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00:59:45

三个代表论文

三个代表论文范文第1篇

马克思主义的学论认为,政党是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为实现其根本利益,以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为主要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这个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于资产阶级政党之后,它是在资本主义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自觉阶段,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7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次年制定了第一个周详的党纲——《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性。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它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中国共产党下是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坚定不移地代表着它的意志。七十多年来,我们党为实现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前赴后继,顽强斗争,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现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物质产品还不够丰富,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敌视的破坏我国社会制度的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依然存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较广泛的影响。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还必须经过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而能够反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并团结全国各族人发共同奋斗的只有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需要党,党也离不开工人阶级。

党应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这表明,党同工人阶级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组织,而不是工人阶级的一般阶级组织。如果把党降低到工人阶级的一般阶级组织,把共产党员降低到普通工人群众的水平,实际上就是否定了党的先进性。

邓小平主席曾经说过:“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知识分子,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注意思想改造,坚持不懈地同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真正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锻炼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即将成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就必须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的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落实并实践、贯彻“三个代表”,按照江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时对青年大学生提出的“四坚持、四统一”的要求去做: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中也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夺取政权、执掌政权、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了人民,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和力量之所在。只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就能将人民团结起来,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克服一切困难,立于不败之地。

要贯彻和躬身实践“三个代表”,在思想上就要坚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对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行动上,要站在中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前列,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要认真理会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提高理论水平,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全局观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无私无畏,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团结奋斗。

三个代表论文范文第2篇

一、主要好的方面

1、注重理论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追求思想进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革命史,对党的性质、宗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树立了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志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决定和精神,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

2、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能充分认识到自己阅历浅、经验少的不足,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力争做好各项工作,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弥补自己的缺陷;兢兢业业,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持了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饱满的精神状态。通过广泛和全面地接触各项工作,丰富了自己的阅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欠缺,理论与实际脱节。理论学习不刻苦,没有系统地钻研政治理论,特别是对原著的研读欠缺,只注重表面学习,没能准确把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对待理论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理,而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政治敏锐性不高,政治鉴别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对“”组织的危害性认识不深,一开始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认为自己和家属没有练习“”就行了,别的管不着,直到全国上下深入揭批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和“”的本质,才充分认清的丑恶嘴脸和险恶用心,看透其反科学、、反政府的本质。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存在急于求进的情绪。一是接到任务,有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存在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导致工作缺乏耐心,产生急躁情绪,影响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二是欠缺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三是对有关的政策法规研究少,工作方法简单,致使工作效果不佳。

4、未能牢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一年多来,虽多次进居入户,但都是匆匆来、急急走,只注重于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未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关心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没有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三、存在问题的根源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政治理论修养不到家。对学习自觉性稍差、重视不够以及政治鉴别力缺乏的问题,究其思想根源:一是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存在片面性,这是政治理论不成熟的具体表现。二是理论与实践隔离,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唯物关系,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只满足于记住几条重要论断和几句讲话,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不能用马列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不具备用邓小平理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由于对自己的要求标准不高、不严格,导致大错误没有犯,小失误没有断。对基层任务多、责任重、压力大、时间短的难处认识不深,思想准备不充分,产生了马虎应付的心理;未能全面准确掌握各方面的政策和文件精神,碰到问题才急急忙忙找资料,寻求解决办法,对于没有碰到的问题,没有主动去了解,较突出地表现在社保工作,上头怎么说怎么做,社保业务知识贫乏。

3、群众工作经验不丰富,宗旨意识淡薄。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群众观念淡薄,密切联系群众不够,缺乏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思想。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决心通过这次对照检查,找准问题,抓住产生问题的根源,认清今后努力方向,虚心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帮助,弥补思想上和工作上的不足。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益为落脚点,坚持不懈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2、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善于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深挖其中的规律性;善于从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善于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自身工作特点,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3、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想方设法提高办事效率,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接待来办事的居民,耐心解答居民的疑问,绝不让“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在自己身上发生。牢记“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英雄”的重要观点,深入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丰富群众工作经验,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

