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内留守儿童教导问题

时间:2022-09-03 09:54:39

论国内留守儿童教导问题

作者:杨雁 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系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一般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城市谋生,而还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共同生活的儿童。其中尤其指那些已经到达入学年龄,在学校学习的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可见,农村留守人员基本上是由处于在学校读书阶段的未成年人组成。因为缺乏第一监护人父母的监护,而其在身体上、思想上又未成熟,故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焦点。

1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据各种调查,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存在,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资料显示,当时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2300万左右,其中87%分布在农村地区,高度集中分布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海南等省,在重庆、江西、四川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约5800万人,集中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等省。而《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显示,我国2009年流动人口达到2.11亿人,其中14岁及以下儿童占20.8%。由此可见,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

2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由于受到经济条件不同的影响,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改善自己的生存、生活条件。以追求经济为目的农民工,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根本不可能承担的其大城市里孩子读书的诸多现实问题,如高昂的住房、教育、生活等费用问题,再加上农民工一般文化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工作不稳定,经常处于流转状态,不说他们无法照顾孩子,就是孩子们需要的最起码的稳定都是问题。因此,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本身就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经济条件而来到城市谋生的他们,不可能再用高昂的经济代价将孩子带在城市上学,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长辈或其他人照看,最终形成了父母双方或一方与孩子两地分隔的局面,孩子单独留在农村生活、接受教育,留守儿童由此产生。当然,也有一些来到城市,很快适应城市节奏,用自己的本事,在城市站稳脚跟,在经济上获得了一定的地位,经济条件大为改善。他们也想将子女带到城市读书。但是我国城乡存在着中国特有的“二元结构”问题,尤其是二元户籍制度。这种户籍制度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做出了带约束性的规定,即农民虽然可以进入城市经商或打工,但农村居民仍然没有在城市定居的权利,而是实行暂住证制度。这也客观上促进了更多留守儿童的产生。

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亲子之间缺乏有效和紧密的交流。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孩子与父母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天各一方,他们之间根本无法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只能靠间接的方式进行互动维持亲子间的关系和感情。调查发现,在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留守儿童与父母维持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还是电话联系,他们相互聚会见面的机会很少。农村留守儿童在假期里来到城市或者父母回到家乡,实现了亲子间相聚的心愿,但是,这种团聚宝贵而短暂。机会很少,而且他们每次相聚在一起的时间也十分有限。(2)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没法向家庭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再之,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目前尚没有通讯费补贴,客观上限制了教师联系家长的主动性。有的调皮的孩子利用这个空当,在学校里欺骗教师,在家中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由于受经济状况、教育观念及教师资源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条件建立心理机构,使留守儿童缺乏倾诉的渠道,更加孤立无助。(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由于目前尚没有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要进入城市学校学习必须缴纳一笔数额较大的择校费。由于外出打工父母的收入不高,居无定所,又被高昂的择校费挡住,难以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交由家中的老人抚养,而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承担不了学习辅导、品德培养职责,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是一些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使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好的生活、学环境。

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1)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慎重地选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充分考虑到祖辈抚养和教育儿童的胜任力,而不仅仅是选择一个能照顾孩子衣食住行的老人就行。如果祖辈确实没有教养儿童的能力,建议父母双方留下一方,承担儿童的抚养和教育任务。再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地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留守儿童的祖辈也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从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转移到孩子的教育上。父母尽量不要双双外出打工。尽快脱贫致富摆脱家庭经济困难的处境固然重要,但是,子女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子女和整个家庭的未来,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这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此,父母一定要仔细、周到、妥当地考虑和安排好子女的事情,最好不要双双外出打工,既要争取改善经济条件,又要保证孩子的有效教育和监管;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人和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其次,充分考虑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不仅仅选择一个能照顾孩子衣食住行的老人就行。如老人确无教育能力,就留下一方。实在不行就将子女带在身边自己监管。家长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2)学校把“留守学生”当作一项课题研究。首先,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特别是把教师培养成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是目前学校必须加强的一项工作。首先建立家长联系卡,责任明确到班主任。班主任把本班的留守学生的详细资料包括学生的住址、家长的联系电话、监护人、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内容整理好建立成家长联系卡。班主任经常与父母联系,介绍学生的平时情况,定期通电话家访,跟踪思想教育。一方面向这些隔代抚养者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其次建立心理有偏差学生的档案。此类学生的档案主要包括班级的《心理偏差学生名单》和《偏差学生转化谈话记录》两份表格。班主任把学生分配到任课老师,实行导师制,让任课老师一起做此类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校而言,任课老师也是德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心理老师,他们对学生品德发展有重要影响。(3)各级政府、社会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实现社会关怀。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理应受到高度重视。社会、政府应从宏观上采取措施扭转现状,为留守儿童教育和健康成长环境的创设作政策性规定。破解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①国家在人口管理上要出台相应的措施,适应人口流动的发展趋势需要。在此方面,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政府要改革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各种制度,以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歧视性待遇。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确保农村务工人员和城市人享有同等的社会政治地位,保证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人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②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的管理。现在网吧和电子游戏厅遍及城市乡镇,管理滞后,问题不少,有的内容不够健康,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和“留守儿童”的成长。有的乡政府发现了想管一管,老板不服,认为是文化部门的事。有的派出所发现了想管一管,老板也不服,认为没有做违法的事。文化部门管理力度不够,特别是对乡镇的网吧、游戏厅管理更是不力。因此,建议有关部门作出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应该都有权管理网吧和游戏厅,才能真正解决网吧、游戏厅的问题。

5结语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在进行中,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一现象还将在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睦稳定,从长远来看,更关系到农村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应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在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下,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平教育体制,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上一篇:脑科学研讨对儿童教导的启发概述 下一篇:数学天才儿童教导综述