实训内容的设置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室实训内容的设置要紧紧抓住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配合专业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和课程教学进度安排实训活动。

实验室实训的目标应以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操作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训练为主。学生的专业岗位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包括专业岗位基本技能、专业岗位核心能力、专业岗位知识应用能力。要把实训的重点放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上。

实验室实训方法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训练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切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不是简单地培养操作工人。

实验室实训内容的设计以仿真企业物流管理的生产经营场景为准,进行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过程训练。

正确处理实验室实训与专业实习的关系。实验室实训是为专业实习作准备的,是专业实习的基础,它不能可替代也替代不了专业实习。因此,不必强求把实验室实训建成与物流企业完全相同的生产经营环境。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应充分考虑学院自身的财力和国家有关方面的财力支持程度,不必贪大求洋,追求奢华。

4.校外实习基地实习

高职院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建立能够运用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台,使他们学习企业带教老师优良的品质、敬业精神和高超技能,在实践中检验其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情况,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有四种方式:生产经营过程参观实习,课程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生产经营过程参观实习。组织生产经营过程参观实习的教师在事前必须精心设计和安排。要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有关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参观实习方案,要求学生明确参观实习的目的、内容、步骤、要求,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在参观实习结束后,要求师生各自做出认真细致的总结,教师要及时探讨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提高课程教学的水平。

课程认知实习。课程认知实习是学生针对某一专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利用假期(寒、暑假,五一、国庆长假)自觉地到校外实习基地或自己联系企业去实习。是高职院校为了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认识性的实习活动。这种实习方式与生产认知实习有着相似之处,它与生产认知实习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学生针对专门课程而进行的实习,而生产认知实习是学生针对学习专业的需求而进行的实习。

任课教师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认知实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制定课程认知实习的方案和具体的管理办法。学生要明确专业课程认知实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在课程认知实习时有的放矢。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相应的管理办法促进和提高学生进行课程认知实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活动进行了一个阶段后,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专门实习。物流管理专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必须是专业的物流企业,或者是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设计专业实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的主要依据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它是高职院校在课堂实训教学、实验室实训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进行实战性操作锻炼的专业平台,通过实战锻炼,既可以检验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课堂、实验室学到的技能、岗位核心能力得到实践的检验,又可以使学生在实习中找到专业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毕业前补上所欠缺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实习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学风。

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高职院校完成了全部教学计划后,在就业前对学生有计划地进行的岗位能力适应性训练,以缩短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见习期,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可程度的实践性教学活动。高职院校通过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反馈的信息,进行专业建设改革。

毕业实习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环节,加强毕业实习的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专业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加强毕业实习管理,就要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有关指导教师共同制定毕业实习实施方案,明确毕业实习的目的、内容、步骤、要求、标准、信息反馈等办法,总结毕业实习工作的经验教训,探讨专业建设的新问题,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

三、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的总体框架

1、专业基础认知平台

专业基础认知平台,主要是通过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利用各种假期进行生产认知实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去校外实习基地的生产经营过程参观实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训练,增强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基础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这个平台采取的训练方式主要有:有针对地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到相关企业进行经营环境体验、参与系部组织的各种专业报告会、学习兴趣小组、专业协会、教学竞赛等。教学管理系部在设计专业基础认知平台方案时,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认真研究和确定实训内容、制定规范的实训作业及规程、专业基础认知能力的鉴定或成绩考评办法等制度。

建立专业基础认知平台的目的是把学生引入本专业的门槛,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方向有一个比较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认同、了解和憧憬感,开拓他们的学习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这个平台又被称作专业入门训练平台。

2、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平台

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主要是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训练,实验室的教学训练,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课程认知实习,培养与训练学生掌握与应用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这个平台采取的训练方式主要有:课堂讨论、课堂训练、案例分析、课后作业训练、相关单证的认知、相关技能的演示、相关软件的使用等。教学管理系部在设计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平台方案时,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认真研究和确定实训内容、制定规范的实训作业及规程、专业基本技能能力的鉴定或成绩考评办法等制度。

建立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平台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单元技能,基本具备从事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技能,为学生顺利接受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训练,即专业岗位能力训练平台的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3、专业岗位能力训练平台

专业岗位能力训练平台,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训练,实验室的教学训练,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课程认知实习,培养与训练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物流管理业务活动的专业岗位能力。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学生在本专业学习与训练的核心与重点环节。这个平台采取的训练方式主要有:课堂单证制作演练、课堂实操训练、案例分析、课后作业训练、现场参观、相关技能的演示、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的训练、相关专业软件的使用等。教学管理系部在设计专业岗位能力训练平台方案时,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认真研究和确定实训内容、制定规范的实训作业及规程、专业岗位能力的鉴定或成绩考评办法等制度。

建立专业岗位能力训练平台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具有最基本的就业能力的要求,基本完成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由低到高”的培养训练任务。

4、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平台

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平台,主要是把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与训练中受到的专业基础认知、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岗位能力等训练,通过科学、系统的集成,形成仿真的物流管理业务活动场景训练,并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接受和体验物流管理实际业务活动的氛围,经受实际业务活动的锻炼,形成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这个平台采取的训练方式主要有:模拟物流管理业务环节训练、仿真物流管理业务活动场景训练、仿真物流管理业务应用软件的训练、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管理系部在设计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平台方案时,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认真研究和确定实训内容、制定规范的实训作业及规程、专业综合能力的鉴定或成绩考评办法等制度。

建立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平台的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完成“由专到精”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素质的训练,使之成为符合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等物流管理职业技术人才。

5、专业创新能力训练平台。

专业创新能力训练平台,是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中求知欲较强、学习成绩在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接触物流管理专业前沿理论与业务知识,适当扩展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培养和训练,挖掘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潜力,对学生进行潜在的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参与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参与各个平台实习实训的操作作业,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平台贯穿于前四个平台的全过程,可以说是对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尤其是对上游以上的学生吃的“偏饭”,也可以说是“善于思考的学生”提升自我,完成“适当延伸”高等应用型、技能型素质训练体系的升华和提高。教学管理系部在设计专业创新能力训练平台方案时,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认真研究和选定有潜质的学生群,对他们的潜质和能力进行认真分析,确定适合他们接受能力的实训内容、制定规范的实训作业及规程、专业创新能力的鉴定或成绩考评办法等制度。

建立专业创新能力训练平台的目的是挖掘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潜力,形成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完成“适当延伸”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素质的训练,使之成为符合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等物流管理职业技术人才。

总之,通过上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和依据,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主要类别及内容的设计,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的总体框架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就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希望本文的粗浅探索能够对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训方案的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是教育部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的子课题(教高司函[2005]202号)

作者单位: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职成厅[2005]2号).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

[2]杨应崧主编.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15-120.

[3]傅新民.试论高职院校校企结合的内涵与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3,31:32.

[4]高鸣,张明平.“大工程教育”理念下的育人新模式.,浙大求是新闻网: www.zju.省略/zdxw 2005-7-10 .

上一篇:大型电脑市场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下一篇:《物流装备》的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