三个代表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三个代表”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列主义是其理论渊源;和平与发展是其时代背景;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其历史根据;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其现实条件。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于我们在新世纪宣传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而伟大的理论又产生于伟大的实践。”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都不会凭空产生,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依赖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也就是说,这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作为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也不例外,也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广阔的时代背景、深刻的历史经验和鲜活的现实条件。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思想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于我们在新世纪宣传贯彻“三个代表”,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理论渊源

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渊源。“三个代表”与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一个代表”是两个代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第一个代表”,后两个代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个代表”是其他两个代表的反映和体现;“第三个代表”是前两个代表的目的和归宿。总之,“三个代表”已经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新的理论体系。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内核,同样也是“三个代表”的精髓和内核。

“三个代表”思想是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期观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得出的新的正确结论。江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1}(P15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两对矛盾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其中,生产力又是最根本的动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标志。“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川(PISS)

“三个代表”继承和发展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1}(P154)。继承,是指“三个代表”思想同样重视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1}(P153)发展,是指“三个代表”思想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党的“先进性”的标准,作为党建的指导思想,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历史唯物主义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每一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无不是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结果。可以说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民群众艰苦卓绝、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创业史。同志也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指出:“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1}(PISO)“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要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这些利益呢?这就要求我们党和国家把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点放在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上,从而充分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我们党就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

二、时代背景

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和科学把握时代特征是制定正确的内外战略的前提和重要依据。列宁说过,只有把握世界历史的总进程并把握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以此为根据来估计这国或那国更详细的特点,进而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在这里,“世界历史的总进程”指的就是国际形势。

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比较险恶,帝国主义对新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这就导致了我们在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上出现一些偏差。正如同志指出的那样:“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内,由于受到来自外部的封锁包围和敌视,我们面临着军事的政治的严重威胁,抓紧防范战争危险的准备是正确的但我们的认识也有偏离实际的地方,判定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川战争与革命是当时的时代特征。这样,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备战上而没有放在经济建设上,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经济的发展,使得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二这是邓小平对战后国际形势进行深人观察和思考后所得出的科学结论。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t3y(PI05)他阐述了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和进行国内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强调指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t37(P127)正是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正确把握,我们党和国家才作出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对时代主题的把握是正确的,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进人新世纪,国际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进程日益加快;以经济和科技为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资本主义在吸取了社会主义的一些有益经验后不但没有走向衰落,反而继续保持着发展的态势,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资本主义苏联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面临的压力更大了,既要发展自己,又要防止“西化”和“分化”这正如主席所说的那样:“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新的国际形势,敏锐地把握时代主题,与时俱进,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指南,它回答了在新的世纪中国共产党如何建党的根本问题。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何拒腐防变了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历史和时代已经并将继续赋予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只要我们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就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党,继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志正确分析国际形势的结果,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历史经验

“三个代表”思想既是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的成果,又是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的理论成果二首先,是国际经验。马克思主义诞生巧。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曾有过令人痛心的波折。20世纪是社会主义大发展的世纪,也是出现重大曲折的世纪,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易帜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共产党在这些国家丧失了执政地位,究其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把党建设好,从而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在党的作风上就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任人唯亲、,这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作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紧跟时代步伐,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将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超级秘书网

其次,是国内经验。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这是在总结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党成立至今,在党建方面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不少值得吸取的教训在建党之初同志就强调“思想建党‘’的重要性,就是说不仅要组织上人党,还要思想上人党;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践,强调“制度建党”的重要性,就是说要将党的建设纳人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同志总结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强调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就是说通过体制创新来推进党的建设。

总之,“三个代表”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总结国内外党的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理论,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四、现实条件

“三个代表”思想的产生还有着鲜活的现实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所强调:“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入mso>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我们所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渐进的,避免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妥善地处理了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关系。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这些举措均是逐步推进的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怎样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怎样看待计划和市场?怎样处理公平与效率?等等。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共产党不是囿于马列主义的个别结论,而是“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而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是一次思想解放,都将改革开放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鲜事物给予热情鼓励和积极引导。而广大人民在改革开放中的实践是理论得以产生的源泉。正是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的鲜活经验,正是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理性思考,才促进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

