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管理的核心

时间:2022-09-03 01:26:04

论企业管理的核心

管理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机制宜的活动过程,没有哪一种管理模式能适用于所有的部门和企业,但以人为本却是一个通用的准则。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为求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必需深知企业管理的优势所在,用人性化的手段来管理,在管理中始终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经济发展创新

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曾经说过,凡是许多人在一起协同劳动的地方,都必须有管理,并且组织规模越大,人员越多,管理越复杂。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以及他创造的成果,一切以人为核心,一切以人为根本,一切以人为目的,使人的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使人的创业激情得以激发,使每个人都成为企业的主体,以积极的态度来开创企业和自身的美好前景。

一、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

知识经时代,知识的力量尤为突出和重要。作为知识的载体——人,则越发的表现出对企业发展巨大的影响力。怎样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成为增进企业活力的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对企业的管理首先就是对人的管理,也是通过管理人来达到管理企业的目的。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深度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肯定人的才能,理解、尊重、用好每一个员工,满足其合理的需求,为其营造合理的工作环境,激发其工作热情,使企业的大部分人能够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功的管理者都深知人的重要性,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到极致。可以说,企业作为一部运转的机器,每个员工都是这部机器上的一枚螺丝钉,而管理者则是保证这部机器正常快速高效运行的操作者,只有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善于从员工角度出发,采取有效的人性化管理手段,拧紧每一颗螺丝钉,就能推动企业稳定快速的发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依靠人才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根本所在。国际知名企业施耐德电气公司一贯奉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是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发掘潜能和长远发展,为员工创造宽松的文化环境和工作氛围,从员工福利到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上予以极大的支持,激励员工自觉地勤奋工作,建立了一支具有优秀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准的员工队伍,优秀骨干层出不穷,推动企业飞速发展,成为国际同行业的领头者。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实现需要建立人性化的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物质与精神激励,成功沟通,才能实现公司快速的发展。

二、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做好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茁壮成长的关键所在,是提高企业驾驭市场能力、增强企业活力与生机、促进企业蓬勃发展的法宝,同时也是广大员工企业主人翁地位的重要体现。传统的发展观以物化为主,即以物为中心论英雄、排名次;而科学的发展观则应当是以人为本,即以人为中心开展工作,把人放在第一位,作为“第一资源”,做到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真正把人做为衡量发展与否、发展快慢的核心要素。将其贯穿到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使人处于相对的自由状态,而不是像机械设备那样完全被控制,从而极大的激发员工的活力、使之迸发出巨大的潜能。管理工作的一个特殊任务,不仅是造成一个“生产统一体”,使这个“统一体”的生产力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生产力的总和更大,还要更好地激励、指挥和组织生产“统一体”的员工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并能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

三、以人为本就要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员工共同劳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以人为本强调了人应当处于管理的中心地位,关注人的自身需求。人性一方面是个抽象的概念,人的天性中既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并与环境紧密联系,产生不同的需求。这决定了人是一复合体,而非简单的“经济人”或“社会人”。马斯洛有关人的需求五层次的实质不会改变,但在不同的环境下,满足需求的方式和手段不尽相同。另一方面,“人性”的东西决定了人的道德观念、意志、兴趣、创造性等这些事关企业命运的“个性品质”。另外,制度着重于人的理性,具有强制性、不可变通性,常会导致人们僵化的思维、保守的行为,人们习惯于墨守陈规,逃避现实,害怕变革,甚至自欺欺人。所以,企业必须在管理中对人性的各个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按照人性的原则来实施管理。

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和发扬人性中有利的一面,为企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对人性中不利的一面加以抑制,弱化其反面作用。在企业管理实施手段上采取“人性”的、灵活的方式、而不仅仅是靠理性的约束和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管理,不只是以组织意志、管理者意志来约束和限制员工,应给员工更多的“个人空间”。在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指导下,针对人的需求进行管理,在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的同时,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性化管理可以融入到每一个过程、每一项活动,可以体现在一项制度,一个举措,其关键在于员工的参与。团队型参与管理模式是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现代管理理论提出7-13人为最佳管理幅度,通用电气却将管理幅度增至十人乃至上百人,使得每级管理人员不得不向下属授更多的权,让下级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基层人员的意见能很快反映到公司的决策层。

四、以人为本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点,企业文化之根基

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各种教育来指导企业员工的行为,以形成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思想政治工作在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其基本任务就在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现代的知识教育人、以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来凝聚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宣传、教育、引导员工的工作,它在发挥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本身就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基点。

