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小心被烫伤

时间:2022-09-03 10:05:56

商业地产,小心被烫伤

“现在已经出现了2000多个购物中心,当中有60%到70%都是新的建筑物,现在的二三线城市,比方说像沈阳有40个开发项目,成都也有60个项目,天津也有40个开发的项目。”戴德梁行的一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有业内人士担忧,“万科也好,实际上大部分商业地产还是社区内的商业,而且以销售为主,这个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地产开发。”纵观海外成熟市场,商业地产是以持有获取租金为主要收入手段。不同与住宅,商业地产的开发、运作、管理等方便有很高要求。

“很多的城市都慢慢发展起来,有一些城市是值得进行开发的,有些不一定是值得的。”

城市规划需三思后行

“现在每一个城市政府都在希望打造更多的商业综合体,代表一个城市形象工程。”戴德梁行的一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由于商业地产的复杂性高于住宅,前期定位规划与建筑设计,往往会决定商业物业的经营业态,目标群体,以及项目的主题特色等。早期商业地产开发中,不重视前期定位导致失败案例不少。而商业地产后期的招商及运营管理也是关键因素。

一些城市商业布局不合理;一些商家业态雷同,效益不高;一些大城市高档的商业地产项目偏多,而贴近百姓的社区商业网点不足。随着越来越多综合体的开发,新奇感觉早已不再。同样的餐饮、同样的电影院、同样的服装品牌……

另一方面,中国的商业本身发展落后,发展历史短导致优质的商业资源特别少,商业的品牌就比较少。一个统计,北京是商业最发达的城市,北京最好只拥有33.2%的商业品牌,僧多粥少,招商同质化现象会非常严重。

“大量的综合体建设,经济支撑力不够。当供应量超过市场的消化能力,就会有一大批商业物业滞销堆积,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进而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业界不无担忧,随着大批商业地产的出现,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垃圾大楼,一种是烂尾楼,一种是设计存在缺陷的楼。

“城市综合体一窝蜂,没有自己核心的产品,很多东西是无法复制的,但是商业地产前面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谁赢谁输很难说。”

虽然中国的商业地产基本上是一个市场所支配的环境,政府不太干预,但是市场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太多人进去,资源浪费会非常严重。另一方面,商业地产难度大,需要有一个长期经营的心态,普通的开发、投资、退出等不专业性给行业带来隐患。

商业综合体投资大,一定是要多赢的格局。政府要赢,解决从形象工程到民心工程的一揽子问题;开发商要赢,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保证,取得合理的回报;商家要赢,商业综合体是否能经营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商家。

普遍短线操作

商业地产与其说是地产问题,不如说是金融问题,根本的就是要获得利润、赚钱。跟西方相比,中国没有相应的金融工具,比如大型的房地产投资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等,一般的银行贷款最长期限也仅为三年。

另一方面,商业地产需要进行长线投资,短贷和长投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型的房地产企业,比如万达是靠快速滚动回款,华润是靠母公司输血,但对于更多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并无可借鉴性。

目前商业地产的投资现状是,“二三线城市大多数商业地产开发商抱有投机而非投资的开发冲动,因此商业物业的销售比例往往较高,而商铺这一高销售价值的商业物业产品,是很多投机性开发商最为极大化规划的物业类型。”

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对于很多中小投资者来说,更多的是希望获得一些比较直接的、比较现实的、比较短期的回报。长期持有对于他们来讲,是很难做到的。”而房地产投资行业中,大型机构投资者的缺乏,也让商业地产面临销售和持有之间现实的矛盾和压力。

基于商业地产行业本身的规律性,对专业性和对资本的要求相对高,跨入商业地产这个门槛并不轻松。根据这个市场的未来和现状,根据业态体量做好项目的定位,专业的市场调研对项目的成功非常重要。“一定是源于市场,而不是闭门造车。”

上一篇:酒店投资,路还很长 下一篇:蛋糕之外,点心市场也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