三个代表论文范文第4篇

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建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一个党的问题。同志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一、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生命所在。要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把个人的人生追求统一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标中去。科技是先进生产力,这个论断已被人们接受,30年来世界科技成果,比历史上两千年科技成果的总和还要多,这意味着知识进入一个急剧发展和爆炸时代。科技成果商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从发明到应用,电磁波通讯用了26年,集成电路用了七年,激光器只用了一年。中国目前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是40%,发达国家是70-80%,按照“胜者全得”的观点,技术上领先哪怕是一小步,就可以占领大部分市场。我国目前电视生产量居世界第一,固定电话居世界第二,移动电话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其中知识产权和集成电路都不在自已手上,84%的市场份额由国外控制。世界每年生产的7000亿块集成电路,中国只占1/8。中国有句老话,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事实上,在高科技领域,人才是不可替代,如果一个研究所,资金政策都有保障,但只有二流的人才,那么只能建立一个二流的研究所。目前我国从初等教育起,投入3580万元,培养5300人才能产生出一个博士。由此可见我国基础教育还是相对薄弱,投入产出比太低了,基础教育的状况极待改革。当务之急就是要解放思想,破除“小进则满,小富则安”的满足感,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力争上流,不断开拓的精神;破除在困难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意识。

二、先进的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终身的过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才是提高思想境界,分清是非,才能真正做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教育承担着延续历史的使命,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是传递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础。“青少年一代全面地占有前人劳动的成果,把它作为他们创造新的历史的起点,这就是教育的永恒职责。知识飞速的增长,要求提高学习效率,孩子背着书包进校门,他们不是作为享受者来分享历史文明的成果,而是作为命里注定的受难者来接受苦役,他们必然本能地逃避这种苦役,而教师则出于职业责任感,千方百计地监督、强迫孩子学习。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全面探索学生与社会、与历史、与未来生活的关系问题,这就深刻地触及到人类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原苏联八十年代中期革新者提出“合作教育学”、美国提出“合作教育”、中国九十年代提出“素质教育”的思想,都呈现出人们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世界《财富》论坛,1999年9月27日,在上海召开,来自世界8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鞍钢说: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是“安全”挑战。他论为,且不说国家安全地,仅就现在中年以上的中国人而言,他们的工作安全,收入安全、健康安全、养老安全或多或少都有点问题,诸如下岗失业、收入减少或拖欠、医疗养老保险等等。他建议:中国的经济决策人要以人为中心,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基础,改变过去那种过分重视项目、轻视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教育更要以人为中心来考虑一切工作。如校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好的校风就会给社会、家长、学生带来一种“安全”感,带来一种期望。校风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积累。如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贯彻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精神。如德育工作,要改变重灌输轻交流,重说教轻实践重管压轻疏导;重教育轻心理的现象,同时还要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学习,还要坚守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如教育教学评价,要以人为中心,要改变只重结果(分数),不重过程的评价;要改变只重他人评价不重自我评价;要改变只重单向评价不重双向评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深入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有的教师工作几十年成绩平平,有的老师只工作十几年教学成绩就硕果累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没有改革的精神,有没有深入地开展教科研与教改的实践。八十年代美国强劲地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教法改革---“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使基础教育的立足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是还要让学生学会探索什么,从而为美国在二十一世纪继续保住科学技术的霸主地位奠定基础。从九十年代起美国的科学家参与中小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成为美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潮流。英国、法国的政府官员认为,我们需要数学家、物理学家......,但不需要太多,我们需要大量的数学教育家、物理学教育家......,也就是“教科研型”的教师,以教科研为导向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超级秘书网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教师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离不开教师的劳动。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人格特征的人才能胜任教师工作。还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强调指出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人格特征是什么?华东师大心理系的师生曾就这个问题,向240名高中生、中专生、大学生作了调查。调查结果按其重要性排列如下:(1)平易近人;(2)没有偏见;(3)关心同学;(4)态度认真;(5)要求严格;(6)颇有耐心;(7)言行一致;(8)朴素大方;(9)开朗活泼;(10)品德高尚。一位哲学家说过:“最柔和的慈爱,最无畏的坚毅,最温柔的情感,对德性最崇高的热爱,所有这一切都成功地使他震颤的心房充满生气和力量。”这就是人格魅力。不少教师透发的正是这种人格魅力。较之容貌魅力,才华魅力来说,人格魅力更凝重,持久,具有巨大的激荡力。由此可见,教师的魅力应该是学知和完美人格的体现。

