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于海盗的故事

时间:2022-09-03 12:55:00

三个关于海盗的故事

不知道什么时候闪出的念头,大概在半年前,我开始关注索马里海盗的话题。

之所以被索马里海盗的话题吸引,是因为作为曾经联系海陆空大交通系统十多年的记者,我曾听说过关于索马里海盗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极具张力,令人难以忘怀。它绝对不是坐在即使是国际大都市的办公室里就可以想象出来的。

每当我想起这两个故事,都似乎闻到亚丁湾的海腥味,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分解出无数的元素:东方和西方、极权和人权、国际公法和“盗亦有道”,财富的创造和夺取,等等等等。

COSCO、中海集运,每天有那么多船穿梭在曼德海峡和亚丁湾之间,我预料第三个关于海盗故事终将发生。

那一天真的来了。

追寻“第三个关于海盗的故事”

2008年12月17日下午3时左右,同事手机上的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一艘中国船在亚丁湾遭遇海盗,海盗登上了中国船。

很快,这个消息在新华网得到了证实:“新华网12月17日16:06快讯:17日12时43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公司圣文森特籍‘振华4号’轮,在亚丁湾水域处受到海盗袭击,船上有30名中国籍船员。目前公司与该轮失去联系。”

“振华4号”,如果说它是上海振华港机船队的船只,那么应当有进一步采访的可能;如果是属于交通部下属的企业,我们北京办事处的记者可以去采访。

当天17时30分,报社编前会结束后,我们立即兵分两路:一是与报社北办记者联系,请他们马上出动,协助采访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公司,相信现在船上一定有海事卫星电话,可以直接与船长联系取得第一手资料;同时,我赶往位于浦东的上海振华港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发前,我与振华公司的企宣部经理小罗联系。他告诉我:“振华4号”确实是他们的船,振华公司能提供的所有关于“振华4号”的内容,已经全部挂在振华公司的网上,内容简洁而一目了然:

“我司一艘由苏丹返航的振华4号轮,17日航行至亚丁湾水域时,12:23时遭遇2艘索马里海盗船袭击。

到目前为止,船长报告,由马来西亚防海盗信息中心迅速派遣的直升飞机已经击沉一艘海盗船。尚有9名海盗在我船甲板上与我船员对峙,我们用水枪自卫。目前多国部队的2架直升机在船上空盘旋,马来西亚军舰已到现场,船员无伤亡,士气高昂。

我们与船长随时保持着电话联系。16:48时,接船长电话,在多国部队的威慑之下,经过全体船员的奋战反击,海盗放弃攻击,狼狈逃窜。目前我人船皆安全。”

对峙,人船皆安全!

这是我所听闻的第三个关于海盗的故事,尽管还不知道它的全部,但故事的绝对精彩激发了我探究真相的渴望:因为从来还没有过一艘船是被索马里海盗成功袭击却没有被占领的;从来还没有登上船的荷枪实弹的海盗却被没有一枪一弹的海员“奋战反击”而击退的。

这绝对是一个读者想知道,但眼下偏偏还不知道的精彩故事!

当出租车驶上夜色中的南浦大桥,我明白了找到第三个故事的钥匙在哪里。

先讲了第一个、第二个关于海盗的故事

当我在振华港机公司门前再次拨打企宣部经理小罗的电话时,他已经在回家路上。

我只能直接拨打振华港机总裁管彤贤的电话。

管总正在公司地下室的食堂里吃晚饭,见我匆匆赶来,问:“振华4号的消息都在公司网上了,你还赶来做什么?”

我说我知道,管总,我先给你讲两个关于海盗的故事。

故事一:

有一次,有一艘中国货轮在亚丁湾被索马里海盗劫持了。总共有20个船员被绑架,海盗说:你们虽然没有美国人、日本人那么富,但你们中国人也比过去有钱了,多给点钱吧。于是开出了赎金条件:每人25万美元。中国外交部获悉后,说“救人要紧”,马上将赎金款项打到最近的大使馆,送到歹徒指定的地点。海盗们请20名人质喝了一通啤酒,收到赎金后,立即将20名人质毫发无损地送回船上,送回公海。海盗向船员们跷跷大拇指:“你们中国好!”