以人为本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在思想上、政治上鼓励企业员工,在为共同目标求得共性统一的同时,注重员工的精神需求,重视与保护员工的精神财富这一无形资产,照顾到每个员工的个性,既不失“个体精神的自由冲动”,又能为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调动员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及民主监督的自觉性,使员工对当家作主有深切的体会,这是挖掘人的潜力的最好的手段。

管理学者通常会将企业文化与以人为本联系在一起,原因在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企业的迅速崛起导致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日本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信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依靠,强调要发展人和服务人,因此才获得了发展与成功的永久动力。当今,美国企业竞相学习日本企业的信任感、亲密度和凝聚力,注重通过发挥人的潜能的来提高生产效率,这正是人本企业文化的魅力使然。

马克思说过:“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充分肯定了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作用。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改革和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的主体。在作为管理对象的整体系统中,人是其它所有构成要素的主宰。人的能动性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科技创新力度。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宗旨是抓住人、用活人,培养人,开发人。通过对人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

五、物质的激励与精神的激励是企业管理的保障

激励是管理企业的一项重要保障,一个人工作成绩的大小取决于它的能力与动机激发程度,能力越强,动机激发程度越高,工作取得的成绩也就越大,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多。激励包括对员工物质方面的激励和精神层次的激励。

(一)物质激励对员工激励的必然性

个人与企业作为两个不同的利益体,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何平衡两者的利益,是每个管理者应该注重的问题。个人为公司工作,其根本出发点来自于对满足自身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公司作为一个盈利体更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样在个人与公司之间必然产生矛盾对立。然而个人利益的实现又是以公司整体利润的提高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司利润更是依靠个人的工作所创造的价值的积累,这必然又将两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作为个人需要深知公司利益对其的影响,而公司也应该充分尊重个人的合理利益获得,只有当两者协调统一,达到平衡时,才能实现两者共同的快速、长远发展。这就要求管理者灵活把握尺度,将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充分重视个人利益的得失。

物质利益的获取同样也能体现个人的能力与价值,对个人来说是尤为看重的环节。物质的激励不是唯一激励个人的力量,但却是最现实的激励因素。当然,物质的激励必须能够在企业现有条件下反映出个人的工作成绩与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企业中建立公平的物质激励机制,使得企业与个人得到良性的发展。

(二)精神激励对员工激励的必要性

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有研究表明,个人在报酬引诱及社会压力下工作,其能力的发挥仅有60%,而其余的40%能力需要靠管理者在精神层次上将其激发。一个员工的工作目的除了简单的物质利益获取以外,还包括从工作中体验到自身价值实现的满足感。作为一名管理者,需要清晰地把握住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区别和关联,即物质利益是个体最根本的追求所在,而精神的满足则是最强有力的辅助管理的手段。一个企业,在满足员工基本的物质需求后也不能忽略对员工的精神补偿。企业肯定员工的工作价值,使员工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满足感,给与员工精神上的满足,将会极大的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增强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提高了员工对公司的向心力,进而将这股力量凝聚,反作用于公司的发展上,成为公司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反之,若是忽略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将会直接导致员工工作情绪低落、精神上疲惫,甚至对公司产生不信任感,纵然为公司继续工作,也只是单纯的物质追求,缺乏了工作的热情,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进而会影响整个公司的活力,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即可印证这一点:作为一个商业物流公司,所属员工所面对的不只是工作上的压力,还包括来自周围环境的诸多压力。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员工极易在精神上产生疲惫,单纯的物质弥补不足以改善这种情况。若公司忽略了员工的精神状况,肯定会造成公司与员工间的巨大离心力,使公司陷入人才严重流失的困境。本公司针对员工精神需求的情况,积极给与员工多方面及时有效的精神补偿,通过在企业内部开展文化活动,充分认可合格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价值,营造合理工作环境,使其快乐工作,采取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使员工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公司的发展事业之中,使得公司获得稳定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密不可分的。物质激励是根本,而精神激励则是必要的辅助手段,两者缺一不可。

总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这种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提高企业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条件。所谓知识生产力是指企业利用其知识资源(即所有员工的聪明才智)创造财富的能力,是适应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管理方式,是建立企业中人与其它要素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李海玲.浅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J].新疆有色金属,2010,(04).

[2]李鲲.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试论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3]李鲲.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试论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J].新校园(理论版),2010,(9):15-16.

[4]何国栋.以人为本与现代企业管理[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5]石兴国,安文.以人为本的管理[M].北京:电子出版社,2005.

[6]陈柯,张磊.浅析“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7]王琬,刘静静.论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8,(09).

[8]沈应仙.试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08).

上一篇:浪花里飞出廉洁的歌 下一篇:构建科学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