三个代表论文范文第5篇

浅论全球化与三个代表

但是,毋庸讳言,在全球化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较量和斗争:一种是以美国和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这是一种维护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全球化,它的前途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肆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两极分化进一步加深,在全球范围内潜在着和平与发展问题上的严重危机;一种是建立在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多极化)、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基础上的全球化,它的前途是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有效遏制,南北差距的逐步缩小,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全球化。这是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造福于全人类的、本真意义上的全球化。

现在的问题是,要使这种全球化真正形成并获得健康发展,它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体现出的基本要求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除了它对全党全国工作的指导意义外,是否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国际意义?这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我们所主张的经济全球化决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体化,而是分工体系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公正而有效地配置资源,平等互利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以及市场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等等。

三个代表论文范文第6篇

一、“两课”教育创新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在“两课”教育中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许多重要的方面和丰富的内容。其中,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两课”教育中开拓创新,促进“两课”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尤其重要。进行“两课”教育创新,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根本品格要求“两课”教育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它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实际而形成的科学结论,是党和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精神和宝贵品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结果。同志非常重视创新问题,高度肯定创新精神。他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使理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论科学技术》,199、20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可以说,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特征,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品格。因此,在“两课”教育中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然要求我们具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内容要求“两课”教育创新。在“两课”教育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使“两课”教育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社会主义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内容内在地蕴涵着创新的客观要求。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味着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决定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始终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否则,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愿创新,就根本不可能始终代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人类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其他方面如政治、文化、人民的利益要求等也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这也必然要求人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否则,就不可能适应和代表社会政治、文化、人民利益发展的要求。概而言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所以,在“两课”教育中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然要求我们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指导方向来进行创新。

二、坚持“三个代表”思想,努力进行“两课”教育创新

在“两课”教育中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创新,就要研究“两课”教育的新问题,在“两课”教育基本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加强“两课”的学科建设,充分实现“两课”教育的根本目的。

“两课”教育基本理念的创新是“两课”教育创新的核心。教育基本理念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任何一种教育思想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育基本理念展开的,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教育基本理念的支配下进行的,是基本教育理念的客观化。因此,“两课”教育的创新,首先应当是“两课”教育基本理念的创新和发展。人们往往认为“两课”就是教师把社会人生的真理教给学生,教师是权威,学生则是训导的对象,学生围绕教师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思想的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把这一科学、合理的教育基本理念贯彻到“两课”教育中,树立“尊重和理解的教育”理念。具体说来,就是在“两课”教育中,教育活动应当围绕学生进行,教师当然是知识的权威,但同时必须是学生的朋友,必须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就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际状况,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两课”教育内容的创新是“两课”教育创新的重要方面和内容。教育的内容必须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变化,这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两课”教育的内容也必须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例如,当代的“两课”教育在内容方面必须涉及或面对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环境、科技与人文的关系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以往我们所不曾遇到的。需要指出的是,“两课”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方面和内容,具有其特殊性,因而“两课”教育在内容方面的创新,绝不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研究、解释新的实际和实践,同时也用新鲜的经验和生活的实际来说明、解释、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更好地向学生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