故事二:

有一艘某东亚国家的船只也被海盗劫持了,船上有40名船员。海盗说,你们国家穷,我们少要点赎金吧,每个人19万美元。船长马上命令报务员向本国政府报告:请尽快支付赎金吧,把我们从海盗手中救出来。没过多久,该国政府的回电到了,只有一句话:

“同志们,你们就为国捐躯吧。”

这40名船员从此消失了,究竟是被杀害,还是贩身为奴,不得而知,人们再也没有在海上见到这40个人的身影。那艘船也被海盗改头换面重新涂装后卖掉了。据说,海盗们对此也很失望,海盗对他们说:这不能怪我们,我们本来只要钱不要你们的命。没想到你们的政府和我们一样,也是只要钱不要你们的命。

过去,当我把故事一、故事二告诉自己的儿子时,让他自己从中比较和体会:什么政权是值得我们老百姓爱、值得我们老百姓拥护的,而什么政权是不值得老百姓拥戴的。

现在我对管总也说了故事一、故事二,我特别强调结论:船员和海盗的劫持和反劫持,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形象,而且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形象。

我知道这可以打动管总。

果然,这位70多岁的老人扔下还没有吃完的晚饭,对我说:“走,你放心,我保证你完成采访任务!”

独家“第三个关于海盗的故事”

于是第三个海盗的故事,远隔重洋向我撩开了面纱。

管总用电话迅速召集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负责船队安全的副总裁曹文发赶来了,他先是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振华4号”的情况,然后直接拨打了“振华4号”船长彭维源的电话,将记者介绍给船长后,再把电话交给我。

毕竟是远隔重洋,通话的效果时好时坏。

就在船长在电话中向我讲述他们与歹徒如何进行了近5个小时的对峙和周旋的经历后,坐在一旁一直认真听着我们通话的管总突然打断我们的采访,插话说:“你告诉船长,振华港机奖励他们30名船员每人一万美元。”

我都不太敢相信这样的“大手笔”,很傻帽地问了一句:“是每人一万美元,还是一万人民币啊?”

“每人一万美元,总共30万美元!”管总的奖励决定简洁而坚定。

“太了不起了,和歹徒整整周旋了将近5个小时!”管总对我们解释他作出重奖决定的理由。

这就是管总的风格。

他爱国,爱自己的下属,为此可以不爱钱。

现代通信给记者的采访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当天深夜,5张现场实况数码照片从亚丁湾的“振华4号”船上通过互联网发到了报社。

当天全上海主流媒体的版面都十分紧张:正赶上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正日子。尽管如此,文汇报总编辑徐炯依然亲自调度版面,挤出珍贵的半个版给亚丁湾上的“振华4号”进行专题报道。

当晚值班的要闻部主任吴跃龙看到从海上传回来的现场实况照片更是爱不释手:太好了,太好了。当电脑房说版面太挤了,他舍不得删稿子,亲自到三楼电脑房重新调整版面,最大限度地刊出了4张斗海盗的照片。

原来的主标题是:《惊心动魄五小时》。看大样时,要闻部副主任缪克构建议说:“海盗”两字应当出现在主标题里。这个建议很有见地,让读者一看主标题就知道写的是什么故事。于是将主标题改为《亚丁湾上斗海盗》。

看着大智大勇的船员在战斗间隙拍下的照片,真是感慨万千:那几个海盗,光着脚,一身破烂的“短打”,要不是他们手中的40火箭筒和AK―47冲锋枪,你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是海盗,而以为是哪国的难民。

最让我感慨的故事三的细节有两个:一个是光脚的歹徒向船员要鞋穿;另一个是海盗下船时向我们的船员跷大拇指,由衷地表示敬佩。因为他们从来也没有遇到过“振华4号”这样的船员,真的是“史无前例”。

见报当天,全国大概有上百家网站转载了《文汇报》的这则报道《亚丁湾上斗海盗》。

对此,国际海事局打击海盗信息中心主任钟诺尔也感到意外,他对法新社记者说:“实际上我非常惊讶于船员如何想到要阻止海盗们,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但他们确实成功了。”

而新加坡《联合早报》则从中读到了更多:“几天前中国货轮击退索马里海盗的事件,其中也看得到‘中国特色’的影子。……中国船员的集体意识、对国家资产的保护意识,让他们绝不束手就擒。所采用的战术很有些中国课本中常提到的‘地道战’、‘游击战’的踪影”。“这批中国船员的抵抗中体现出比较显著的特色和智慧,如果放而大之,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中国人性格积极的一面,即经常不拘一格,敢试敢拼,往往可以因此闯荡出一番天地。”

从国民教育、从人文传统、从当代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更深层面的逐一解读,让我们相信这决不仅仅是一个与海盗劫持与反劫持的事件。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三个关于海盗的故事。■

(作者系文汇报国内新闻部主任)

上一篇:在一个“互动媒体”里的观察与思考 下一篇:试论大型体育赛事评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