当前,“两课”教育内容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两课”教育当中,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使学生通过“两课”教育深刻领会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充分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根本指导作用和重要意义,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以及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坚决、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两课”教育创新也必须进行“两课”教育方法的创新。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贯彻教育基本理念的根本保证。因此,进行“两课”教育的创新,必须重视“两课”教育方法的创新。首先,要丰富和发展“两课”教育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两课”教育,完成“两课”教育的目标。就“两课”教育来讲,理论灌输是必要的、基本的,否定在“两课”教育中进行理论灌输,就等于否定“两课”教育,因为任何理论教育都包含理论灌输的层面。但理论灌输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也应当是多样化的,把“两课”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在课堂对学生讲授抽象的教条,显然是肤浅和错误的。因此,除课堂讲授方式之外,“两课”教育还必须积极运用其他的方式,如社会实践、研究社会问题、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其次,在“两课”课堂教育方面,要在保证教师必要的讲授的同时,积极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如讨论、观看教学资料片、主题辩论等,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便利,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个代表论文范文第7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它有一个最基本的原理,那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由于是物质决定意识,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则,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又由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将会对物质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而错误的意识则会对物质的存在和发展起阻碍和破坏作用。因此,为了推动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以“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在物质和意识之间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那就是实践。因为离开了实践,就不可能产生意识,自然也就谈不上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决定”与“能动”作用了。同志就曾经说过:“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可见,实践在物质与意识之间的桥梁作用是何等的重要!由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因此,新情况、新问题必将层出不穷,人们在实践中必须充分运用在过去实践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但又不可能事事都按过去的“老经验”办。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要以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寻求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良方妙策。既然是探索,难免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成功了就使我们获得经验,失败了也可以使我们获得教训。我们把在探索中获得的新经验、新教训加以认真的提炼和升华,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理论。这个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论创新的过程。而要“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由此可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一种辩证的统一,统一于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思想不解放,“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自然也就谈不上“与时俱进”了。至于那种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去搞所谓的探索和创新,那更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与时俱进”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客观要求。因为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要想真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那就必然要求在实践探索中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否则,时展了,客观事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你的思想观念却还停留在过去的认识水平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岂不成了一句空话?至于理论创新那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决实践问题时,一定要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实践的深入和理论的发展。

二、将“与时俱进”纳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体系之中,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这是党的思想路线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激烈和深刻,近一百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很显然,党的思想路线同样也有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问题,从而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种不同的时代特色。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是实践的产物,它是在解决实践问题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想路线当然也不例外。在我党第一次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党内形形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实事求是的观点,从而奠定了我党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因此,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也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为这是思想的理论精髓,也是党的思想路线体系中不可动摇的哲学基础。但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哲学基础并不排斥对党的思想路线内涵的丰富与发展。在我党第二次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打破“两个凡是”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摆脱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对人们的思想束缚,旗帜鲜明地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党的思想路线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从而更好地继承、丰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展现了邓小平理论独特的哲学风采与魅力。现在,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正是为了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出现蹬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来的。因为现在的时代变化实在是太快了,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要说马克思没有见过,就连邓小平也没有见过。比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我驻南使馆的被炸、问题、中美撞机事件以及“九一一”恐怖袭击等等。所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想在“本本”里找到现成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正如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将“与时俱进”纳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中,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这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是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贯倡导的思想作风,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精髓

十五大的胜利召开,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从而向世人宣告,在我们中国,关于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后的问题是如何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惟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的问题。而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转向,关键在党。因为我们的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坚强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我们应该怎样建设党”就成了第三次理论创新过程中必须破解的历史性课题。要破解这个历史性课题,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必须充分运用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这是确定无疑的。但这还不够,由于“当今世界,当代中国和我们党的自身状况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把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否则,是难以承担如此重大的历史责任的。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之所以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始终倡导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道理就在于此。早在,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同志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一文中呼吁全党:“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键是要掌握其理论实质,善于把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勇于创新。不能搞教条主义,不能拘泥于一些具体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号召全党“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从同志在上述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同志一贯倡导的思想作风和学风。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键的时刻所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所提出的每一个重要理论观点,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它充分展示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时所特有的哲学风采和魅力。

综上所述,结论是很清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继承与发展,是第三次理论创新得以顺利进行的哲学基础,集中地展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风格,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精髓。

三个代表论文范文第8篇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终极的真理,而是发展的学说。它始终同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战斗旗帜和指导思想。

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都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诠释,都针对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进行“改良”和发展。

例如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了当时俄国的实际情况后提出的观点,进而建议了社会主义的苏维埃政权。

而思想是以伟大领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些理论跟当前的社会形势都有了一些不“兼容”。特别是在20世纪,社会主义经历了波澜壮阔、大起大落的曲折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之前社会主义经历了发展的辉煌年代。但从60年代起,高潮转向低潮,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了质变,出现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剧变,这些国家的共产党纷纷下台,失掉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纷纷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社会主义大挫折和历史大倒退。这一残酷的事实引起了我们的深深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马列主义、思想再发展。

二、中国的实际国情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化以及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和渗透的一系列重要趋势日益清晰,世界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变化,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使我们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国际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地位更是如日中天。

但是我们也跟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果用原有的理论来解释并指导实践显然已经跟不上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就急需一个新的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

三、“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的必然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个必然的历史过程,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结晶。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探索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过程,是这一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应对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制定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战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这一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在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必然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逻辑基础。

国际的社会风云变换的同时,我国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组织和活动领域;工人、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在就业、分配等方面出现了多样性;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日趋明显,群众的不同利益要求越来越多。我们党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党的十五大以后,同志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进行了大量调研,与广大干部群众共同探讨党的建设与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探索和解决与此有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样,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油然而生。

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三个代表论文范文第9篇

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而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历来是遵循党的指导思想、按照党的政治路线、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展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就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以与时俱进的态度研究新情况,用时代的发展审视自己,用创新的观念要求自己,用改革的精神完善自己,使宣传思想工作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推进观念创新,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的创新离不开理论的武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从×××的情况看,我们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积极实践者,也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受益者。从大包干、大合唱,到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三大制度改革,到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造;从为民服务联动大合唱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人民生活从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到向富裕型现代化迈进,我们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无一不是大力实施理论武装工程的结果,无一不是宣传思想工作为之鸣锣开道,为之保驾护航,为之优化环境的结果,无一不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对认识和解决新的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证。围绕推进观念创新,我们重点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了“围绕中心抓宣传,抓好宣传促发展”的大宣传观念。经济建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跟上市委中心工作尤其经济建设工作的思路和节奏,根植于现实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才会充满生命力。×××市的宣传思想工作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不断开拓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具体就是做到四个围绕:一是围绕营造有利于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先后开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跳出×××看×××”、“市场化和企业职工走向市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实施四化战略”、“全面推进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融入半岛经济圈的机遇、挑战和对策”等解放思想大讨论,开阔了干部群众的眼界,更新了思想观念,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围绕中心工作设计宣传思想工作主题。比如,围绕深化企业改革,先后推广了四达公司的“人本管理”等为重点的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经验,为解决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了帮助干部职工做好“入世”的思想准备,专门聘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抽调教育骨干外出培训,编发学习材料,组织专题讲座;为了把省市委提出的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思想大讨论落到实处,我们推行了以专题负责制、栏目工作制、活动承办制、文章评比制为主要内容的“四制”管理和以抓队伍、抓载体、抓活动抓典型、抓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五抓”措施。三是围绕发展主题,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如,围绕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下岗职工再就业、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四化战略等市里的重大工作,组织战役性宣传,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四是围绕各种经贸洽谈会,积极宣传推介×××。组织编辑出版了《恐龙之乡——×××》大型宣传画册和光盘,在对外招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渗透到了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为经济工作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重要的智力支持、有力的思想做保证。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抓创新、抓重点、抓特色、抓落实”的宣传思想工作新思路。宣传思想工作面广量大,千头万绪,必须理清头绪,分明主次,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找准结合点,着力抓几件牵动全局、辐射面广的工作。由此,我们立足于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立足于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素质和文明程度,探索了“贯穿一条主线(就是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基调(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创新,务求实效),实现“三个目标”(就是在全市工作大局中有新作为、业务创新中有新亮点、宣传事业和队伍建设上有新突破),兴起三个热潮(就是继续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引向深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兴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大投入、大招商、大发展的宣传热潮),营造三个氛围(就是努力营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良好氛围,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氛围)”的宣传思想工作总体思路,实现了常规性工作创一流、突破性工作出成果、基础性工作上水平。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上级党委部署,从工作实际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研究确定不同阶段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内容和具体措施,在吃透“上情”和“下情”这“两头”的基础上.做好上下“结合”这篇文章,抓创新、抓重点、抓特色、抓落实,创造性地开一展工作。近年来,我们先后实施了为民服务联动、实施四化战略、招商引资、十六大精神宣传等十大宣传战役,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体制创新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宣传思想工作要立足于这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道理,着力引导广大宣传思想干部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切实增强求实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体制创新应该是宣传思想工作推动发展的重大任务。在这方面,我们提出了推进“三化”措施:一是推进宣传思想工作一体化组织体系的建设。主要是定规矩,立制度,建机制,抓导向,抓总量,抓效益,把新闻宣传文化部门纳入全市宏观管理的轨道,形成统一的宣传管理指导机制,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依法进行科学管理和调控,确保导向正确,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快推进宣传思想工作项目化管理方式的创新。围绕全市工作大局,选好宣传思想工作项目,进行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单位、科室和个人,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推进宣传思想工作产业化运作模式的探索。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象抓产业那样整合宣传资源,完善工作网络,拓展工作空间,强化服务手段,创建整体推进的宣传思想工作产业化运作模式。具体来讲,就是抓好物质依托,改变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办宣传的观念,树立“依靠社会办宣传,办好宣传促发展”的思想,发挥宣传思想部门独特的优势,创新服务方式,面向社会广泛汲取物质资源,壮大宣传事业的实力;就是强化中介作用,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独特的中介优势,加强调研工作,认真研究社会需求和群众需求,加强信息的收集、储备和发送,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就是加快网络建设,通过建立宣传网站,进一步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就是加强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改革创新;就是抓住新闻出版业实施放开搞活、对外开放的机遇,按照有关法律,实行管理与发展结合,鼓励支持国有、集体、民营、个体、外资等多主体参与报纸、杂志、图书、音像、印刷、电子出版物等领域的经营,实现×××新闻出版业的快速起步,力争用年时间把新闻出版业发展成为×××的一大支柱产业。今年月,和交通部来×××调研,对×××的宣传思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推进工作创新

创造性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既要拓展思维空间,努力形成开放式、立体化、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又要善于总结经验,掌握规律,抓住关键,把上级精神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推动工作创新。

一是把握规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为解决长期困扰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两层皮”问题,我们把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定位在“十、百、千”创评活动上,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分解量化,分层次列入“十佳文明乡镇”、“百佳文文明村庄”、“千优星级文明户”的创评中,并配套开展了“一条文明街、一个阅报栏、一个图书室、一个文化大院和一支业余文艺演出队伍”的“五个一”建设活动,调动了广大农民崇文尚教、移风易俗的积极性,用文明科学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占领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因此被确定为全省个学习文登经验的带头县市之一,并在全省作了典型发言。

二是找准载体。找准载体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宣传思想工作创新,进而提高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既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主导性载体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传播迅速、形象主动的特点和优势,又要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载体作用,扩大宣传效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委宣传部发挥组织、阵地、人才优势,年年组织大型在节文艺晚会、民间文艺表演、迎春灯会、焰火晚会及重大节日的专场文艺晚会,送科技电影、送戏、送书画下乡,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在活动过程中,坚持寓教于乐,充分发挥文体活动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在防治非典性肺炎的战争中,全市宣传思想战线按照上级宣传部门和市委的要求,把防治非典型肺炎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勇于担负起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的重要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防治“非典”宣传工作。电视台先后播发新闻、评论860多篇,制作专题节目2期每期30多分钟;电台先后播稿800余篇,制作专题200多篇,使非典防治深入千家万户,老少皆知;报纸先后刊发新闻、评论、小知识1000多篇,加印增刊4期28000多份,成为全市中小学校防治非典的教材。市新闻中心也在(上级市)以上新闻媒体刊载×××防治非典的稿件达80余篇。同时,市委宣传部还牵头举办专场文艺晚会,组织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现场向广大群众宣传“非典”防治知识,指导科学预防办法,受益群众达一万多人,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建立机制。宣传思想工作要创新,必须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和行政部门共同参与的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形成全员覆盖的网络机制。一是建立完善了领导机制,明确了各级领导抓好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先后建立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干群思想状况分析制度、社会舆情通报制度、宣传调研联系点制度、新闻协调例会制度等。二是建立保障机制,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队伍、阵地、投入等基础建设。形成了以个基层党校和个党员活动室、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农民文化大院、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的教育阵地;以文化广场、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影剧院等为主的文化娱乐阵地;以报纸、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牌、公交车体宣传画、城市雕塑等为主的宣传阵地;以社区文化、老年人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为主的社会舆论阵地。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先后开展了优秀宣传干部、优秀政工师、优秀通讯员等评选活动,将宣传工作的成绩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激发了宣传干部干好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四是建立科学的协调运作机制,保证宣传思想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宣传思想战线是一个有机整体,既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党校、文化等部门的“方面军”作用,又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发挥出整体作战优势,显示“集团军”的威力,打好总体战,增进整体效应。近年来,由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工业立市,农业标准化、企业,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组织形式升级、为民服务联动、加强改进企业思识政治工作、招商引资、改制企业党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四化”战略等重大战役性宣传,都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为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我们协调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视、公安、工商等部门每年都开展几次大规模的集中行动,对全市的编印、出版和文化市场进行拉网式排查和规范化处理,净化了文化环境,被评为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单位。

三个代表论文范文第10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继续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这是由于领导干部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同志早就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全世界刚刚迈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党面临着三大任务: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能否胜利完成这三大任务,能否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巩固和发展下去,能否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在于我们的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担当起完成任务的素质和能力,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因此,用三个代表的标准,培养一支讲政治、懂全局、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干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有些地方的某些领导干部,滋长了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等不良习气,在思想上作风上存在着与党的作风格格不入的种种问题,需要用三个代表的理论来进一步武装领导干部的头脑,使之端正领导作风,正确地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完成新世纪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艰巨任务。领导干部要担当起领导的重任,必须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修养水平,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善于从政治上正确判断形势和把握大局,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开展工作。

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在提出新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指导各项工作时,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领导干部应当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实践者和带头人。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和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发展先进生产力,就要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只有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科技水平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才会具有先进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具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带来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作为率领人民群众致力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起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职责,就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大力推动本地区本单位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落后的生产手段,提高国民经济的建设速度,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在提出新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指导各项工作时,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领导干部要领导人民群众胜利完成这项根本任务,就必须在所领导的范围内,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作为领导干部,还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引导人民群众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积极推进先进文化的传播。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如等。领导干部应当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通过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强教育和管理等措施,移风易俗,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在提出新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指导各项工作时,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除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领导干部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探人群众,深人基层,倾听群众的意见,反映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使各项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在逐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千万不要把个人是否富裕当作能力高低的标志,更不能盲目攀比地讲排场比阔气,看见某些人先富起来了,自己就红了眼,就不择手段地富起来。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的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首先要帮助群众富起来,而不能只考虑自己如何富,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各级领导干部时刻都应该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率领人民群众在各项一工作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超级秘书网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清正廉洁、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绝不可、贪赃枉法。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清正廉洁,还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都必须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我们一定要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

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三个代表”时,应当坚持“三个代表”的统一性。“三个代表”是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上一篇:素质拓展论文范文 下一篇:反邪教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